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悅讀育兒吧

    寶寶可能是感統失調了!

    感覺統合課程,又稱感統訓練課程,是根據嬰幼兒感覺和運動發展的情況,針對嬰幼兒的感覺資訊輸入和整合失調開發出來的對嬰幼兒起積極治療作用的、能促進嬰幼兒整個神經系統的成熟的早期教育課程。

    0—3歲,兒童感覺統合基礎訓練階段,也是感覺統合失調的預防階段。  

     2-6歲,兒童感覺統合最佳訓練階段,也是感覺統合失調的治療階段。 

     6—13歲,兒童感覺統合重要訓練階段,這是感覺統合訓練的矯正階段。

    感統失調錶現有如下表現的寶寶,可能是感統失調造成的:

    1.視覺感不良:  

    不喜歡閱讀,即使在課內課外閱讀時,常會出現讀書跳行、多字少字。顛倒順序。寫字出格。偏旁部首顛倒,有的甚至不願識字,不會計算,計算時“粗心大意”,常把數或字寫顛倒,例如:把“51”寫成“15”,把“p”寫成“q”,把“哈”寫成“合口”,常抄錯題或抄漏題等。從而造成學習障礙。另外,這類患者在生活中還常常丟三拉四。似乎經常在找東西,生活上無規律。

    2.聽覺感不良: 

     表現為對別人的話聽而不見,丟三拉四,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佈置的作業;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好動,不喜歡和別人說話,丟三落四,記憶力差。老師全當耳邊風,一點也聽不進去。平時家長喊他,他也不在意,以為那與自已無關。

    3.觸覺敏感過度:   

    表現為容易緊張,膽小怕事,不合群,孤僻,挑食偏食,害怕陌生環境,咬手指,愛哭,愛玩弄生殖器。脾氣暴躁,不喜歡他人觸控,反應能力快。

    4.觸覺遲鈍型:

    反應慢,動作不靈活,笨手笨腳,大腦分辨能力差,人情冷漠。

    5.本體感失調:  

    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容易走失,不能玩捉迷藏,閉上眼睛容易摔倒,站無站姿、坐無坐相,容易駝背、近視,過分怕黑。  

    動作協調不良,動作協調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會滾翻、騎車、跳繩和拍球等。  

    精細動作不良,不會繫鞋帶、扣鈕釦、用筷子、手工能力差;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會翻滾、騎車、跳繩和拍球等。由於孩子總是顧忌身體如何行動,手腳不靈活。

    6.前庭失調:   

    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不專心聽講。小動作不斷。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給家長添麻煩。很難與其他人同樂。有的嚴重影響語言能力發展及左腦的組織判斷,邏輯能力限於混亂中。

    7.平衡感失調:  

    鞋子會穿反,距離觀測不準,會讓孩子無法正確掌握方向;做事協調能力差,會讓孩子對事物的興趣逐漸減少。平衡統合失調往往會在心理上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與認知熱情。  如果你家的寶寶有以上的表現,那麼媽媽就該注意了,孩子正需要這方面的訓練。

    感覺統合誤區•長大了自然就會協調——

    有的父母認為,寶寶的身體不協調是年齡太小的原因,長大了自然就會正常,

    其實在0—3歲,特別是6—12個月,正是寶寶學爬、學走的關鍵期,也是建立感覺統合能力最佳的時期,錯過了時機,寶寶的身體會有很多的潛力受到限制,得不到充分的發揮。  

     •遊戲也要有限制——有的父母會因為沙子、泥巴太髒而制止寶寶的遊戲,其實每一個遊戲都有其可貴之處,只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不要阻礙寶寶的興趣延伸。  

    •學步車有利於早走路——有的父母為了讓寶寶快點學會走路,用學步車來進行“輔正”,其實這恰恰違背了成長的正常要求,寶寶的爬行期是不可逾越的,要儘可能讓寶寶爬行,這樣才有利於四肢肌肉的發育,為今後的成長里程奠定堅實的基礎。  

