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好媽咪5

    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培養起來了,比如上下樓梯的時候,數樓梯的臺階,邊走邊數,不用刻意教他,時間久了,她潛移默化中就學會了;搭積木的時候,跟她講每個積木的顏色,讓他把相同顏色的找出來,還有不同的形狀,這些都會慢慢滲透到他的思維中。不用刻意說幾歲培養,孩子小的時候,就可以透過玩具,日常生活來慢慢培養了。

  • 2 # 凝妃兒

    專業的數學思維訓練可以從5歲開始。2-4歲可以在生活中漸漸地建構數學概念,積累數學知識,點數、數與量的對應、簡單排序、空間方位認知、規律、分類等。

    數學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可以從空間知覺、量的推理、圖形推理這三大方面入手。著重訓練孩子觀察力、判斷力、概括力、推理力、邏輯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

  • 3 # 智彩數學

    大多數孩子的智商並無本質區別,為何數學學習成績差距卻非常大?

    據權威研究表明,孩子數學成績的差異,核心在於孩子的思維能力。

    因此建議孩子趁早培養數學思維,這樣對他接下來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很大的幫助。

  • 4 # 水亦田

    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從幾歲開始培養?我覺得兩歲就可以。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加上邏輯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數學思維訓練的起點,所以媽媽要善於創造機會,讓寶寶從小就勤奮地開動小腦瓜,自己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比硬生生地讓孩子記住運算公式,學前學會加減乘除更貼合數學思維力培養的規律。

    一、不要總是直接告訴寶寶他應該做什麼,多多詢問寶寶的意見,給寶寶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比如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選擇性提問,代替單向的疑問句,我們說:寶寶,你想現在洗澡還是,過一小時再洗澡呢?寶寶,你想,吃米飯還是吃饅頭呢?

    要好過:寶寶咱們今天吃米飯吧?

    例如,暑假期間我們帶倆寶去草原騎馬。小寶不能自己騎,大寶未成年不能抱著妹妹一起騎,那麼問一下小寶:寶寶你說現在該怎麼辦呢?讓誰抱著寶寶一起騎馬最合適?

    小寶毫不猶豫選擇爸爸。這就是對於兩歲嬰兒最基本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旅行途中還有許多對厚薄衣物的選擇,因為天氣造成觀光線路的變更、航班延誤……我們都給寶寶更多獨立選擇的機會。

    一次我們坐飛機去大連,飛機延誤六個小時,我們聽孩子們的選擇:大寶在機場書店買了一杯果汁看了一晚的書,小寶吃遍了機場餐廳的美味佳餚。6個小時,沒有一個孩子表示遺憾與煩悶。

    二、不要直接告訴寶寶曾經發生過什麼,將要發生什麼,過程中多重複,事後多提問,提升寶寶記憶力。

    例如帶寶寶出去旅行。事前跟寶寶一起看地圖、打包行囊,講述目的地的動植物、天氣、地理等。行程中一定要注意有趣的細節並反覆強調。回程後,再看到類似動物、事件,問一下寶寶:夏天咱們一起去哪裡騎馬了?咱們是坐火車還是飛機去的?騎了什麼顏色的馬?……

    生活中,我們還可以將五顏六色的玩具擺在地板上,和寶寶玩記憶遊戲,讓寶寶轉過臉去。你隨意從剛才的玩具中拿走一件,讓寶寶猜一猜:咦,什麼東西藏起來了?它藏貓貓了,你想想是誰藏起來了,我們一起找到它吧?

