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沐言學姐
-
2 # 江雪寒
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國政治家、歷史學家、畫家、演說家、作家、記者,出身於貴族家庭,父親倫道夫勳爵曾任英國財政大臣。
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1874年生於英格蘭牛津郡伍德斯托克。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兩度出任英國首相,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領導英華人民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雅爾塔會議三巨頭”之一,戰後發表《鐵幕演說》,揭開了冷戰的序幕。被美國雜誌《人物》列為近百年來世界最有說服力的一大演說家之一,曾榮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從1929年到1965年,連續36年擔任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校長。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華人”的調查,結果丘吉爾獲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華人。
1900年10月,代表英國保守黨參選的丘吉爾順利當選議員,從此開始了長達61年的政治生涯。不過在議會中他雖然是保守黨成員,卻抨擊保守黨政府的多項政策,批評政府在英布戰爭中的政策,並堅持反對政府的擴軍計劃,在成功阻擋政府的擴軍提案在下議院通過後,丘吉爾又在貿易問題上走到了政府的對立面,他公開表示反對首相尼維爾·張伯倫的貿易壁壘政策,堅持維護自由貿易原則,這使得他與保守黨徹底決裂。
1940年5月8日,張伯倫向國王提出辭呈,並建議由丘吉爾組閣。
1940年5月13日丘吉爾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下議院會議,發表了著名的講話:“我沒有別的,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獻給大家。你們問: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覆: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多麼恐怖也要爭取勝利,無論道路多麼遙遠艱難,也要爭取勝利,因為沒有勝利就無法生存。”下議院最終以381票對0票的絕對優勢表明了對丘吉爾政府的支援
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帶領英華人民取得偉大勝利的民族英雄,是與斯大林、羅斯福並立的“三巨頭”之一,是矗立於世界史冊上的一代偉人。
《星期日泰晤士報》評論說:“今天,溫斯頓·丘吉爾不僅是英國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們的堅強領袖。不僅英華人,整個自由世界都對他無比信任。”還值得注意的是,丘吉爾是有名的頑固反共人物。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鍵時刻,在處理對蘇關係問題上,他以一個傑出政治家的巨大勇氣和高度靈活性,從英華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完成了英國政治和他本人政治生涯中的重大歷史性轉折,毫不猶豫地與蘇聯結為盟國,使不同意識形態下的反法西斯力量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結成了統一戰線,從而保證了贏得戰爭的最後勝利。斯大林稱讚丘吉爾是“百年才出現一個的人物”。
丘吉爾還可以稱之為預言家、發明家、戰略家、外交家。他早在三十年代對未來戰爭中的一些重大技術發展所作的預見後來都變成了現實;他以超乎尋常的驚人敏感和極大的勇氣,冒著和平主義浪潮的巨大壓力和“在政治上幾乎有被消滅的危險”,一天也不放棄向華人發出預言式的戰爭警告,使英華人作好了戰爭來臨的精神準備。他在用雷達偵察來襲敵機的方法正式使用前4年就提出對此問題的研究。他因動用海軍經費改進和大量建造“陸地行舟”,使輪式裝甲汽車演變成為威力巨大的現代坦克而被尊為“坦克之父”。他主持制定了“二戰”中的許多戰略計劃。他親自有意培育了在當時乃至後來左右世界政治格局的英美關係。總之,丘吉爾是一位人生內涵極為豐富的傳奇人物。
-
3 # 子屠龍
丘吉爾,全名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是一個頑固的英國老頭,英華人對他又愛又恨,愛表現在曾經兩度出任英國首相(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恨表現在他第一任結束的時候,正好反法西斯勝利,馬上就讓他滾下臺。
