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社會主義,不是以某一個人、某一本書為依據形成的“科學社會主義”,而是綜合人類一切文明成果、特別是社會發展理論與時俱進形成的科學社會主義。其中馬克思、恩格斯關於社會主義的一系列觀點、學說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主要思想來源,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既是科學的理論,也是革命的理論,是科學性和革命性的內在的和高度的統一。 [5]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模型的提出,標誌著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建設進入成熟階段。科學社會主義是凱恩斯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的揚棄。在經濟社會化、社會經濟化的今天,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間已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宏觀經濟學以微觀經濟學為基礎,微觀經濟學全息體現了宏觀經濟學。企業經營模式就是社會發展模式,對稱經濟學也就是對稱管理學。只有在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知識經濟學與物質經濟學相統一的正規化中,才能理解對稱,才能揚棄新自由主義與凱恩斯主義的對立、西方經濟學與中國經濟學的對立。
科學社會主義是生產力發展對GDP增長的超越。生產力發展之所以不同於GDP增長,是由於生產力作為社會系統的整體功能,是主客體相互作用、資源再生的結果,而GDP增長,則可以在不要發揮人的主體性的前提下,僅靠資源買賣、產業折騰、財富轉移、統計引數轉變就可產生。因此,如果說,金融危機的根源是泡沫經濟,那麼,泡沫經濟的根源是折騰經濟,折騰經濟的根源是GDP增長方式。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機,宣告了全球性GDP經濟增長方式的破產,宣告了GDP經濟增長方式的理論基礎—價格經濟學的破產。科學社會主義是規範與實證的統一。
規範與實證的統一有三層含義:一是正確的認識,二是合理的解釋,三是積極的引導。正確的認識:是什麼;合理的解釋:為什麼;積極的引導:怎麼樣。所謂規範與實證的統一,就是在是什麼的基礎上為什麼,在為什麼的基礎上怎麼樣,在怎麼樣的指導下,去進一步認識是什麼、解釋為什麼,從而指導實踐的發展,達到真善美的統一。規範與實證的統一是理想和現實的統一。規範與實證的統一是發展尺度與道德尺度的統一。規範與實證的統一是主體性與科學性的統一。科學社會主義是效率與公平的一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效率與公平的一致;本質特徵,就是透過微觀經濟與宏觀經濟的對稱,實現效率與公平的一致;透過民主與法制建設,實現微觀經濟與宏觀經濟的對稱。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除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占主導地位以外,就是比資本主義有更強的宏觀調控能力,建立健全民主法制,從而能保證效率與公平的一致,保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由於生產資料公有制是手段,更強的宏觀調控能力、保證效率與公平的一致是目的,所以社會主義公有制佔主導並非在量的比重上佔主導,而是國家掌握國民經濟的命脈,從而能反對各種民間壟斷、保護和促進充分自由、完全公平的競爭,使效率與公平相互促進。只有社會主義才有真正的市場經濟。科學社會主義是傳統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融合。左派經濟學家反對改革,主張回到計劃經濟的老路;右派經濟學家即所謂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主流經濟學家認為改革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陳世清主義是對左右派經濟學的揚棄。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不是兩張皮,市場化改革是社會主義自我完善,真正的社會主義就是完善的市場經濟。所謂傳統社會主義,就是微觀經濟宏觀化;所謂社會主義有市場,就是承認宏觀經濟中有微觀活力;所謂資本主義(包括壟斷資本主義),就是宏觀經濟微觀化;所謂資本主義有計劃,就是微觀經濟要借宏觀經濟來引導。
實際上,用對稱經濟系統工程為分析框架和操作模式,民主與法制是對稱的,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對稱的,公平與效率是對稱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可以揚棄、互補和融合。宏觀調控本身有微觀機制,改革就是建立健全宏觀調控的微觀機制,使宏觀與微觀相互促進、對稱發展、可持續發展。改革本質是為宏觀調控提供製度、機制、行為方式和國民素質保證。改革是手段,宏觀調控是目的;正好象宏觀調控是手段,公平與效率的一致、可持續發展是目的一樣。社會的革命、政權的更替、體制的改革,目的都是更好的宏觀調控。只有提高宏觀調控的力度,使民主與法制健全、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對稱、公平與效率一致,改革開放發展才有正確的路徑,才會提高改革本身的效益