    •感統訓練交給老師就行了——有的父母重視到了感統訓練,卻認為有專業老師帶著寶寶就可以了,無需家長費心。其實訓練過程中的親子交流也是感統發展的重要基礎,有了你的鼓勵與讚揚,寶寶才會更加努力地去訓練,而且有助於寶寶身心的健康發展。

  • 2 # 孩子王育兒顧問

    可能是視知覺出現了問題!建議去專門的機構檢查一下。

    視覺或知覺在接受刺激後,在大腦進行處理和辨識,再輸出動作或反應,亦即視覺動作整合,就是視知覺。通常孩子產生的行為以手部功能居多,不過有時也會加上腳部動作,例如:看到足球滾過來,孩子決定抬腳踢球的時機。

    因此在評估視知覺能力時,不僅應該觀察孩子的視力,也應該將其動作列入考量。像是運動時孩子能否接住球、吃飯時能否用湯匙將食物舀起來等。不過,孩子的行為有時受到動作協調能力、精細動作、肌肉穩定度,或專注力等問題影響,因此不完全是視知覺問題造成。

    視知覺的8大類別

    1.視覺區辨

    當孩子看到某個物體,能否區辨它與其它的不同,稱為“視覺區辨”。

    例如:孩子幫媽媽折襪子時能不能在一堆襪子裡找到自己的襪子,或媽媽拿給孩子一隻襪子,孩子能否依據此線索找到另一隻襪子,這些就可以用來判斷。如果孩子出現視覺區辨問題,將來會花較久時間學習認字,而文字的部首或筆劃也必須花較長的時間認識、熟悉,甚至經常無法區辨部首。

    2.視覺記憶

    即孩子能否記憶所看到的事物,如果孩子的視覺記憶有狀況,容易發生看了就忘的情況。

    例如:下午媽媽把沙發和茶几互換位置,孩子外出回到家後卻沒有察覺不同,即可能是視覺記憶較弱。這情況若持續到入學,可能會發生家長前一晚幫孩子複習功課,隔天考試孩子卻對於昨晚複習的內容沒有任何印象。

    3.空間關係

    物體與物體之間的上下、左右等空間關係,被稱為空間關係。

    例如:一幅畫裡,人的左邊是一間房子,右邊有一棵樹木,詢問孩子:“樹木在人的左邊或右邊”。這對孩子而言是有點困難的問題,孩子不只要區分辨識圖案,還須將圖案轉換為一個人。因此,空間關係較缺乏的孩子對於左、右的區辨能力需要較久的時間,也影響孩子將來入學後學寫字的情況,甚至經常寫出顛倒字。還可能因為在環境裡無法分辨空間關係,而容易迷路。

    4.形狀恆常

    所有物體是固定形狀和大小,雖然可以旋轉,但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本身的體積和形狀應該都是不會改變的。

    爸爸開車時,車子停在家門口和開到巷口看起來的大小雖然不同,可是大腦能夠辨認此為同一物體,亦即形狀恆常。而形狀恆常能力有狀況的孩子,當物體轉一個方向他會不習慣、甚至不認得。玩形狀配對的時候,孩子可能總習慣將星星的其中一個尖頭朝上,倘若將星星轉個角度,他的情緒會變差。至於到了學習階段,最明顯的問題即是文字辨認出現狀況,一旦字型改變,例如:變成楷體、篆書、或黑體等,孩子就不認得了。

    5.序列記憶

    視覺記憶單指一個物體,而序列記則是有順序的視覺記憶。

    由於學習主要依賴視覺,若序列記憶能力欠缺的孩子,長大後在學習或記憶順序也容易出現狀況,最常見就是做錯指令。像是你讓孩子去廚房拿一杯水坐在椅子上喝,孩子可能單獨先在椅子上坐一會兒,才起身跑去廚房拿一杯水喝,這也會令大人誤以為孩子故意唱反調。

    6.背景搜尋

    在環境中找到需要注意的目標物,將其變成主角、其它物體變成背景,就叫背景搜尋。如果讓孩子在玩具堆裡找到要的小汽車,或者在一群人中認媽媽有困難的話,可能就是孩子背景搜尋能力不佳。由於孩子需要時間找到注意的目標,因此對於視覺專注的所需時間也較久,容易發生東西明明在他眼前他卻沒有看到的情況。

