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浩蕩揚子江

    戰列艦雙聯裝火炮以前很普遍,北洋水師的定遠號都是雙聯裝.但如果超過了10門火炮在戰列艦上難以擺放.很難搞好射界.所以大英帝國發明瞭三聯裝的火炮.這樣安放雙位數的大炮就不成為障礙了。

    後來的英國喬治五世號新穎戰列艦更加是雙聯和四聯裝混合模式,當時大部分戰列艦均採用三聯裝主炮,四聯裝其實就是二個二聯裝放到一起,大炮裝到一起,火力增加,可以節省甲板空間,裝甲可以有重點的加強,也可以縮短艦體長度,大部分戰列艦採用前二 後一的佈置方式,只有英國的納爾遜級和法國的黎塞留級採用了主炮前置設計,將前向正面火力發揮到了極致;這個時期主炮炮彈重量也有所提升,除喬治五世級外,一般主炮炮彈重量可達800-1200公斤。

    除了主炮外,一般戰列艦還裝備多門口徑在127-155mm的副炮作為補充。為了對付新興的航空兵器的威脅,新建造的戰列艦大大提升了防空火力,普遍裝備了多門7.6-12.7mm高射炮,同時還有大量的20-40毫米機關炮,並儘可能採用高平兩用炮。

  • 2 # 守夜人墨冥

    這個根據船型和主炮口徑 各國的戰術策略 炮塔設計 炮管設計與製造 炮塔坐圈軸承的製造能力整體來確定

    巡洋艦 驅逐艦需要大航速與巡航 長寬比大 船體窄 根據噸位一般都只能雙聯裝 三聯裝需要把口徑降低一個級別 比如8寸雙聯換6寸三聯 也可互換安裝 這個適用所有炮塔戰艦

    四聯裝需要非常大的尺寸 包括炮塔與坐圈軸承 彈藥庫(第一座艦艏炮塔三聯裝大口徑或者四聯裝小口徑都會影響水下艦體佈局 導致防魚雷縱深不夠 有可能被魚雷引爆彈藥庫或者進水) 一般情況不考慮四聯裝 不僅口徑減小至少一個等級 還有內部各種捨棄 比如歐洲的兩個型號四聯裝 要麼是兩個雙聯並聯的炮塔 並聯的兩座主炮共鞍 只能同時俯仰 一個被打壞很容易牽連另外一個 或者炮塔內部結構複雜 故障多的髮指 比如英國那一級

    好處是可以縮短艦體 減少300多毫米的主裝甲帶和200來毫米的水平裝甲 減少大量噸位和造價 比如納爾遜 同時防禦一定程度提升

    早期沒有延遲擊發技術 所以三聯裝齊射時中間那個炮彈會被左右氣流影響 散步感人 因為艦炮左右間隔必須超過7倍徑 有了延遲線圈後其實也幾乎不會全齊射 一般都是3座三聯分開兩次半齊射

    戰艦最容易中彈的地方是炮塔 所以雙聯裝可以分開佈置火力 防止一炮打壞炮塔坐圈 3門全部故障 德國主要破交 一打多很常見 設定4座雙聯比較合適一些 但會拉長核心區 需要佈置更多的裝甲 相應的也就薄一些了

    最後的火力佈置是前一後二 三聯裝 比前二後 這樣有更低的穩心 噸位能減少至少3% 可惜為了面子還有二逼華人的意見 一般都是前二後一佈置

    不存在追擊時影響火力 只需要側身30度 所有主炮就可以齊射 並且戰列艦的炮彈一般只能打沉一艘同級戰列艦

    戰列線時不能重創或者打壞舵機 傳動系統 鍋爐 沒有航速 戰位 時間優勢(後面幾個小時必須是白天)單純的戰列艦追擊幾乎不可能留的下敵艦

  • 3 # 西南65360448

    戰列艦上的主炮口徑及數目取決於戰列艦的噸數,在海上,艦炮的後坐力都要由龍骨來承擔,只有更大的船,更強的材料和結構才能承受更大,更多的主炮齊射,要不然就側翻或解體了。另外,早期的戰列艦多是雙聯的,因為那時發現三聯火炮齊射炮彈散佈太大了,直到延時器發明,讓火炮發射時間分開後才推廣的。

  • 4 # 現代艦船雜誌社

    軍艦上火炮的口徑普遍比陸軍要大,是因為軍艦的搭載能力比陸軍部隊要強。同時身管一般更長,因為直到坦克出現之前各國陸軍除了一些攻城炮外對於穿甲的要求並不強烈,但是對於榴彈殺傷效能比較看重。但是海戰本質上就是互相捅裝甲的作戰,所以穿深重要。除了對彈頭設計外,更長的身管也是增強火炮穿深的重要手段。

    (對抗木質裝甲時代帆船還可以佈置多一些火炮)

    後來出現了金屬裝甲,防禦和攻擊的天平向防禦傾斜,因此需要更大口徑更長身管的火炮。但是當時材料技術不過關,火炮身管增長需要更粗的炮管避免火炮承受不住推進藥的威力,所以當時的大口徑火炮都很沉。

    (一戰英國戰列艦,可見即便是在炮口位置,炮管厚度也與口徑相當)

    那麼火炮這麼沉了,整個推動機械也不會多輕。需要的人力也多,那麼人力多了肯定需要有一定的防護。

    與此同時,一艘船不可能無限大,想要多安排火炮就要儘可能的將火炮密集佈置。但是前面提到了,金屬戰艦時代不大可能使用帆船式的側舷佈置主炮(小口徑炮還行,後來出現了炮郭)那麼一門炮你需要四面包裹一層裝甲,那我兩門炮並在一起不是可以省一部分裝甲也省一部分空間麼。於是出現了雙聯裝主炮。

    進一步的出現了三聯裝主炮,但是新的問題誕生了。火炮炮彈發射時候的氣流會互相干擾,影響精度,三聯裝火炮齊射普遍是中部炮塔實際射擊時間比左右炮慢0.0幾秒(各國不太一樣)。

    (意、俄式設計共鞍火炮是三炮或兩炮聯動的,節約重量但是也更容易損壞。炮中軸距離太近也影響了射擊精度)

    華盛頓條約限制了戰艦的體積,此時隨著觀瞄裝置的發展,各國發現火炮形成的氣浪對於火控裝置有影響,所以提出全前部佈置概念,讓尾部觀瞄裝置保持不被炮口風暴干擾。於是出現了極端的四聯裝設計。不過法國的其實是兩個雙聯裝炮並列,實際左側兩炮和右側兩炮互相使用不同系統。而英國則是自己雞賊希望用新條約讓新式戰艦不比自己的老傢伙們強太多,所以決定縮小口徑,管子來湊,於是搞出了四聯裝火炮。日本那個三聯裝60L155換成雙聯裝50L203也是雞賊行為。是為了佔噸位的。

    但是,實際上火炮聯裝越多效能相互影響越明顯。所以並不會無限增多炮數。而且火炮越多炮塔重量太大並不利於火炮旋轉,也不利於下層艙室佈置,且甲板開口過大對於甲板強度也有影響,何況這種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設定也是挺不可取的。

    這都是說的主力艦的大口徑炮,要是小口徑炮則是另一回事,比如我們著名的1130近防炮,那可是11管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首網路歌手唱的歌詞裡面有一句五顏六色頭髮好像彩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