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韶醫生

    大腸息肉本身就是一種良性腫瘤,在腸鏡的幫助下可以活檢來明確息肉的性質,如果錯構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發生癌變的機率不大,如果腫瘤不超過3毫米,且為單發,可進行觀察處理,但如果屬於腺瘤性息肉,或腫瘤大小超過3毫米,且多發建議手術治療。

    目前,大腸息肉治療方法有兩種,即經腸鏡電切治療及外科手術。電切治療創傷微小,患者無痛苦,是治療息肉的首選方式。對於巨大息肉或高度懷疑癌變的,應於腸鏡下病理活檢明確後,還是要積極外科手術治療。

    腸息肉容易復發,手術切除後並非一勞永逸,導致腸息肉復發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依然保持不良的飲食習慣,高脂肪、高動物蛋白、低纖維素等、食用油炸食物等;或者有可能是腫瘤的基底切不夠乾淨等。因此患者還要做好預防工作,

    如果是炎症性息肉,那麼無需太過擔心,但如果屬於腺瘤性或增生性息肉,則建議每年做一次腸鏡。此外,對於高危人群:有反覆便血史,長期腹瀉史,家族成員中有結腸癌或結腸息肉者,長期抽菸喝酒人群每3年至5年行腸鏡檢查,有家族史或既往明確診斷過息肉疾病的患者,應至少3年甚至每年1次腸鏡檢查。

  • 2 # 實體店老王

    清明節期間,我剛做了胃息肉手術(不能說被坑了,但實際上可以不做的),在消化內科住了幾天院,也接觸了一些長了息肉的病人,結合我自己的感受和所見所聞,分享給你做個參考。

    有一點還是要搞清楚的,不管息肉長在哪,只要不是惡性的,且不是特別大,那就沒必要去做手術。很多良性息肉終身一直存在,但對人體的影響是微乎極微的。有些醫院為了創收,只要是息肉就會建議你做,所以自己還是要客觀衡量下的。

    另外,息肉這東西也有很多說法,像您這種可以先做病理檢測,確定它屬於什麼性質的,如果不是惡性的,且不是很大的話,沒必要做。就拿我做的胃息肉手術來說,現在的學名叫賁門息肉,按道理講,這種息肉的大的話也是要切除的,但當時沒有做病理檢測,大夫只告訴我要做手術,我也就聽了。

    但做完手術,之後,病理檢測也做了,最後告訴我是炎症引起的,那也就是說息肉較大是發炎造成的,可以不做手術的。之後我就聯絡了老家認識的醫生(在外工作,沒辦法回家),人家醫生說我這是“哨兵褶皺”,當初如果先做病理,確定是炎症導致息肉較大,直接吃消炎藥、或打針就可以的,可以選擇不做手術。

    但實際上呢,人家還是給我做了,各種檢查、手術費花了我7000塊錢。所以,如果真的確診了是多發性息肉,醫生建議手術的話,最好還是換家醫院試試比較好。

  • 3 # 普外科李家大夫

    腸息肉及腸息肉病是泛指從粘膜表面突出到腸腔的這類隆起狀病變。腸息肉有的是良性,沒有惡變傾向;有的本來就是腸癌的高危因素,因此,明確哪些腸息肉是腸癌的高危因素,並及早切除息肉對是避免或減少腸癌發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常見的息肉樣病變有以下方面:

    1、從部位來說,

    腸息肉在任何部位的腸道都可發生,但小腸比較少見。乙狀結腸與直腸是臨床比較多見腸息肉的腸管,並且,成人結直腸息肉大多是惡變風險高的腺瘤,直徑大於2cm的腺瘤,約半數癌變,其中又以絨毛狀腺瘤癌變率最高。

    2、從病理來說,

    炎性息肉是由炎症刺激腸上皮引起,可繼發於各種腸道炎症病變。一般無惡變的傾向。增生性息肉是結直腸中常見的非腫瘤性息肉,多發且直徑多小於5mm,一般也無惡變。腺瘤樣息肉,多數發生於結直腸,是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息肉越大,癌變風險越高。腸息肉病:常見的有色素沉著息肉綜合徵、家庭性腸息肉病、腸息肉合併多發性骨瘤和多發性軟組織瘤,都有癌變風險,其中家庭性腸息肉病如不治療,幾乎所有病人都會發展為結直腸癌,並且平均癌變年齡約39歲。常見息肉樣病變的治療。炎性息肉,以治療原發腸道疾病為主增生性息肉,一般可以不需要特殊治療,但因為無法從外表上與腫瘤性息肉鑑別,所以,臨床上常常在腸鏡下將其切除並活檢。腺瘤性息肉,由於有明確的癌變風險,所以,一經發現,即採用腸鏡切除並活檢。如病理明確癌變,則按腸癌行根治術治療。腸息肉病,是腸癌的高發因素,所以,檢查發現確診,即行腸鏡切除並活檢,同時每半年進行腸鏡體檢跟蹤隨訪觀察與治療,對病變廣泛無法腸鏡下切除乾淨的息肉病患者,則必要時行部分結腸或全部結腸切除術。

