首頁>Club>
一方面我們滿大街共享單車,買菜也能刷微信支付寶,一方面,在教育下一代卻大開歷史的倒車。真可悲。
7
回覆列表
  • 1 # 玩樂趣生活

    女子無才便是德。古人說的,我個人感覺,當今社會張揚個性的時代,每個人都應該活出自我,當然並不代表傷害別人。

  • 2 # 梅爾基亞德斯的世界

    這樣說吧,男女有別,如果道德這東西大家是要討論的話,其實是有分男和女的,起碼標準的事情不一樣嘛。但這裡又涉及到另一個檯面和臺下的問題,美國最大的忌諱就是種族歧視,但是談論到種族歧視就說明問題已經挺嚴重的了。也就是說,道德分男是預設的,但把這提出來叫女德這個不好,會把女性的道德標籤和框框化,之後會演變成很多不好的後遺症。

  • 3 # 可愛小天才

    女德舊指婦女應具備的品德。載於史書《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女德無極,婦怨無終。”

    一直以來,女德教育一直是女學教育中飽受爭議的一份。其原因有二。第一.因為近代以來反傳統文化的浪潮,這個浪潮抹黑的不僅僅是女德教育,在整個傳統文化的脈絡中,一直受到全盤西化的一些人的攻擊,想要藉此粉碎傳統文化。有一部分人只是走錯了強國路。但是國學終究是強大中國的一條路,尤其是幾年來國外對於漢文化的發掘與追求。第二.由於長期受到西方絕對自由理論的影響,現在大多數人都願受到來自各方的約束。女德只不過是一個順承了歷史環境所被推出來的槍頭鳥。就像現代許多人都有任性,自私的特點。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要黑女德的原因。受到近代婦女解放運動支援,需要一個攻擊點,而女德作為一種道德約束,恰好成為了躺槍者。女德從一開始只不過是一個受害者,被冤枉者。而裹足,殘害女性等內容原不輸於女德,然被有心之人強安於上。但是從其內容本身來講,作為女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一直在強調女子溫柔如水,溫順可人。詣在給廣大女子指出一條光明的人生方向。但是女德不同於邪教,女德不強制於女子按照條條框框像機器人一樣執行。女德只是指出一個方向,一條合理的路,並規勸廣大女子朝之看齊。自己修了善事,有了品行,福報自然會到來。因此女德教育終究是為了教導女子向善,做一個真正的如水女子,做一個有品德的人,讓女子得到福報,有一個幸福的生活,有一個有意義的一生。

    德行,意思就是道德之行為。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準。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範。只涉及個人、個人之間、

    家庭

    等的私人關係的道德,稱私德;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道德和文化有密切關係,有些時代又打上意識形態的烙印。人類的道德有共通性。不過,不同的

    時代

    ,不同的社會,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準也常常有所差異。所謂“性相近,習相遠”,同樣一種道德,在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中的外在表現形式、風俗習慣往往也相去甚遠。另,表示瞧不起別人的儀容、

    舉止

    、行為、作風等用此詞,出自於"宣其德行,順其憲則,使越於諸侯。"——《國語·晉語》和老舍的《龍鬚溝》第一幕:“你沒有那個癮,交不上捐你去坐監牢。德行。

    德行不分性別之說,這個是社會文化背景的產物!

  • 4 # 愛吃娛的叮噹貓

    人分男女,德行亦如此!

