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家人文歷史

    依據史籍來看,這枚傳國玉璽大抵就是了無所蹤。

    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統一天下後得到了那塊著名的和氏璧,他命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將和氏之璧精研細磨,雕琢為璽。這是最有代表性的傳國玉璽誕生過程。傳國璽以玉為材質,似乎沒有爭議,但問題是玉璧一般不會太厚,要用其製成璽印,即使只有方寸大小,也是件難事。因而也有說法認為是秦始皇取藍田玉製成。

    秦二世而亡,秦王子嬰跪捧玉璽獻於漢高祖。玉璽的交接正式代表了一個國家政權的變更。這枚玉璽在漢朝諸帝間世代相傳。兩百餘年後,西漢元帝死後,王莽篡漢,逼迫其姑母即皇太后王政君交出傳國璽。太后憤怒中用力將玉璽擲到殿階上,崩壞了璽上“螭”的一角。此後,傳國璽的外貌不再完美,王莽為了不影響美觀,便用黃金將損壞的部分鑲補上。

    王莽被殺後,玉璽輾轉於那些戰爭中的勝利者手中,自東漢的光武始,成為東漢歷代皇帝的几案上之物。至漢獻帝時,軍閥混戰,負責掌璽的官員為了避免麻煩竟然將傳國璽投到宮井中,玉璽自此失蹤。

    《三國志》中記載,孫堅(孫權之父)進軍洛陽時,在宮中的一口井中撈出了這枚傳國璽,傳說當時正有五色氣體從井中冒出。司馬炎稱帝后,傳國玉璽始歸晉朝,之後,玉璽隨中原政權更替不斷變換主人,直到隋亡,被蕭太后攜帶遁入突厥,再次消失在茫茫歷史中。唐貞觀年間,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將傳國璽一併帶回,直到後唐滅亡,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也有說元順帝攜璽北走,歷史上關於傳國璽的記載就此完結。

    明清兩代對待傳國璽的態度,就要客觀冷靜得多。清代乾隆皇帝曾親自批駁有人進獻的傳國玉璽為假貨,不過是“好事者仿刻所為”,命人將其儲存在別殿,視為“好玩舊器”而已。這枚傳國玉璽現存故宮博物院,印面6.7釐米見方,通高6.1釐米,臺鈕,周身淺刻勾雲紋。早期被認定為全玉質,但後來發現,其內部為紫砂陶製,外塗花色釉燒製,璽文和勾雲紋都是入窯燒製前刻上去的。

  • 2 # 三亖堂

    最近大家都在談論傳國玉璽的事情,和氏璧傳國玉璽絕非大家常規想象只有1.5釐米厚,而是整整有四寸厚,圓三點六寸,秉承先人天圓地方理念製成,上圓下方,古人以蒼璧禮天黃琮禮地,李斯製作傳國玉璽發揮了極高的聰明才智,將二者結合在一起,充分體現皇權的來歷和作用,就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秦璧樣式可參閱2017年5月陝西鳳翔出土未製成玉璧,不可用現代的思維方式推斷先人的智慧,應站在古人當時人文,經濟,社會環境等因素考慮,應該可以大致還原傳國玉璽原貌。另外根據以上殘璧情況,本人以為,現有成語半壁江山可以改為半璧江山了。歡迎大家與我進一步探討。可惜我只有一半,尋另一半,求傳播。

  • 3 # 筱原123

    秦朝一統後,將和氏璧雕成玉璽,根據史料記載,玉璽方四寸,上面刻有盤曲巨龍,還刻著八個字的李斯手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篆字。和氏璧成為傳國玉璽,成為皇權的象徵,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力,成為歷代帝王的爭奪物件,輾轉流傳。

    史料上關於傳國玉璽的確定的最後記載是,公元939年,後晉石敬瑭引契丹軍包圍洛陽,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玉璽登玄武樓自焚,從此,傳國玉璽就此失蹤。

    此後‘’傳國玉璽”數隱數現,後人多懷疑是贗品。

  • 4 # 軍史上的小白兔

    秦始皇的傳國玉璽是無價之寶,更是權利和身份的象徵,也是歷代皇帝傳位的保障(象徵),有了它就相當於有了天意的加持,就是天下正統,秦始皇玉璽全稱“大秦萬世傳國玉璽”秦始皇玉璽是中國皇帝的象徵。秦始皇玉璽圖案為:日照大海現雙龍。傳說秦始皇玉璽有召喚陰兵神靈的能力,可以無往不勝。

    在中國歷史上如果哪個登基皇帝沒有玉璽則被稱為“白版皇帝”由於秦始皇玉璽實在是太珍貴了,導致各方勢力都想擁有它,所以幾千年來你爭我鬥,導致秦始皇玉璽下落不明瞭。

    最後一次秦始皇傳國玉璽記載則是後唐時期,被後唐末代皇帝李從珂懷抱玉璽玄武樓跳樓身亡了,自此以後,秦始皇玉璽就成為了未解之謎。各方勢力再次尋找,就再也消失不見了,真是讓人痛心疾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獵場》裡鄭秋冬和羅伊人的愛情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