科學社會主義,不是以某一個人、某一本書為依據形成的“科學社會主義”,而是綜合人類一切文明成果、特別是社會發展理論與時俱進形成的科學社會主義。其中馬克思、恩格斯關於社會主義的一系列觀點、學說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主要思想來源,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既是科學的理論,也是革命的理論,是科學性和革命性的內在的和高度的統一。 [5]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模型的提出,標誌著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建設進入成熟階段。科學社會主義是凱恩斯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的揚棄。在經濟社會化、社會經濟化的今天,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間已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宏觀經濟學以微觀經濟學為基礎,微觀經濟學全息體現了宏觀經濟學。企業經營模式就是社會發展模式,對稱經濟學也就是對稱管理學。只有在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知識經濟學與物質經濟學相統一的正規化中,才能理解對稱,才能揚棄新自由主義與凱恩斯主義的對立、西方經濟學與中國經濟學的對立。
科學社會主義是生產力發展對GDP增長的超越。生產力發展之所以不同於GDP增長,是由於生產力作為社會系統的整體功能,是主客體相互作用、資源再生的結果,而GDP增長,則可以在不要發揮人的主體性的前提下,僅靠資源買賣、產業折騰、財富轉移、統計引數轉變就可產生。因此,如果說,金融危機的根源是泡沫經濟,那麼,泡沫經濟的根源是折騰經濟,折騰經濟的根源是GDP增長方式。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機,宣告了全球性GDP經濟增長方式的破產,宣告了GDP經濟增長方式的理論基礎—價格經濟學的破產。科學社會主義是規範與實證的統一。
規範與實證的統一有三層含義:一是正確的認識,二是合理的解釋,三是積極的引導。正確的認識:是什麼;合理的解釋:為什麼;積極的引導:怎麼樣。所謂規範與實證的統一,就是在是什麼的基礎上為什麼,在為什麼的基礎上怎麼樣,在怎麼樣的指導下,去進一步認識是什麼、解釋為什麼,從而指導實踐的發展,達到真善美的統一。規範與實證的統一是理想和現實的統一。規範與實證的統一是發展尺度與道德尺度的統一。規範與實證的統一是主體性與科學性的統一。科學社會主義是效率與公平的一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效率與公平的一致;本質特徵,就是透過微觀經濟與宏觀經濟的對稱,實現效率與公平的一致;透過民主與法制建設,實現微觀經濟與宏觀經濟的對稱。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除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占主導地位以外,就是比資本主義有更強的宏觀調控能力,建立健全民主法制,從而能保證效率與公平的一致,保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由於生產資料公有制是手段,更強的宏觀調控能力、保證效率與公平的一致是目的,所以社會主義公有制佔主導並非在量的比重上佔主導,而是國家掌握國民經濟的命脈,從而能反對各種民間壟斷、保護和促進充分自由、完全公平的競爭,使效率與公平相互促進。只有社會主義才有真正的市場經濟。科學社會主義是傳統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融合。左派經濟學家反對改革,主張回到計劃經濟的老路;右派經濟學家即所謂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主流經濟學家認為改革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陳世清主義是對左右派經濟學的揚棄。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不是兩張皮,市場化改革是社會主義自我完善,真正的社會主義就是完善的市場經濟。所謂傳統社會主義,就是微觀經濟宏觀化;所謂社會主義有市場,就是承認宏觀經濟中有微觀活力;所謂資本主義(包括壟斷資本主義),就是宏觀經濟微觀化;所謂資本主義有計劃,就是微觀經濟要借宏觀經濟來引導。
實際上,用對稱經濟系統工程為分析框架和操作模式,民主與法制是對稱的,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對稱的,公平與效率是對稱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可以揚棄、互補和融合。宏觀調控本身有微觀機制,改革就是建立健全宏觀調控的微觀機制,使宏觀與微觀相互促進、對稱發展、可持續發展。改革本質是為宏觀調控提供製度、機制、行為方式和國民素質保證。改革是手段,宏觀調控是目的;正好象宏觀調控是手段,公平與效率的一致、可持續發展是目的一樣。社會的革命、政權的更替、體制的改革,目的都是更好的宏觀調控。只有提高宏觀調控的力度,使民主與法制健全、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對稱、公平與效率一致,改革開放發展才有正確的路徑,才會提高改革本身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