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以來,直到明清兩朝,“文正”二字都是文臣最高等級的諡號。司馬光認為:“諡之美者,極於文正”,生封公孤,死諡文正,是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事。也因此,帝王們都將“文正”看得極重,不輕易予人。就拿明朝來說,明朝開國百年,竟然無一人得諡文正,直到正德年間,才有一人,獲得了“文正”殊榮。這人是誰?他又憑什麼能成為明朝的“文正”第一人呢?
這位大臣,就是以“李公謀、劉公斷,謝公猶侃侃”著稱的劉李謝三人內閣中的“李公謀”李東陽。他二十歲時即高中二甲第一,選庶吉士,弘治朝入內閣,歷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正德年間,又封少傅兼太子太傅,可謂平步青雲。但大明朝的高官為數也不少,李東陽有何特別之處,能脫穎而出,獲得“文正”諡號呢?
其實李東陽文名雖盛,但施政能力並不強,他自己亦承認:“吾於文翰,頗有一日之長,若經濟事,須歸介夫(楊廷和)。”而當時的另一大臣王瓊,更是在自己的筆記中嘲諷李東陽對於當時的胡虜外患束手無策。更何況,在正德初年,太監劉瑾剛剛得勢時,眾大臣一起上疏請求誅殺劉瑾,其他大臣都群情激昂,只有李東陽一人態度曖昧,這次行動也最終失敗。劉瑾用事期間,李東陽也落了個“依附閹黨”的大汙點,為了明哲保身,他竟然在草擬的聖旨中誇劉瑾“剛明正直,為國除弊”。這樣的人,怎麼能配得上“文正”二字?也正因為此,當時有人就作了首打油詩嘲諷他道:“文正從來諡範王,如今文正卻難當。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論短長。”
其實細細想來,李東陽能獲得文正諡號的緣由,其實頗為複雜。首先應該考慮的,就是這個諡號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有脫不開的關係。
之前說了,在劉瑾初得勢的時候,百官曾有一次誅殺劉瑾的計劃,失敗之後,這些官員自然貶的貶、走的走,朝中老臣幾乎凋零殆盡。待劉瑾被千刀萬剮,官場又是一次洗牌,在這個經歷了兩次換血的正德朝局,李東陽已是個少見的“不倒翁”。
權閹剛剛垮臺,在這個朝政混亂、動盪不安的時期,必須使得局勢能夠迅速安定下來,因此,內閣的穩定就成了重中之重,而內閣首輔兼三朝老臣李東陽正是內閣的主心骨。
兩宋以來,直到明清兩朝,“文正”二字都是文臣最高等級的諡號。司馬光認為:“諡之美者,極於文正”,生封公孤,死諡文正,是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事。也因此,帝王們都將“文正”看得極重,不輕易予人。就拿明朝來說,明朝開國百年,竟然無一人得諡文正,直到正德年間,才有一人,獲得了“文正”殊榮。這人是誰?他又憑什麼能成為明朝的“文正”第一人呢?
這位大臣,就是以“李公謀、劉公斷,謝公猶侃侃”著稱的劉李謝三人內閣中的“李公謀”李東陽。他二十歲時即高中二甲第一,選庶吉士,弘治朝入內閣,歷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正德年間,又封少傅兼太子太傅,可謂平步青雲。但大明朝的高官為數也不少,李東陽有何特別之處,能脫穎而出,獲得“文正”諡號呢?
其實李東陽文名雖盛,但施政能力並不強,他自己亦承認:“吾於文翰,頗有一日之長,若經濟事,須歸介夫(楊廷和)。”而當時的另一大臣王瓊,更是在自己的筆記中嘲諷李東陽對於當時的胡虜外患束手無策。更何況,在正德初年,太監劉瑾剛剛得勢時,眾大臣一起上疏請求誅殺劉瑾,其他大臣都群情激昂,只有李東陽一人態度曖昧,這次行動也最終失敗。劉瑾用事期間,李東陽也落了個“依附閹黨”的大汙點,為了明哲保身,他竟然在草擬的聖旨中誇劉瑾“剛明正直,為國除弊”。這樣的人,怎麼能配得上“文正”二字?也正因為此,當時有人就作了首打油詩嘲諷他道:“文正從來諡範王,如今文正卻難當。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論短長。”
其實細細想來,李東陽能獲得文正諡號的緣由,其實頗為複雜。首先應該考慮的,就是這個諡號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有脫不開的關係。
之前說了,在劉瑾初得勢的時候,百官曾有一次誅殺劉瑾的計劃,失敗之後,這些官員自然貶的貶、走的走,朝中老臣幾乎凋零殆盡。待劉瑾被千刀萬剮,官場又是一次洗牌,在這個經歷了兩次換血的正德朝局,李東陽已是個少見的“不倒翁”。
權閹剛剛垮臺,在這個朝政混亂、動盪不安的時期,必須使得局勢能夠迅速安定下來,因此,內閣的穩定就成了重中之重,而內閣首輔兼三朝老臣李東陽正是內閣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