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鄧日抱

    作為認真刷了兩遍的觀眾,個人以為,真正的主角是文工團群像。

    雖然從觀感來看,劉峰和何小萍算是男女主角,或者作為價值相對中立,敘事者蕭穗子也可堪算為主角之一,但如果真正深究,個人覺得群體是主角。

    正因為剪輯的原因,枝節比較蕪雜的原因,所以看上去哪怕男女主角,好像也不是那麼特別突出,竊以為,馮小剛真正的意旨是群像。

    馮小剛試圖呈現的,是那個特殊的群體、他/她們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特殊的環境(文工團小環境以及社會大環境)顯現出的複雜人性(暫無論簡單的好壞評價)——哪怕他/她們事實上尚屬於豆蔻年華,除了政-治外,大環境相對一律。

    而人性,以及因環境影響的人性,是非常特殊而有魅力的,也是電影能夠籍由舞美、道具、外景、音樂、對白綜合,來演繹人物、故事和推進節奏。

    群像作為真正的主角,還在於引發的深思不僅僅是一個人、一代人身上,也是全民族在彼時彼地或許場合、際遇都不同,但命運或許都有投射的隱喻。那不是一群人的芳華,是所有人的芳華。

    當然,群像中也會有主次,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劉峰和何小萍,他們的命運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同時由他們倆帶動故事情節,由他們帶動戲劇的衝突,也由他們帶動周邊關係。

    對於有相對明晰的時間線的電影,蕭穗子用旁白,以及女二號的身份,串起了整部片子,也是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旁白的暗線,解決了許多枝節和鋪陳的技術問題,甚至用跨度和簡單又意味深長的旁白,留足了餘味。而且,蕭穗子本身的角色定位,也是泛幹部子弟與平民子弟之間的橋樑和紐帶,是兩種相對對立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的緩衝地帶。

    綜上,個人認為,《芳華》真正的主角應該是文工團群體形象。

  • 2 # 孤獨的大雁23

    電影《芳華》前面還可以,就是後面有些支離破碎了,從戰場上下來的人對很多事情看的很開的。而且有些情節發展生硬不和邏輯,我覺得做以下改動會更好的。1劉峰上學指標不是自己讓出去的,而是被高幹子弟頂替了,他找政委反應情況,政委勸他說他是學雷鋒標兵,這個指標就應該讓出去。他借酒消愁時林丁丁來找他,被他表白,林丁丁不同意還用高幹子弟的身份刺激了劉峰,劉峰衝動犯了錯誤被下放到伐木連。2戰前何小萍與劉峰在車站不期而遇,劉峰得知小萍也離開了文工團,覺得小萍原來那麼刻苦地練舞現在不跳了太可惜了,而小萍說心上人不在跳什麼舞也沒意思,並大膽地向劉峰表白,而劉峰馬上要上前線不敢答應,轉身匆匆出發了,小萍望著劉峰離去的背影大聲喊出來你要活著回來啊,我要為你跳一支舞。後來小萍得知運輸隊遭遇襲擊傷亡慘重,急著在屍體堆中扒找劉峰。3戰後劉峰來醫院找小萍得知小萍精神失常,醫生建議用她最熟悉的東西刺激一下或許就會好起來,劉峰立刻帶小萍去了文工團慰問演出的現場,當熟悉的《沂蒙頌》旋律響起,小萍一下子就都想起來了,她對劉峰說我答應為你跳一支舞的。於是小萍就在月下翩翩起舞,最後他倆相擁在一起。4文工團撤編晚宴換成劉峰等傷殘軍人的退伍歡送會,在席間有幾十個座位空著,而劉峰等幾名傷殘軍人坐在對面,大家一言不發場面一度很壓抑,指導員說劉峰你是文工團出身就給大夥表演一個節目吧,劉峰唱起《送戰友》,在場所有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都一起跟著唱了起來。5劉峰和小萍在烈士陵園祭奠死去的戰友時遇見有幾位烈士的父母也祭奠自己的孩子,他深深地自責說是他把他們帶上戰場的卻沒有活著帶下來。6劉峰和小萍在返回的路上路過文工團發現已經人去樓空了,才知道文工團撤編了,經過戰場的洗禮後他們對一些事情看開了,最後他倆坐在文工團院裡的長椅上回憶起以前的點點滴滴,這就是他們這代人的芳華歲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班級座位調整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