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無歷史觀

    1、如何評價一個帝王的功績?

    我們通常會用一個詞“文治武功”,如果這個詞可以作為皇帝功績的評價標準,那麼明成祖朱棣和清高宗弘曆(乾隆)都可以算對歷史有大功績了,前者五徵蒙古,南滅越南,遷都北京,修成《永樂大典》;後者平大小和卓、戰緬甸,編纂完成《四庫全書》。

    看似“文治武功”都齊了,可實際上明朝對太監的重用是從他起始,而清朝由盛而衰也是在乾隆朝出現。

    那麼評價一個皇帝的功績,看的是什麼?

    對歷史的創新——開創了後世沿用的制度,制定了對未來有深遠影響的政策。

    2、劉邦和秦始皇的政績

    照這個標準,先看看劉邦,他先是擊敗了最大的敵人項羽,建立了漢朝。後又清除異性諸侯王,鞏固了皇權。

    為政方面,他廢除秦朝嚴刑峻法,以儒家為主,以法家為輔。

    經濟上與民生息,為西漢二百年奠定了基礎。

    秦始皇執政期間統一全國、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修長城、修直道、設郡縣廢分封、設定三公九卿、南定百越、開發北疆。

    雖然後世把秦始皇說成暴君“焚書坑儒”,濫用民力,但不容否認的是,秦始皇以上的政策的確奠定了中華兩千年封建的基礎。

    3、秦始皇的歷史功績

    統一全國:這可以說是第一次形成一個統一國家。之前的夏、商、周都不算做真正統一的國家,那時候他們王室實際控制的領土並不大,周圍有大大小小的諸侯國(方國)。

    秦始皇掃滅六國,加快了華夏民族的融合,為後來漢民族的發展打下雛形。

    統一文字:中國幅員遼闊,各地說的語音又千差萬別,為什麼後來即使在分裂之後總能夠統一,多虧了大家使用統一的文字。各個地方說的語言都不同,而且他們還會不斷變化,時間久了,互相都無法交流。但共同的文字卻可以稱為不同地方人交流的工具。

    試想,如果當初沒有統一文字,任由各地文字自由發展。或許在某一次大分裂之後,這些一個個操著相同口音、寫相同文字的地區就會形成一個個獨立國家,不再統一。

    設郡縣廢分封:從後世可以看出,僅僅是給予諸侯王一定的兵權、財權,時間一久就都會給國家帶來動亂,比如西漢初年英布、盧倌之亂、景帝的“七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明朝“靖難之役”,都是分封惹的禍。

    而秦始皇在全國設立郡縣,廢除分封,給後世朝代樹立了模板,後來的皇帝也看到了郡縣制的好處,因而避免了再出現周朝八百年的分裂局面。

    南定百越、開發北疆:它基本上奠定了未來幾千年中原王朝的雛形,也成為了後來漢文化圈的範圍。像唐朝“安史之亂”以後、明朝也都基本上以秦朝範圍為基礎,邊疆即使丟失也不至於傷筋動骨,但核心範圍領土堅決維持。

    設定三公九卿:確立了朝廷組織框架,以後的歷朝歷代,對這個組織框架也只是不斷完善、不斷趨向於中央集權、向皇權集中,但基本框架沒變。

    另外修直道、修長城也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反觀漢朝,多數的政治制度都是遵循秦朝舊制,最多是予以完善,並麼有太多的創新。

    因此毫無疑問,秦始皇的歷史功績要比劉邦大得多。

  • 2 # 心禾哲學舍

    秦始皇從硬體方面,為封建制這臺電腦換了外殼,換了CPU,換了顯示器,唯獨沒有更新軟體系統,導致電腦執行不長時間就宕機了。

    劉邦這個軟體工程師,接手了這臺已經宕機的電腦,為它更新了軟體系統,強大記憶體加上良好的軟體升級,這臺電腦又開機重啟,2000多年的封建制正式亮屏運作。

    秦始皇從制度上為秦的統一做好了準備。

    1.郡縣制代替分封制。

    從夏朝建立到戰國末年,是奴隸制時代。天子將土地切成若干塊兒,分封給各諸侯國,諸侯國對本國享有獨立自主權,天子靠收租子過日子。

    剛開始,天子擁有的土地最多,有人有錢,日子過挺滋潤。

    日子久了,諸侯國逐漸壯大,出現了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兼併過程,春秋時期5個超級大國,輪番登臺表演“我才是大哥”的戲碼。

