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想無所畏懼
-
2 # 快語西蒙
原因很簡單的,其實是每燒一鍋酒,開始流出的酒叫“鍋頭”,這酒的濃度比較高,可達到75度以上,而後濃度不斷地下降,到後來還能喝的酒,只有10幾度了,叫“酒稍子”。第二鍋就叫“二鍋頭”,第三鍋叫“鍋尾”。由於鍋頭和鍋尾質量不太好,不要,只要第二鍋酒,所以就叫“二鍋頭”
燒酒的原料一般可以經過五到六次的發酵和上鍋。除了原材料有小麥、高粱、玉米等等,還有輔料,如玉米秸、玉米核、麥麩子和米糠什麼的。
按一定的比例經過粉碎後加水,蒸熟,再加入酵母,攪拌均勻後入窖發酵,一般要5天后出窖、燒酒,這是第一鍋。
出酒後,要把蒸鍋中的料取出,經過揚場,把這些料冷卻、鬆散開,而後還要加入少量的新原料和酵母,攪拌均勻後再入窖發酵,這才完成一個班次的工作。5天后再取出用來燒酒,為第二鍋,這時開始流出的酒才是真正的“二鍋頭”。
顧名思義,“二鍋頭”就是原材料在經過第二鍋燒製時的“鍋頭”酒,這酒最為純正、無異味、濃度雖高卻不烈,真的醇厚綿香。
如果只取60度的酒,並把它裝壇密封於地下,經過長時間醇化,那樣的酒就更好喝了,就是有名的“窖酒”了。
-
3 # 老牛31899056
朋友,北京二鍋頭燒酒原是山西釀酒商人在北京謀生的職業,解放前多為零賣零打。解放後政府把它們集中到北京市朝陽區八王墳(就是現在的現代城)建成北京市紅星酒廠,現在搬到北京市順義區了,八王墳立交橋西北角地鐵站口有幾座樓房是酒廠的居民樓。其中有一位八十多歲釀了一輩子燒酒紅星酒廠退休老人對我說,二鍋頭燒酒為什麼叫二鍋頭,是因為解放前釀製燒酒時,先把一個裝有發酵糧食的大缸放在火上燒烤,但為了降溫在它上面又放上1個裝滿了涼水的小缸,等小缸裡的水燒開後,把小缸裡的熱水倒掉,換成涼水放回大缸上面繼續燒,所以北京的二鍋頭燒酒叫二鍋頭,就是兩個缸燒製二鍋頭酒的意思。因為它操作特麻煩,解放後改進成只用一個大酒缸燒酒了。
-
4 # 阿凱放羊
現在的酒都太假了,有上千的有幾塊錢的。都是勾兌出來的。想喝真酒到鄉下,五穀雜糧都可以做,粉碎,摻入自己夏天曬的純綠色材料大麴拌均勻,然後放入窖中或桶裡封閉發酵,隔兩天攪拌一下,夏天二十天,冬天三十五天自然發酵,然後上鍋蒸,你看看十斤酒料能出幾斤酒?這才是真的,現在酒廠都是大量生產,要數量不要質量!而且還要摻入各種化工原料,香精等等來調節口味!這能算是酒嗎?
-
5 # 濱州觀察
二鍋頭是中國北方固態法白酒的一種古老的名稱。現在有的酒仍叫二鍋頭。現在的二鍋頭是在蒸酒時,掐頭去尾取中間餾出的酒。真正的二鍋頭係指制酒工藝中在使用冷卻器之前,以古老的固體蒸餾酒方法,即以鍋為冷卻器,二次換水後而蒸出的酒。
-
6 # 簡藍JaneBlue
這跟制酒的工藝流程有關。
“二鍋頭”就是原材料在經過第二鍋燒製時的“鍋頭”酒,這酒最為純正、無異味、濃度雖高卻不烈,真的醇厚綿香。
清代中期,京師燒酒作坊為了提高燒酒質量,進行了工藝改革。在蒸酒時用作冷卻器的稱為錫鍋,也稱天鍋。
蒸酒時,需將蒸餾而得的酒汽,經第一次放入錫鍋內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頭”和經第三次換入錫鍋裡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尾”提出做其它處理,因為第一鍋和第三鍋冷卻的酒含有多種低沸點和沸點的物質成分,所以只摘取經第二次換入錫鍋裡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故起名為“二鍋頭”。
-
7 # 曳尾於塗2
二鍋頭就是原料在經過第二鍋燒製時的鍋頭酒就叫二鍋頭。從原料上講,第一鍋和第三鍋分別是頭和尾,雜味物質較多,而第二鍋則酒醅純淨,蒸出的酒也更為精純。從餾段上講,鍋頭酒度數高,酯類物質含量高,酒質醇厚綿長。高度酒香是香,就是容易上頭,不易醒酒,聽說這幾年洋河獨創了綿柔系列,酒度高也不會上頭口感頭痛,得空好好嚐嚐。
-
8 # 醉翁小酒仙
二鍋頭應該是第二口鍋燒製,一般酒的名字都是跟歷史或者工藝有關的,比如洋河就是呂洞賓手裡拿的禾穗和騎的山羊組合而來的!
回覆列表
二鍋頭的酒名來源於該酒的釀造工藝。二鍋頭酒是北京的傳統白酒,屬普通白酒。清代中期,京師燒酒作坊為了提高燒酒質量,進行了工藝改革。在蒸酒時用作冷卻器的稱為錫鍋,因為第一鍋和第三鍋冷卻的酒含有多種低沸點和沸點的物質成分,所以只摘取經第二次換入錫鍋裡的涼水冷卻而流出的酒,故起為“二鍋頭”。
二鍋頭是一種很純淨的好酒,如今各地的白酒廠蒸酒時所採取的“掐頭去尾”、“按質取酒”的方法就是沿承“二鍋頭”工藝原理而來的。清代末期,二鍋頭的工藝已傳遍北京各地,頗受文人墨客讚譽。吳延祁在詩中讚道,“自古人才千載恨,至今甘醴二鍋頭。”將二鍋頭比作“甘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