    總之,除炎性息肉與增生性息肉沒有惡變傾向,可不特殊處理外。腺瘤性息肉與腸息肉病,都是腸癌的高危因素,所以,要堅持早發現、早治療,常規半年一次腸鏡體檢,長期隨訪觀察。

  • 4 # 腫瘤專家姜爭

    腸息肉患者一般無明顯症狀,大多是體檢或出現併發症時發現,型別多樣,不同性質的腸息肉,處理方式及預後也不同,大多可透過微創手術徹底治癒,但存在復發的可能,需定期做腸鏡監測。

    腸息肉症狀主要有?

    一般來說,息肉數量不多、體積較小,是沒有明顯症狀的,少數患者會出現排便習慣改變、次數增多、膿血便、貧血、消瘦等症狀。

    如果是長蒂息肉或息肉靠近肛門,可能會出現脫出的情況;如果是幼年性息肉病或家族遺傳性息肉病,便血及出血量相對嚴重,會有明顯貧血症狀;如果息肉過大可能會引起腸套疊、腸梗阻症狀,所以當出現明顯的便血、排便習慣改變、腹脹、腹痛等症狀要及時就醫。

    腸息肉型別主要有?

    腸息肉一般指腸黏膜表面向腸腔突出的隆起性病變,未確定病理性質前統稱為腸息肉,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大多與不良生活飲食習慣、長期腹瀉便秘、遺傳等因素有關。

    腸息肉常見型別有腺瘤性、錯構瘤性、增生性、炎症性,其中腺瘤性息肉癌變率較高。

    ①炎症性息肉:又稱假性或繼發性息肉,體積較小,表面光滑、質軟、無蒂或壓蒂,一般不會癌變,常見於潰瘍性結腸炎、腸阿米巴病、克羅恩病等。

    ②增生性息肉:常見於直腸、乙狀結腸,體積較小,形態不規則、移動性差、表面粗糙呈顆粒狀、有時候伴有糜爛或出血,一般不會癌變。

    ④腺瘤性息肉:較為常見,分為管狀、絨毛狀及管狀絨毛狀腺瘤三種,是比較明確的癌前病變,息肉越大絨毛成分越多,癌變率越高。

    注:不管是哪種型別的腸息肉,一經發現要及時採取措施,或密切觀察或手術治療,對於腺瘤性息肉,如果不及時切除,經過5-10年有一定機率發展為腸癌,要引起重視。

    腸息肉如何處理?

    一般根據腸息肉部位、數量、形態、患者體質、是否癌變等決定治療方案,常見術式有:

    1、經內鏡息肉切除

    包括高頻電切、套扎、鐳射、射頻等,其中高頻電切較為普遍,適合各種大小的有蒂息肉、腺瘤以及直徑小於2cm的無蒂息肉和腺瘤。

    目前內鏡下治療應用較廣是內鏡黏膜切除術(EMR)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是治療早期腸息肉癌變的主要手段之一。

    2、腹腔鏡手術

    腹腔鏡一般聯合纖維結腸鏡使用,可準確定位處理病變,創傷小、安全性高。

    3、經肛門內鏡微創手術(TEM)

    是將內鏡、腹腔鏡、和微創等技術綜合起來的術式,適用於體積較大的息肉,或是早期癌,可解決較高部位的直腸病變。

    注:腸息肉摘除後應臥床休息,如果出現便血、腹脹、腹痛、發熱等症狀,要及時回診,同時術後應進食流質食物,逐漸過渡到無渣半流質,一週可恢復正常飲食,術後遵醫囑定期隨訪。

    腸息肉如何預防?

    需注意,腸息肉很難預防,能做到的就是早發現早切除,避免發展成癌!