    到了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的遊戲就變成了淘汰制。誰能把誰幹死,誰就勝出。最後秦國憑藉過硬的拳頭拿下了擂臺賽的冠軍。

    冠軍制定了新的規則:

    “以後老子打下的江山再也不能分出去了,我要自己管理”,於是郡縣制新鮮出爐。

    郡守、縣令(縣長)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襲。

    “大王,俺姓姬,原來可以繼承100畝土地”

    “對不起,你就是姓狗也沒用,現在沒有這事兒了,你得建功立業才能得到相應的土地。”

    郡縣的長官要參加考試競聘上崗,上任後還要定期考核,打工狗不好當了,想吃閒飯的門都沒有。

    2.嚴格的法律制度拒絕找後門。

    原來你要是姓姬,和隔壁老王幹了一架,告到國君那裡,悄悄的塞給國君一車珍寶一位美女,國君會立馬把隔壁老王關進監獄。

    現在你要敢行賄,上面的都不敢收,即使你姓秦也得按法律辦事兒,絕對沒有後門可走。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鑽不了空子。

    3.軍事化管理,鍛造戰鷹突擊隊。

    秦國的軍隊編制論功行賞,戰場上敢於拼殺的,一人滅了一個團的,一等功,封大將軍。畏畏縮縮當縮頭烏龜的,立刻就地處決。

    秦軍短時間內就訓練成了一支戰鷹突擊隊,所向披靡,六國軍隊在強大的秦軍面前啥也不是。

    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封建王朝。

    為了好管理,始皇帝制定了車同軌書同文,整齊劃一,全國推廣普通話。然而,表面文章做的好,不代表內裡有乾坤。

    硬體槓硬,軟體稀鬆。

    嚴苛的法律,統一的政令並沒有讓底下人心悅誠服,相反只靠拳頭打人,必然激發底層群眾不滿,陳勝吳廣起義一呼百應,秦帝國剛剛擺好筷子準備大吃二喝,沒想到,飯還沒送到嘴裡,桌子被人掀翻了。

    二 劉邦成功重啟封建制電腦,升級軟體。

    劉邦從農民起義軍中脫穎而出,跑贏項羽成為西漢王朝的奠基者。他從秦朝快速滅亡的經驗中吸取教訓,廢除暴政,開始從軟體發麵著手,全面升級帝國的管理系統。

    1.廢除暴政,施行仁政。

    劉邦上臺後,並沒有像始皇帝一樣,勝利後先擺個慶功宴,而是大力發展生產力,先掙它1個億再說。

    他免除徭役,讓大量職業軍人回家當農民,娶妻生子,過好小日子。

    又減免賦稅,讓老百姓倉裡有糧,兜裡有錢,吃飽了穿暖了,好好給帝國打工。

    2.搞好文化建設。

    他建起了國家圖書館,自己是個文盲,不能讓子孫後代都是文盲,搞文化教育工作,培養高質量打工人。

    3.休養生息,無為而治。

    劉邦採取較為寬鬆的、無為而治的基本國策,老百姓日子過好了,誰還會去冒著生命危險去揭竿起義?

    劉邦為漢王朝制定的基調,為西漢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堅實基礎,此後持續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也由此拉開大幕。

    結語:歷史總是螺旋式前進。秦始皇有其歷史侷限性,秦雖統一了全國,無奈剎車太猛,還沒有站穩就出溜下去了。

    劉邦運氣比較好,有了秦始皇的前車之鑑,他沒有重蹈覆轍,而是成功總結經驗教訓,找到秦滅亡的症候對症下藥,開創了一個長治久安的統一王朝,可以說是歷史的進步。

  • 3 # 知未是也

    按照偉人毛主席的評價,秦始皇要被劉邦歷史地位高一些,因為秦皇漢武在《沁園春·雪》這首詩詞中被毛偉人提及和讚美過。

    事實上,秦始皇對中國有統一之功,這種統一不僅僅只是在版土上,還表現在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等方面,秦始皇建立的封建帝制和郡縣制整整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可以說,沒有秦始皇,就沒有後來的中國和中華民族。

    當然,劉邦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人物之一,是他建立了西漢王朝,在西漢實現郡縣制和分封制相結合的制度,既有效地緩解了當時諸侯之間的相互矛盾,又很好地確保了秦始皇的帝王制和郡縣制在西漢得以繼承和延續,為繼續保持中國一統做出了巨大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肚臍眼裡的泥摳了,總是肚子疼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