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用!
肝的生理功能
肝,陰中之陽髒,魂之處,血之藏,筋之主,其為風木之髒,主疏洩而藏血。疏洩指肝對於全身的氣機、血液、水道、津液等方面具有疏通、暢達、宣洩的功能和特性。以保持肝本身功能和其他臟腑功能活動的重要條件。肝藏血,指肝具貯藏血液,調節血量的生理功能,即“肝主血海”也。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肝疏洩正常、氣機調暢、血運暢達、藏血才能保障;反之也只有肝的藏血功能正常,肝血充足,肝木得養,其疏洩始能正常發揮,故前人有“肝體陰而用陽”之說。肝之藏血,其體為陰,是疏洩功能的物質基礎,也是肝本身乃至其他臟腑功能活動正常進行的物質基礎。朱丹溪有云: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氣常有餘,血常不足。何況陽主動,陰主靜,人體常居陽動狀態之中,精血、陰氣最易耗散。故此示人保護陰精,強調養陰在養生、治療上的重要性。具體對肝臟而言,肝常行疏洩功能,居陽動狀態,肝體精血則易耗散而常虛。
2 肝的病理
肝病種類繁多、變化複雜。然分言之:肝氣病、肝火病、肝風病可概括肝病之大部。
肝氣病主要表現為以下兩種:(1)疏洩功能失常,致肝氣鬱結,不能疏洩肝血,則肝血不能正常濡養肝及臟腑形竅,可出現肝體虧虛之徵,且肝鬱日久必損傷人體正氣,而肝體不足,虛體氣鬱自不用言。(2)疏洩太過,肝氣橫逆,肝氣過旺則必暗耗肝體精血,而致肝體相對不足。至於肝火、肝炎皆是以肝氣病為病理基礎的,所以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著肝體虧虛,而且某些病理改變尚可加重肝體虧虛。如肝經火盛、邪火則可灼傷人體肝陰;風動、肝氣過旺亦可暗耗肝之陰血而加重肝體損傷。
藥物應用
疏肝藥物,因肝本性喜條達而惡抑鬱,故臨床對肝氣病的治療,首先採用疏的方法,有時也的確能收到藥到病除之功,但是值得提出的是,有很多肝氣病會出現疏之不愈或愈疏而病癒甚的現象,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肝氣病既有鬱或逆的表現,又有虛的表現,屬於本虛標實之證。此時若再用辛香燥烈、耗氣傷陰之品疏導,則會致肝體更虛,鬱者更鬱,逆者更逆,故清代李冠仙指出:“若夫專用破氣,縱一時較快而旋即脹痛,愈發愈重,此粗工之所為,不足以言法也。”如柴胡,古有“柴胡劫肝陰”之說,當慎用之。
苦寒之品化燥傷陰,對肝火病,臨床除配疏肝之外,治多以苦寒清瀉肝火為主。過去皆認為苦寒易傷陽敗胃,實不知苦寒亦可化燥傷陰,故吳鞠通《溫病條辨》在溫邪入陰而見陰虛徵象時,多剔除芩、連等苦寒藥物。近人陳立華等在慢遷肝治療中亦發現久用苦寒清熱之品出現飲水多,唇口焦燥起皮、舌紅瘦少苔之象,停用苦寒清熱解毒之品改為滋陰柔肝的一貫煎則燥象悉除。關於苦寒化燥傷陰,任應秋先生曾解釋為:“寒則能縮,氣血斂澀,故不能滋潤而燥生”。姑且不論此解釋是否妥當,但這種臨床現象的確存在,顯然,肝病過多應用苦寒清熱之品必會耗傷肝體。
沒用!
肝的生理功能
肝,陰中之陽髒,魂之處,血之藏,筋之主,其為風木之髒,主疏洩而藏血。疏洩指肝對於全身的氣機、血液、水道、津液等方面具有疏通、暢達、宣洩的功能和特性。以保持肝本身功能和其他臟腑功能活動的重要條件。肝藏血,指肝具貯藏血液,調節血量的生理功能,即“肝主血海”也。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肝疏洩正常、氣機調暢、血運暢達、藏血才能保障;反之也只有肝的藏血功能正常,肝血充足,肝木得養,其疏洩始能正常發揮,故前人有“肝體陰而用陽”之說。肝之藏血,其體為陰,是疏洩功能的物質基礎,也是肝本身乃至其他臟腑功能活動正常進行的物質基礎。朱丹溪有云: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氣常有餘,血常不足。何況陽主動,陰主靜,人體常居陽動狀態之中,精血、陰氣最易耗散。故此示人保護陰精,強調養陰在養生、治療上的重要性。具體對肝臟而言,肝常行疏洩功能,居陽動狀態,肝體精血則易耗散而常虛。
2 肝的病理
肝病種類繁多、變化複雜。然分言之:肝氣病、肝火病、肝風病可概括肝病之大部。
肝氣病主要表現為以下兩種:(1)疏洩功能失常,致肝氣鬱結,不能疏洩肝血,則肝血不能正常濡養肝及臟腑形竅,可出現肝體虧虛之徵,且肝鬱日久必損傷人體正氣,而肝體不足,虛體氣鬱自不用言。(2)疏洩太過,肝氣橫逆,肝氣過旺則必暗耗肝體精血,而致肝體相對不足。至於肝火、肝炎皆是以肝氣病為病理基礎的,所以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著肝體虧虛,而且某些病理改變尚可加重肝體虧虛。如肝經火盛、邪火則可灼傷人體肝陰;風動、肝氣過旺亦可暗耗肝之陰血而加重肝體損傷。
藥物應用
疏肝藥物,因肝本性喜條達而惡抑鬱,故臨床對肝氣病的治療,首先採用疏的方法,有時也的確能收到藥到病除之功,但是值得提出的是,有很多肝氣病會出現疏之不愈或愈疏而病癒甚的現象,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肝氣病既有鬱或逆的表現,又有虛的表現,屬於本虛標實之證。此時若再用辛香燥烈、耗氣傷陰之品疏導,則會致肝體更虛,鬱者更鬱,逆者更逆,故清代李冠仙指出:“若夫專用破氣,縱一時較快而旋即脹痛,愈發愈重,此粗工之所為,不足以言法也。”如柴胡,古有“柴胡劫肝陰”之說,當慎用之。
苦寒之品化燥傷陰,對肝火病,臨床除配疏肝之外,治多以苦寒清瀉肝火為主。過去皆認為苦寒易傷陽敗胃,實不知苦寒亦可化燥傷陰,故吳鞠通《溫病條辨》在溫邪入陰而見陰虛徵象時,多剔除芩、連等苦寒藥物。近人陳立華等在慢遷肝治療中亦發現久用苦寒清熱之品出現飲水多,唇口焦燥起皮、舌紅瘦少苔之象,停用苦寒清熱解毒之品改為滋陰柔肝的一貫煎則燥象悉除。關於苦寒化燥傷陰,任應秋先生曾解釋為:“寒則能縮,氣血斂澀,故不能滋潤而燥生”。姑且不論此解釋是否妥當,但這種臨床現象的確存在,顯然,肝病過多應用苦寒清熱之品必會耗傷肝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