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農35

    小麥赤黴病在全國各地均有分佈,該病發生對小麥產量影響很大,輕者10%~20%,發病嚴重區域減產50%~60%甚至絕收。該病害在小麥生長的各個階段都能受害,以穗部為主,病菌最先侵染部位是花葯,其次為穎片內側壁,通常一個麥穗的小穗小先發病,然後迅速擴充套件到穗軸,進而使其上部其他小穗迅速失水枯死而不能結實,表現症狀:侵染初期在穎殼上呈現邊緣不清的水漬狀褐色斑,漸蔓延至整個小穗,病部褐色或枯黃,潮溼時可產生粉紅色黴層(分生孢子),空氣乾燥時病部和病部以上枯死,形成白穗,不產生黴層,後期病部可產生黑色顆粒。

    小麥赤黴病是哪些原因誘發的呢?

    小麥的赤黴病害發病原因:依照病害發生規律,我們可以清除的知道,小麥赤黴病病菌以腐生狀態在田間殘留稻茬,玉米秸稈,小麥稈等各種植物殘體上越夏越冬此(即為病菌宿主)。春季形成子囊殼,成熟後吸水破裂,殼內子囊孢子噴射到空氣中,並隨風雨傳播(微風有利於傳播)到麥穗上引起發病,小麥收後,病菌又寄生回田間稻茬,麥稈上越夏越冬,小麥在抽穗至揚花期如果連續3天以上降雨天氣,即可能造成病害流行。由其是揚花期侵染為害最重。

    小麥赤黴病的發生有哪些條件因素?

    總體來看其具備的發病條件:

    一是品種抗病性,穗形細長,小穗排列稀疏,抽穗揚花整齊集中,且花期短的品種較抗病,反之則感病。

    二是充足的菌量是發病的前提,凡是上年發病重的麥區都會為下年小麥赤黴病的發生留下充足的菌源。

    三是發病天氣,小麥抽穗至灌漿期(由其是小麥揚花期)內連續雨日的多少是病害發生輕重的重要因素,凡是抽穗揚花期3天以上連續陰雨天氣,病害就可能嚴重發生。

    小麥抽穗後如氣溫偏高,溼度大,田間病穗就會提早出現,溼度的影響大於溫度,長時間連續高溼是發病的首要條件。小麥齊穗後20天內最易發病,開花期間感染率最高,病害盛發期多在花後10~15天,因此,小麥抽穗,揚花階段連續降雨或陰雨天多,往往造成赤黴病流行。

    小麥赤黴病有哪些有效防控措施?

    小麥赤黴病的預防應本著選用抗病品種為基礎,栽培管理為重點,藥物防治為關鍵,調整整個生育期避開為害的綜合防治措施,抓好以下工作。

    1.選用抗病品種,小麥赤黴病常發區選用穗形細長,小穗排列稀疏,抽穗揚花整齊集中,花期短,殘留花葯少,耐溼性強的品種。

    2.做好栽培管理避開病害發生期,根據當地常年小麥揚花期雨水情況適期播種,避開揚花多雨期。做到田間溝溝通暢,增施磷鉀肥,促進麥株健壯,防治倒伏早衰。

    3.小麥種子進行包衣處理,每100公斤種子用2%戊唑醇150~200克加水1000~1500毫升均勻混拌,殺菌消毒。

    4.藥物防治,小麥赤黴病防治的關鍵是抓好抽穗揚花期的施藥預防,一定要適時適期噴施藥物,於10%小麥抽穗至揚花初期進行第一次施藥,感病品種或適宜發病年份7天后再補施一次,並且要選擇優質的防治藥劑。

    1.)每畝用25%氰烯菌酯懸浮劑100克~150克。兌水15~20升均勻噴霧。

    2.)每畝用43%戊唑醇懸浮劑15~20克。兌水15~20升均勻噴霧。

    3.)每畝用25%咪鮮胺55~65毫升。兌水15~20均勻噴霧。

    4.)每畝用80%多菌靈超微粉50克或80%超微粉30克+15粉鏽寧50克。兌水20~40升均勻噴霧。

    5.)每畝用40%多菌靈膠懸劑150毫升,兌水20~40升均勻噴霧。

    小結:根據以上總總,我們在實際生產中應加強農業防治和藥物防治相結合的防控措施,科學有效的實施小麥赤黴病的防控工作。問題的關鍵點,防重於治。預防就必須抓住關鍵時期進行實施防控方案。