丘吉爾在英國面對納粹德國巨大壓力的背景下,當選英國首相,走上世界政治舞臺,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是“雅爾塔會議三巨頭”之一,戰後發表《鐵幕演說》,正式揭開了美蘇冷戰的序幕。
他對二戰的貢獻:一、堅決抗德,死活不妥協,沒有讓英國納入希特勒的戰爭軌道。二、成功拉美國入夥,大家一起打法西斯,最終取得歐洲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一、堅決抗德
從1940年5月10日開始,希特勒的德軍發動對西歐的進攻,僅僅10天就攻克比利時、荷蘭,打到法國西海岸。英法聯軍敦刻爾克大撤退,法國全境淪陷……
在德軍開進法國的時候,丘吉爾當選英國首相。當時,丘吉爾的威望還沒有樹立起來,人們憑著他之前的職業生涯的各種誤判,對他的領導能力充滿懷疑。
當時英國國記憶體在三種觀點:主和派、主戰派、第三方調停。英華人也很清楚,簽訂協議或者第三方調停,在當時希特勒軍隊無敵於歐洲的強勢下,不可能得到公平。
因此,丘吉爾領導下的英國政府選擇抵抗德國,並沒有選擇獲勝的奢望,而是儘可能的避免戰敗,避免同納粹德國簽訂屈辱性的條約。
二、讓美國入夥
丘吉爾一上任,就很清楚當時的形勢,光憑英國的實力對抗希特勒,很是辛苦。因此,他必須尋找盟友,共同分擔辛苦,而且有盟友相助也提高成功率。
當時,對於歐洲戰場來說,最好的選擇是蘇聯、美國參加進來。蘇聯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英華人資本主義陣營,是不同陣營的人。兩家都參加進來打群架是最好,實在不行,無論如何美華人要參加進來。
不過,後來希特勒主動進攻蘇聯,雙方打起來。丘吉爾那是相當的高興,壓力一下減輕太多。不過,丘吉爾一貫的戰略就是要“讓美國入夥”。
丘吉爾的前任是張伯倫,基本不怎麼鳥美國總統羅斯福。而丘吉爾不同,從一開始就積極主動的聯絡美國,親密的到親手寫信跟羅斯福聯絡。
雖然當時羅斯福,實際上也幫不上什麼忙,因為孤立主義盛行的美國,人民不想參與到戰爭中來,美國大陸孤懸海外,挺好。
丘吉爾的頑固在這裡就體現出來,他在給羅斯福的第一封信裡就提出:英國現在尼瑪很困難,堅持對法西斯的抵抗很不容易;萬一,英華人扛不住了,美華人的安全就可能有威脅。
他相信如果英華人堅持下來,很可能能過等到美華人的民意會發生轉變。他甚至希望美國能夠遭受入侵,那麼美華人立馬會發生改變。
萬幸的是,丘吉爾等到這一天了。18個月後,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美華人民的同情心一下子就變成參戰願望。
丘吉爾為二戰勝利做的主要貢獻其實就是上面說的兩件事,一是堅持不動搖的抵抗德國,二是成功拉攏美華人參戰。
-
4 # 歷史研習社
如果給二戰時期世界各國傑出的領導人排名,英國首相丘吉爾絕對不會排出前三名。他以傑出的政治才能入主白金漢宮,在二戰之中為反法西斯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丘吉爾的祖上並不是貴族,他的九代先祖溫斯頓·丘吉爾(跟首相丘吉爾同名同姓)曾經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替國王賣命,在查理二世復辟後被封為爵士(非貴族的榮譽頭銜)。他的兒子約翰·丘吉爾因為在王室貴族之間的左右逢源,在1703年被安妮女王封為公爵(英國最高的爵位)。從此開始,丘吉爾家族開始在英國政治外交中扮演重要角色。 圖/約翰·丘吉爾
多樣的人生
丘吉爾的家族爵位傳到丘吉爾一代時,他的堂兄繼承了這一爵位,丘吉爾也因此沒有走上一個舊式貴族的發展道路。丘吉爾在學生時代就表現出異於常人的性格特點,這位未來的首相性格十分倔強,從來不服從於校長的權威,被學校定義為品行極端惡劣。而這種倔強的性格也為後來丘吉爾在政治上不屈服於法西斯的戰爭威脅奠定了基礎。學習成績較差的丘吉爾最終選擇了就讀軍事學院,畢業後成為了一名騎兵軍官。丘吉爾並沒有在戰場上建立多麼卓越的功勳,他更喜歡將自己在戰場上的見聞記錄下來,用自己的語言向社會描寫戰爭的殘酷。他後來轉行當了記者,還曾經在戰場上被南非的土著人俘虜,豐富的經歷讓他逐漸瞭解了社會的悲情冷暖,萌發了從政的熱情。 圖/少年丘吉爾 圖/南非的“英布”戰爭丘吉爾用自己的戰地經歷進行寫作並獲得了暢銷,獲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這種經濟支援下,丘吉爾從英國的下院議員開始做起,逐漸在保守黨與自由黨的陣營中取得了自己的政治資本,先後出任國家的商務大臣與內政大臣,而其最為重要的履歷則是在一戰期間出任海軍大臣,在英國這樣的海洋強國中,這一職位使其威望與日俱增。圖/時任海軍大臣的丘吉爾不屈的英吉利