    1、飲食均衡健康

    飲食宜清淡,勿過食辛辣刺激、醃製類、加工類、過期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粗纖維食物,最好戒菸酒。

    2、增強體質

    勿熬夜,注意勞逸結合,多運動提高免疫力,學會紓解壓力,勿超重,勿久坐,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3、定期體檢

    定期體檢能有效發現早期病變,如果出現腹痛、便血、便秘等症狀要及時就診檢查,對於有腸息肉家族史的人群建議儘早做腸鏡等相關檢查來排除病變。

  • 5 # 汐煒醫生

    如果發現了腸息肉一般都是一種癌前病變,特別是一些癌性病變的前提,如果一旦發生多發性腸息肉,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包括腸息肉會不會癌變,也需要觀察腸息肉的具體性質,大部分腸息肉還是由於黏膜突出的一種良性病變,但是腸息肉也是一種跟高脂肪飲食,特別是愛吃一些油膩的食物,長期肥胖,體力勞動比較少,長期抽菸,慢性腸道刺激,以及長息肉綜合徵,這些有家族遺傳史的長息肉或者是腸癌,就會增加腸息肉的機會。

    有多發性腸息肉需要怎麼辦呢?所以說需要明確一下腸息肉具體的性質,根據具體的性質判斷是否有癌變以及發生癌變的機率,及時的治療原發病,防止疾病的進展。

    ●腸息肉是長時間或者是由於慢性炎症,比如說潰瘍性結腸炎,慢性結腸炎這種情況的話,如果有病情復發,出血梗阻,排便不通暢的時候,一般不建議手術切除,需要及時的保守治療。

    ●多發腸息肉一般可能會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基因突變,比如說出現錯鉤瘤樣息肉,這個時候大部分跟家族遺傳史有關係,所以說它本身就不存在惡性的腫瘤的意義,這部分一般都會是良性性病變與遺傳有一定的關係,只要是沒有腹瀉腹脹,大便通暢。要做一下家族的隨訪需要根據病理結果選擇合適的治療,如果有癌變的可能性,需要及時的治療。但這種治療需要考慮有沒有手術的意義。

    ●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就是一種鋸齒狀的息肉,這種癌變的風險率比較高,在腸道黏膜裡形成不規則的癌性腫瘤,發生癌變的機會一旦增大就會使腸腔發生堵塞,除了引起腸息肉以外,還可以瞭解家族性有沒有病變,或者是有沒有解腸癌的癌性病變,根據這種情況判斷有沒有轉移,必要的時候只能選擇手術治療。

    ●腺瘤樣息肉就是大部分人最常見的一種息肉了,這種息肉70%左右都不會發生惡性的癌變,但是少量呢,也可能會存在一種惡變的機率,特別是一些在癌變的情況下發生管狀絨毛膜腺瘤,所以說如果腺瘤大小超過5~7公分需要及時的手術治療,因為這部分人跟家族遺傳史也有一定的關係,所以說需要根據家族遺傳史以及病理結果判斷。

    腸息肉其實就屬於一種癌前病變,為了減少腸息肉的發生率,不管他是否發生惡變以及惡變的程度,所以說一定要用良好的心態去對付這種疾病,定期複查,必要的時候選擇合適的治療,同時減少這種疾病的複發率以及發生率需要從以下生活方式上注意。

    ●平時一定要適當的運動,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多飲水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

    ●大便通暢,不要久坐,有的時候便秘和腹瀉交替也是一種大便不成形,其實有沒有腸道梗阻,腸道息肉阻塞腸道的症狀,所以說需要及時的複查腸鏡。

    ●控制體重,過度肥胖也是一種長息肉,容易復發的一種機率性,因為長期肥胖,脂肪過度代謝就會加速,這種息肉的生長,一旦迅速生長就會發生腸梗阻,便血,出血,區域性潰瘍。

    ●戒菸戒酒,特別是不要喝啤酒,做好戒菸,煙霧和酒精都會出現這種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嚴重者就會出現長陽,腸腔黏膜的息肉增加。

    ●不要吃一些油脂比較大的食物,特別是肥油醃製的食物,建議用低脂的飲食,特別是常吃一些高纖維胃加工的穀類食物,可以促進腸道的吸收和代謝。

    最後一點比較注意,從正常理論來說,多發性息肉特別是家族性的絨毛膜狀瘤樣息肉,腺瘤樣息肉,這些都是直腸癌的癌前病變,而且都有一定的家族史,癌變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是息肉大小超過3釐米左右,需要高度的,正重視及時複查腸鏡,必要的時候觀察洗肉的變化有沒有增長的比較迅速,需要結合病理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日常生活中健康飲食作息時間規律,適當的運動減少便秘的發生,大大的可以降低,這種腸息肉的發生率也可以降低癌變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大菜系,你最喜歡吃那個菜系的美食呢,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