  • 2 # 高勇博士

    小麥赤黴病是小麥細菌和真菌混合一是感染在小麥植株上,尤其是易感染的麥穗位置,出現褐色斑點和發黴現象,造成植株生長差和小麥嚴重減產。小麥赤黴病與秸稈直接還田增加病原微生物數量和氣候忽冷忽熱情況直接相關,它是一種爆發性病害,一旦達到病原微生物數量閾值就爆發,象馬鈴薯晚疫病、菸草青枯病和魔芋軟腐病一樣,具有瘟疫式發展規律。

    防治管理辦法就象今年新冠病毒一樣,隔離和逐個消滅。小麥赤黴病“隔離”就是保證土壤、肥料乾淨,大氣我們管不了,即小麥播種時消毒與種子接觸的土壤和有機肥料(化學肥料不用處理),這樣成本低。目前,市場上沒有小麥赤黴病特效藥,因為農藥設計時定靶微生物不是這樣小麥赤黴病細菌和真菌病原微生物。康巴金公司發明了一種生物克菌靈,可以同時滅活病毒、細菌和真菌類病原微生物,而且2017年至今在河南和安徽做試驗,效果明顯,值得大家試用。

  • 3 # 十星科技

    ➊大部分的農資經銷商對真正的農業科技,“不懂”或“不真懂”或“真不懂”,90%以上的人還停留在十幾年前或幾十年前的認知水平。

    例如:腦子想也不想地說“見花打藥”,以及他們店裡“什麼賺錢就賣什麼”,不管什麼“省錢又高效”【不能站在農民角度考慮問題】。

    ➋當前對赤黴病預防【重在預防】,很多措施是“落後的”甚至是“錯誤的”。比如,有的所謂的“三農人士”竟然還“無知者無畏”地讓農民使用多菌靈——這不是加重赤黴病毒素麼?【見周明國教授的研究結果】。

    ➌多年的秸稈還田對於提高土壤有機質功不可沒【土地更肥沃,更利於莊稼的持續增產】,但是,也導致了赤黴病原菌的積累和“常年在田間潛伏”。

    ➍小麥前茬的夏玉米,很多的品種“感病”加大了耕地裡面的菌源基礎積累。

    ➎小麥“打野麥”的除草劑在春天噴施是一個誤區,對小麥產生藥害,植株抵抗力弱,病害重【應該在春節前使用】。

    ➏噴藥的藥液用量“嚴重不足”,導致“白費藥”——試想,小麥畝成穗最多500000以上,摺合一平方米有700多個穗子,也就是說【普通家裡一塊地板磚的面積,有500個左右的麥穗】——大家想想,你用的藥液,能讓每個穗子上都有殺菌劑保護層嗎?

    等等。

    1️⃣小麥返青後,採取4種殺菌劑(80%戊唑醇+10%苯醚甲環唑或25%氰烯菌酯+25%吡唑嘧菌酯或80%乙蒜素+24%噻呋醯胺或80%乙蒜素)+2種殺蟲劑(阿維菌素+噠蟎靈)+“影響力”多抗增產劑+“藍色晶典”一補六多元微肥【附帶滲透劑或增效劑】,噴施一次,不但可以壓低小麥田間的赤黴病菌源(見圖二),而且同時預防“四大爛根病害”,兼治紅蜘蛛和灰飛蝨,防凍,防倒,防乾旱脅迫,防鹽鹼危害等8個方面的威脅。

    2️⃣小麥抽穗後,揚花前【一定要在“揚花前”,因為殺菌劑噴施後需要時間吸收和運轉】,採取“雙份戊唑醇”+雙份“乙蒜素”+高效菊脂(摺合100%純藥不低於1克純藥)+吡蟲啉或噻蟲嗪(摺合100%純藥不低於2克純藥)+藍色晶典50克+爆發力多抗增產劑40克【附帶增效劑和滲透劑】,噴施一次,重點預防赤黴病,兼治吸漿蟲和蚜蟲,同時多其它威脅小麥的多種不良因素“統統預防”!

    一定要注意用藥液量,相當於給麥穗“穿上盔甲”保護層,越勻越好!