二戰開始之後,奉行綏靖政策的英國首相張伯倫被迫下臺。丘吉爾在極高的民眾聲望下成功就任首相,當時的局勢十分危急,納粹在歐洲大陸幾乎沒有一戰之敵,就連曾經的歐洲霸主法蘭西也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向希特勒屈服。納粹德國在征服歐洲大陸後向不列顛發動連續的空襲,整個大不列顛瀰漫在一片驚恐的氣氛之中。 圖/不列顛空戰丘吉爾正是再這樣危機的時刻做出了讓人無限崇敬的舉動。他透過廣播向全體英華人民釋出了振奮人心的演講:“我們將不惜任何代價保衛我們的島嶼,我們將在海灘上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登陸的地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決不投降!”在這種鬥志的激勵下,英華人奮力反抗德華人的空襲,挫敗了納粹的企圖。隨後,丘吉爾同時與斯大林和羅斯福達成了反納粹的同盟,同時幫助流亡在英國的自由法國政府重建軍隊,最終領導英華人民取得了反侵略的勝利。 圖/丘吉爾演講丘吉爾從一個貴族青年逐漸成長為一位具有卓越才能的政治家,經歷了英國社會的跌宕沉浮,最終在二戰時臨危受命,在反擊法西斯的戰場上取得卓越的功勳。參考文獻:1.丘吉爾著,世界名人傳記,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2.北京未來新世紀教育科學研究所主編,丘吉爾,遠方出版社,2007. -
5 # 學者張蓓
丘吉爾最為人熟知的身份是戰時首相,最近有一部電影叫《最黑暗的時刻》(Darkest Hour)就是根據他自己的書改編的,講的就是英國作為二戰孤島奮力抗擊德國法西斯的故事。作為戰時首相,丘吉爾帶領英華人走過了最艱難的時刻,指揮英軍在歐洲、遠東和非洲與軸心國作戰,成功邀請美華人參戰,放下自己的反共信念與蘇聯攜手,最終給二戰畫上了句號,丘吉爾對英國避免淪陷、對二戰勝利結束、對給歐洲帶來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因為這點,他經常位列“歷史上最傑出的英華人”的名單。
戰時首相是丘吉爾最光輝的成就,他也是頂著絕對的威望走上這個位置的。因為在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之前,英國一直抱著和平的幻想,執行張伯倫的綏靖政策,而丘吉爾幾乎是
唯一發出危險警報的人。
但他的政治生涯其實很長。他活了90歲,1900年26歲就當上了下院議員,後來經歷了一戰和二戰,擔任保守黨黨魁15年,做了11年首相,在此之前擔任過財政大臣、第一海軍大臣、國防大臣、內政大臣。他在南非和印度等英國殖民地均擔任過官員,可以說政治經歷貫穿了整個20世紀上半葉,而且對大英帝國的方方面面瞭若指掌。
在這麼長的時間內,丘吉爾的事業並非一直很輝煌。他在一戰時批准了海軍攻取達達尼爾海峽的計劃,結果慘敗,但英國付出了巨大代價,使英國在戰事之初的優勢盡失,也讓他從第一海軍大臣的職位上黯然退下。 在20世紀初英國黨派政治劇烈變動的時刻,丘吉爾也非同尋常地兩次改變黨籍,從保守黨改投自由黨,後又改回保守黨,駕馭政治風險並從中獲益,需要極端高明的政治技巧以及極不尋常的歷史背景。
回覆列表
英國首相丘吉爾曾兩度出任英國首相,也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生於1874年11月30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問英國首相丘吉爾對於二戰的看法和建議,邱吉爾回答:這本來是一次可以避免的戰爭。
(一)丘吉爾在政治舞臺上是一個敢作敢為的政治家:
(1)丘吉爾是世界舞臺上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某種程度上,丘吉爾晚年的輝煌遮蔽了他早年的奮鬥歷程,而這一階段恰恰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多姿多彩和刻骨銘心的一段時光,他的個性與人格魅力也在此階段展現得淋漓盡致。
(3)丘吉爾因為自己的夢想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在接近權力巔峰之時卻以戲劇化的失敗告終,令人震驚的隕落一如他的橫空出世。
(4)丘吉爾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於195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在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華人”的調查,結果丘吉爾獲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華人。
(5)丘吉爾從各種各樣的人生危機中堅持過來,樹立了無數政敵,人際關係方面也交了很多知己。
(6)丘吉爾冒著生命危險接受飛行員訓練,也處決過一些聲名狼藉的殺人犯,還曾在一戰西線的戰壕裡經受炮火的襲擊。
(二)為二戰勝利做的貢獻:
(1)最大的貢獻就是帶領英華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所以與民族英雄,是與斯大林、羅斯福並立的“三巨頭”之一。
(2)丘吉爾建立了英國現代海軍,嘗試進行徹底的社會改革,無數次和那些認為他還不夠激進的人進行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