    7.完整形狀的聯想

    看到物體的一部分或某部分,即可推測完整物體是什麼就是我們說的聯想。鉛筆被一疊繪本壓住,只露出一小截橡皮擦,孩子看到能立刻知道那是鉛筆。但是,如果孩子對於完整形狀的聯想力缺乏,他就必須看到完整的物體大腦才能辨識,若只看見片斷資訊,大腦無法連結辨識出完整的形體,所以經常會找不到東西。

    8.視錯覺

    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視錯覺的例子,像是紙上有兩條黑線,其實一樣粗細,但看的時候會產生一條較粗一條較細的感覺,就是腦部分析與實際所見是兩回事。至於視錯覺在生活中的運用,包括孩子的空間關係都會受到影響,例如:過馬路時,孩子能否辨別在所剩秒數走到對面?孩子走路遇到水溝時,能否分辨水溝寬度併成功跨越?

    你能看出這些線條都是平行的麼?

    視知覺問題會造成的9個影響

    孩子的視知覺發展不佳可不是小事,很有可能會對他的生活或學習造成很多不利影響。

    1. 注意力不集中

    當孩子的視知覺能力不佳,可能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專家指出:“應先處理孩子的視知覺問題,而不是單獨訓練專注力。”其實只要給孩子一些時間練習,讓大腦學習處理訊息,專注力也會隨之提升。

    2. 文字辨認能力不佳

    由於知覺能力較弱,孩子剛開始學寫字時會出現顛倒字或相反字;而將來上了小學,無論多一橫或少一劃自己也難以察覺。

    3. 動作慢半拍

    而視知覺問題在動作方面的影響,當孩子在幼兒園跟著老師做體操時他的動作經常慢半拍。因為他要先看老師做的動作以後,在大腦進行處理,才能確定自己要舉哪隻手、抬哪隻腳。

    4. 自創文字或詞彙

    當孩子的視知覺能力不佳時,為了在日常生活表現平順,會自創文字或詞彙。

    舉個例子,孩子會將專用念成專心,因為在孩子聽到“專”字時大腦覺得要辨認下一個“用”字太花時間,加上大人常對他說“專心”,於是直接講出“專心”的詞。另外,孩子在書寫時也會出現跳行、漏字等問題,並出現多一筆、少一劃的自創文字情況。

    5. 無法聯想形狀

    老師畫了一個圓,問孩子:“這個圓像什麼?”多數孩子會聯想到“月亮”、“月餅”,甚至有的會回答“像爸爸車子的方向盤”。

    然而,對於視知覺有狀況的孩子無法做到這一層,就他而言,由於處在辨認形狀的階段,他知道這是一個圓形,但無法跟過去經驗連結。

    6. 缺乏視覺推理能力

    視知覺能力不佳的孩子缺乏視覺推理能力,所以跟孩子玩順序圖卡時,假設第1張圖是“一顆種子”,第2張“種子發芽”,第3張“長出小樹”,第4張“長成大樹”,他無法針對視覺推理進行順序排列。

    7. 認人能力不佳

    對於視知覺有問題的孩子而言,他花很長的時間才將人的樣貌視覺記憶下來。如果今天放學媽媽換了新發型再去學校接他,即使媽媽站在面前他也可能看不到,因為媽媽的髮型與他記憶中的不一樣,影響他的聯想,他必須用其它線索來辨認。

    8. 無法具體描述

    視知覺能力弱的孩子難以具體描述狀況,或所描述的情形不是重點。孩子放學回家跟媽媽聊學校中午吃的水果,以香蕉為例,孩子可能會說:“今天吃的那個有一點一點黑黑的”,無法具體描述水果是長長的、黃色的、要先剝皮再吃等特徵。

    9. 距離辨別錯誤

    由於視知覺出現狀況,因而影響孩子對距離辨別出現錯誤判斷。也因此,過馬路時無法辨別從這一面到對面去的距離以及所需時間。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階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豆豆在臉上的各個部位長出來分別表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