    三、不要一蹴而就,耐心地逐漸增加難度,引導寶寶在遊戲中發現並運用規律。

    用磁鐵或積木堆積有規則的圖案出來,故意堆錯一塊,比如說,紅藍紅藍紅藍,裡邊插入一個綠色,看看寶寶能不能挑出錯誤的那一個。

    寶寶逐漸熟悉後可以加大難度,變為三個一組,紅綠藍紅綠藍,培養寶寶觀察力與邏輯思維能力。

    另外,除了物體、自然的規律,多子女家庭非常有趣的一點是:小的孩子非常靈敏的可以迅速發展人際關係的規律並運用它。比如我家小寶一歲半就發現,只要說:姐姐最好了!就可以引起姐姐的好感,並可順利獲得姐姐手中的食物與玩具。那麼她便會選擇性使用這個規律,讓自己的周圍環境變得越來越和諧。

    四、不要提前降你的人生經驗分享給寶寶,遊戲過程中讓寶寶學著解決問題。

    比如,我們要和寶寶用積木搭一個房子,故意把三角形放在最下面,讓寶寶想一想這樣能不能繼續往上搭,怎樣排列整齊才可以搭建最高的房子?

    寶寶畫畫的時候,如果我們不允許寶寶隨手畫在牆壁,那麼讓寶寶想一下畫在哪裡最合適?怎麼可以不弄髒牆面?引導寶寶如何利用廢棄的空快遞箱、報紙,給孩子獨立去解決問題的機會。

  • 5 # 鑫媽向前衝

    其實1歲以後就可以在生活中培養咯。在孩子3歲之前,這個年齡段裡大部分孩子還較難完全掌握數字運算能力。家長比較適宜藉助實物,比如手指、紐扣、水果等幫助孩子逐漸習得“1、2、3”等數字概念。

    在0-3歲這個階段:

    有“更多”的概念,例如當大人給的餅乾不如預期時,會表示“還要”。

    開始學數數,可以從1唸到10,甚至更多,但通常只是單純的數字背誦。

    開始會數物品的個數,但當數量超過5以上時,就比較容易失誤。

    有些孩子聽得懂“拿1個”或“選2個”等簡單指令。

  • 6 # 娘娘說

    任何時候開始培養都不早,但也都不晚,問題的關鍵是——你認為什麼是數學思維?

    其實,數學思維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所以,生活中也處處可以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比如,你覺得洗手、擦桌子,這事跟數學思維有沒有關係?

    當然有。能順利完成這些生活任務,首先就需要孩子有良好的邏輯能力。

    是的,你沒聽錯,是邏輯能力。邏輯並不是什麼深奧的推理,更不是大學邏輯課上那些“白馬非馬”的演繹歸納論證運算。

    以擦桌子為例,擦乾淨一張桌子需要幾個步驟,這幾個步驟的前後順序是否可以調換,最佳設定是什麼?擦桌子需要什麼工具,最少需要哪些,最優選擇需要哪些……這些問題無處不邏輯。

    別小看這類“生活自理能力”的任務,孩子需要了解擦桌子的一般步驟,要學會準備工具,要學會處理一般步驟之外的真實情況,這些都很考驗TA的邏輯能力。

    再比如,你覺得帶著孩子收拾繪本,這事跟數學思維有關係嗎?

    也有!

    書櫃有很多格子,繪本要怎麼放進去呢?是按主題分,按大小分,按語言分?一開始可以帶著孩子,按照你給定的邏輯來分類,但慢慢的,也許他就會給出更多的分類建議。比如,同一個顏色的最好放在一起,差不多厚度的要往一塊湊湊。其實,這就是孩子慢慢地理解了分類、集合的概念,並把它運用到生活中去的例項。放書的時候,高的書放不進矮的格子裡,一開始寶寶也許會很“執著”地要把大書塞進小格子,但逐漸的,他透過嘗試,甚至目測,就知道這行不通了——恭喜TA,已經逐漸掌握了“比較”的概念。

    你看,數學明明就那麼貼近生活嘛。可你也會說,我不瞭解這些都跟數學有關,又怎麼辦呢?沒關係,放手讓孩子去實踐、體驗、主導自己的生活,多給孩子機會去嘗試。所有的科學,都是源於生活,又服務生活的。所以,在豐富的生活中,該發芽的,那顆種子,早就種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才能做到讓女孩主動追你,主動來向你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