    一般揚花前沒有風雨或陰雨或大霧,不需要再噴【黃河以北麥區,基本就OK啦】。反之(特別是黃河以南麥區),5~7天內加噴一次殺菌劑即可(4種成本約4元)。

  • 4 #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小麥赤黴病的發生為害主要是於感病品種,菌源量及宜感生育期抽穗揚花期於赤黴病孢子釋放高峰期吻合度高(其實就是抽穗揚花期間陰雨天多田間溼度大)影響引起。具體誘一般又可以細分為以下方面

    1當前小麥品種多不抗赤黴病。一般穗型細長,籽粒稀疏的品種不利於赤黴病發生侵染,但是高產品種都要求是穗粒數排列緊密,穗粒數多。2小麥播期不一致,同時田間生育程序也多不一致,抽穗揚花延續時間長,增加了侵染機率。3普遍存在偏施氮肥,播量大,田間密度大,通風透光不好,或長勢弱,抗病性差4秸稈禁燒影響,秸稈還田比例擴大,田間菌源量積累增加,菌源量充足,能滿足大發生條件。5災害性天氣頻發,比如倒春寒,低溫乾旱,多雨等都會加重赤黴病發生為害。6抽穗揚花期間澆水,或抽穗揚花期間霧霾結露天氣多,對赤黴病發生為害有利。7不及時噴藥預防也是誘發為害重要因素。

    赤黴病為害會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甚至造成絕產絕收。常用的有效措施多為

    1調整結構合理佈局。即選用開花期比較短品種,適期播種,縮短開花期,避開抽穗揚花期多雨天氣。2測土配方施肥,合理密植,保持水肥供應均衡,防治好其它病蟲害,培育壯苗,增強抗逆性抗病性。4土壤深翻20釐米以上,減少秸稈外露,能降低田間菌源量,5適期噴藥預防。見花打藥,抽穗揚花期陰雨天多,感病品種或田間開花期不一致品種,首次藥後5-7天需要再噴施1-2 次。6選用對路藥劑。一般要選用效果好藥劑,比如丙硫菌唑或氰烯菌酯己唑醇等並加入安融樂噴施,即可提高防效,藥後一小時遇雨還不影響防效。總之,具體可以參考前兩天的回答的怎麼防治赤黴病問題。

  • 5 # 農作物栽培知識講解

    小麥赤黴病發生和流行必須具備三要素,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病害三角或病害三要素。病害三角包括寄主、病原和環境,三要素必須同時滿足小麥赤黴病才會發生和流行。透過分析三要素來闡述小麥赤黴病為什麼容易發生和危害。

    1、寄主(小麥)。具研究,現在的小麥品種尚未發現對小麥赤黴病免疫的品種,這也就意味著小麥赤黴病可以侵染任何小麥品種。

    2、病源(小麥赤黴病病菌)。小麥赤黴病菌源廣泛存在。主要原因:一是由於小麥連續多年種植,田間菌源經過多年累積,菌源量逐年增加。二是小麥赤黴病病菌寄主廣泛,不僅侵染小麥,也可用侵染大麥、玉米、水稻、棉花、高粱等作物,造成小麥赤黴病病菌無處不在。三是秸稈還田、秸稈禁燒(小麥赤黴病病菌通常以腐生狀態在旱地作物水稻、小麥和玉米等作物秸稈上越多越夏)等外在因素影響,造成初始菌源量增加。

    3、環境。小麥赤黴病抽穗揚花期長期處於相對溼度大於等於85%以上,又遇3天或3天以上連陰雨天氣時,病害極易流行。

    透過以上三點分析,寄主和病源都滿足流行條件,環境成為能否流行的關鍵。大家都知道各地小麥播期不一致,導致生育期也不同,這就造成小麥揚花期跨度時間長,而4月份又是雨水逐漸增多的日期,這個時間段小麥揚花期很容易遇見3天以上連續陰雨天氣,這就為小麥赤黴病流行滿足了條件。

    從以上三點分析,氣候環境是小麥赤黴病能否流行的關鍵,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防治小麥赤黴病的時候為什麼要密切關注天氣預報的原因。具體防治技術可參考作者以前的回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肉的胖還是吃素的胖?狼吃肉,羊吃草,最典型的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