    男女各伺其職,方可陰陽平衡成大統。

    現在是文明開放的社會,彰顯個性,男女平等。這是社會的進步,但有的女人以此為口號,把女人本該有的女性德行弱化,有男性化趨勢。

    強勢,獨立,高人一等,目空一切,男人能做的女人都能做。霸道致極。

    在受到傷害的時候,又以女性居之。我是女人,你就不能讓著我點,就算我錯了,你也不能對我發脾氣。

    女人的德行是根據自身利益關係,隨時變幻的。

    想學西方女性的獨立,堅強,但又因為文化或者環境的影響,學的不因不陽。

    大家可以去觀察周圍的人,哪家女主人強勢,霸道,男主勢必軟弱,財富差強人意。男主人若強勢一點,家庭生活肯定不和睦。

    不是故意貶低女性或者宣揚迷信,絕無此意。

    佛教,道教中均有陰陽平衡之說,工作,家庭,社會,國家,文化………都需要平衡,不然就會混亂。

    男女各自做好各自的社會角色,才是大道。

  • 5 # 崔牛批

    謝邀。女德這個詞含義廣泛,由來已久,有不同意思。二十四史《漢書·佞幸傳》:柔曼之傾意,非獨女德,蓋亦有男色焉。這裡的女德指的是女色,美女的意思。《後漢書·列女傳》:《詩》、《書》之言女德尚矣。這裡的女德指的是品德,婦德。《宋史·徽宗四》:”改女冠為女道,尼為女德。這裡的女德指的是尼姑的意思。到了現代,我們平常聽的最多的是女人三從四德,這裡的德基本上是拘束一個女人的言行以及家庭品德。至於性別區分,中國從古至今,尤其是古代,一直男尊女卑,女性是男性的附屬品,只強調女人要為男人做什麼,不強調男人要為女人做什麼,所以女德這個詞流傳廣泛。

  • 6 # 雲中燕155221743

    女子無才便是德,我們把男女都看平等了!也知道尊重女性了!可有些女的那有德啊!直接把自己當商品~嫁黑人!嫁日本人!所以世界上好多國家的人很貶低中國女性!美華人說!以龍的精神不折不扣的賣淫的小黃人!這是現代女性自己給自己的定位~

  • 7 # 老虎狗狗

    女德這個詞本身就是一種性別歧視,從來沒有人說過什麼男德吧!所以這個詞應該讓它成為歷史,它是我們歷史的一部分,卻不是光彩照人,光輝燦爛的,是陰暗的晦澀的,該扔進歷史的垃圾堆的東西!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的很長時間裡,女性在男權社會中被物化,沒有發言權,沒有人身自由,沒有選擇配偶,甚至解除婚姻的自由,現在居然還有人提女德,那就讓他自己先從這個做起怎麼樣?

  • 8 # 全案設計丶陳文彬

    談起中國傳統社會的女性意識,大多數人的腦子裡,只有“男尊女卑”“三從四德”之類的詞語,這大概是對傳統文化最深的誤解。中國古代對女性的研究,不僅豐富,而且很多觀念都體現了對女性生理特徵的尊重。只是這種對女性的認知,在今天大多被人遺忘了。

    在儒家思想中,男陽女陰、陽剛陰柔、各秉天賦,是認知女性的一種主導價值觀。《易經》的《繫辭上傳》說:“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執行,一寒一暑,乾造成男,坤道成女”、“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這些淺如白話的字句,代表了古人對男女陰陽之類的基本認知。《中庸》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同樣表明了這個立場,認為君子之道要從夫婦開始,到最高境界,便可明察天地間的一切事物。

    在古人意識中,男主外女主內不過是基於性別差異所導致的分工不同,就像陰陽和天地的關係一樣,尊卑並非主導意識。

    所以《孔子家語》借孔子之口曾說:“昔三代明王,必敬妻子也,蓋有道焉。妻也者,親之主也;子也者,親之後也,敢不敬與?是故君子無不敬。”當然女性也須從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等方面修養自己,才能獲得來自社會和家族的尊重。《禮記》的《昏義》篇說“是以古者,婦人先嫁三月,祖廟未毀,教於公宮,祖廟既毀,教於宗室。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也就是說在嫁前的三個月,女性是要到祖廟或宗室中,接受專門的女性教育的。

    因為有德言容功的教育,傳統中國的女教也很發達,從東漢班昭著《女誡》開始,就不斷有各種女性讀本問世,比如晉代有《女史箴》,明代有《閨範》等。到明末時,王相把其母劉氏所著的《女範捷錄》與《女誡》、《女論語》、《內訓》三書合編為《閨閣女四書集註》,成為清代女子的必讀書,一時間流傳甚廣。“女四書”中的《內訓》為明成祖的徐皇后所著,而《女論語》作者則是唐朝女學士宋若莘。值得一提的是《女論語》,它對儒家的女性觀做了很多細化和闡釋,強調的是一種“相敬如賓、和樂琴瑟”的婚姻生活。比如它對女性立身之道的認知:“凡為女子,先學立身,立身之法,惟務清貞。清則身潔,貞則身榮。”比如它對婚姻的認知:“前世緣分,今世婚姻。夫剛妻柔,恩愛相因”、“同甘同苦,同富同貧。死同葬穴,生共衣衾。”強調的多是夫妻的恩愛和情感,並無明顯的尊卑意識。

    從這些古代的女教讀物中,今天的人們其實仍能有所啟發,發展出一種新的女性意識。這種女性首先應當表現為一種精神的自足。她對世界並不是只有這兩種姿態:反叛或者追隨。這意味著一個女性,不僅能為我們創造一個新的生命,她還能生育出一個精神自足的自己。她不僅是別人的母親,也是她自己的母親。她的精神世界,就像她身體的曲線一樣,是那樣的豐盈而柔美,幾乎可以接受整個世界。任何災難和挫折,都不會影響到她,不會影響她的現在,更不會影響她的未來。在她的世界中,沒有憤怒、嫉妒、怨恨、焦慮、失敗,只有愛、寧靜、慈悲和對創造新生命的渴望。她永遠是自足的,對待世界也像一個母親那樣,因為她的身體是生命的源泉。

    這種女性意識不會去刻意模仿男性世界的法則,因為她有能力創造出自身的美的世界。她不一定要理性,也不一定要博學,因為在她的天真和感性,本身就透著美和優雅。對於男性來說,她是一種彼岸的美,是一枝向著神性盛開的花朵。在清晨,她閃著露珠跳舞,正午時,她因Sunny變得華美。她堅定而自信地面對著風雨和Sunny,她的美、她的愛能讓男性通達一個更為廣闊的精神空間。

    很多人把女人比作樂器,其實一個優秀的女性更像一個樂手。她把自己對世界敏感和善良,傳達給男性,她就是那個喚醒男性的樂手。她用愛和美來喚醒男性,也因此喚醒了整個世界。她讓愛像清風一樣吹拂我們,我們看不見她,卻時刻能感受到她的存在。你體內的音樂是被她喚醒的,你歡舞的渴望是被她喚醒的。一個優雅的女性,她有能力將一次相遇變成一個節日,將一個平凡的夜晚變成一首婉轉的歌,將我們的生活變成一種生命的藝術。所以男人會忍不住去愛撫那個給她帶來了歡喜的女人,她讓我們對世界永遠充滿了好奇。

    這種女性意識,還意味著對真實有著天然的熱愛。她會反感一切造作的美,她讓世界發現美就存在於那些最純淨、自然的事物和情感中。她把真實當作自己送給世界和男性的禮物。因為真實,她的愛會成為對自由的祈禱,她擊碎了千百年來人們給女性包裹的那層外殼。一個優雅的女性就像一枚果仁來到了Sunny下,她對萬事萬物都充滿了新鮮和驚奇,她向我們展示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女性意識,那裡有她的尊嚴、愛和奉獻。即使在最悲傷的時刻,她也只是平靜地關注著周圍世界,沒人能真正地打擊她或讓她痛苦。她就是她內在的她,本質的她,給愛帶來平等和自由的她。

  • 9 # 我驕我傲大美中華

    謝邀請!“女德”,顧名思義,女人的道德,舊社會,男人怕女人有什麼能力等等,出去被別的男人看中,……讓女人用布裹腳,……把女人圈在家裡放心,說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以前重男輕女,自從國際“三八”婦女節成立以後,才使女性朋友翻了身,才得以男女平等。自此,各行各業有了女子的參與,什麼琴棋書畫,吹拉彈唱樣樣行,……,到處有了女子的身影。看近代,女子跳水,女子田徑,女子滑冰,女子體操等等她們哪樣比男子差?真是“巾幗不讓鬚眉”。讓我看來,這個“德”和“才”沒有半點關糸。……我認為無論男女都要修身養性,德才兼備,為祖國的事業貢獻力量,為祖國的未來培養更出色的孩子。……天下女性萬歲!

  • 10 # 佘掌櫃珠寶首飾

    爭議原因一直以來,女德教育一直是女學教育中飽受爭議的一份。其原因有二。第一.因為近代以來反傳統文化的浪潮,這個浪潮抹黑的不僅僅是女德教育,在整個傳統文化的脈絡中,一直受到全盤西化的一些人的攻擊,想要藉此粉碎傳統文化。有一部分人只是走錯了強國路。但是國學終究是強大中國的一條路,尤其是幾年來國外對於漢文化的發掘與追求。第二.由於長期受到西方絕對自由理論的影響,現在大多數人都願受到來自各方的約束。女德只不過是一個順承了歷史環境所被推出來的槍頭鳥。就像現代許多人都有任性,自私的特點。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要黑女德的原因。受到近代婦女解放運動支援,需要一個攻擊點,而女德作為一種道德約束,恰好成為了躺槍者。女德從一開始只不過是一個受害者,被冤枉者。而裹足,殘害女性等內容原不輸於女德,然被有心之人強安於上。但是從其內容本身來講,作為女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一直在強調女子溫柔如水,溫順可人。詣在給廣大女子指出一條光明的人生方向。但是女德不同於邪教,女德不強制於女子按照條條框框像機器人一樣執行。女德只是指出一個方向,一條合理的路,並規勸廣大女子朝之看齊。自己修了善事,有了品行,福報自然會到來。因此女德教育終究是為了教導女子向善,做一個真正的如水女子,做一個有品德的人,讓女子得到福報,有一個幸福的生活,有一個有意義的一生。爭議事件2017年,江西九江學院舉辦的傳統文化進校園公益講座上,主講人丁璇以“做新時代的窈窕淑女”為題,宣傳“女人衣著暴露,招病招災、易破財、易失身”、“女孩最好的嫁妝就是貞操”。在網上引起爭議後,九江學院刪除了講座資訊,並聲稱“部分網民釋出的丁璇老師講座內容有斷章取義,部分PPT圖片並非在我校使用等情況”。[2] 大量丁璇有關“女德”的講座資訊和講座影片,這些講座的內容大同小異,主題大致是“女子如何旺夫齊家”“女德乃齊家之要”,“男人象徵的是天,女人象徵的是地;天在上,地在下。有個自然規律,它永遠都不會變,那就是,地永遠翻不了天”。這些觀點已經荒謬到不值一駁。上個世紀初以來,無數先賢前輩為了“男女平等”而奮鬥不已;建國以來,“婦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更被寫入了憲法。但這些好不容易爭取來的成果在這些公益講座上似乎都化為了烏有,真的“一夜回到解放前”了。除了宣傳“女子不如男”思想以外,這類“女德”講座還裹挾著大量封建迷信思想,例如在一次講座的開頭,講師鼓勵聽眾感謝自己的祖宗,因為是“祖上積了很深的德,才能來聽女德課,否則就算來到門口,也可能一個電話就回去了”,以及認為“天災人禍的根源,就在於母愛缺失,婦道失守,道德淪喪啊”。有網友評論:“感覺真的信了這些女德課的女人,命一定都很苦。”這固然是玩笑。但是,基本的科學常識和思辨能力是一個現代人的基本素養,如果連這都沒有,那他/她就失去了在現代社會處理問題的能力,也必然處處碰壁。而一個女性如果深信自己是男性的附庸的話,她也大機率會處於被支配和被物化的地位。一些“女德班”“女德教育”販賣封建糟粕,把女性貶低為生育工具、完全從屬於男人,動輒神神叨叨地祭出“冤家投胎”“招來啖精氣鬼”,鼓吹封建迷信、因果報應。相關學校的負責人,要聞得出香臭、辨得出美醜,不能再讓封建糟粕披上“傳統文化”的畫皮橫行校園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青團成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