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益晨少兒藝術教育
-
2 # 可食中國
根據我養四歲女兒的經驗,我覺得這個孩子之所以粘人,主要是沒有安全感,害怕失去。另外則可能是缺乏自信,有些自卑。再一個是缺乏主見和獨立的精神,不習慣自己決定,自己嘗試,總是充滿依賴心理。所以,我提出以下建議
一、針對安全感
我覺得父母首先說到做到,你告訴孩子什麼時候你會做什麼,就一定地真正去做。該陪他玩的時候,專心陪著玩,不會讓他感覺到被敷衍,不會感覺到你隨時會轉移注意力,隨時會失去你。你要很確定的不斷重複的告訴他,你會在什麼時候出現,會以怎樣的方式一致關注他,或者在什麼時候無法關注到他。每天出門前留時間給孩子,哪怕一分鐘也好,用這些時間和孩子交流,對話,做很知心的小事,並且變成習慣。
爸爸要去上班,晚上回來陪寶寶玩,你在家可以跟媽媽一起,想爸爸了可以打電話,然後親親他,跟他再見,讓他等著爸爸回來。等回到家,一定是第一時間跟他打招呼,抱抱他,然後洗了手跟他玩。同樣的,我愛人出門也要走這一套程式,一直到現在我們都保留這個習慣,一次也沒有落過。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有時就是這些日常的小動作在發揮作用,關鍵就在於堅持。很多家長卻是背道而馳,為了怕自己離開時孩子哭鬧,就偷偷摸摸地消失,殊不知,孩子是最敏感的,平時比較依賴的看護人的離開,會讓他感覺不安,而在他不知道看護人為什麼消失、會消失多久的情況下,這種不安會加劇,時間長了會變成焦慮。從我們的經驗看,從一開始出門就跟孩子講清楚,並不會引起孩子大的哭鬧,反而會讓孩子對看護人的偶爾離開感覺釋然。實對安全感好的孩子來說,做到這一點就跟吃飯喝水一樣自然。
二、針對缺乏自信,主見,及依賴
現今,越來越多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事無鉅細,物質上應有盡有,精神上百依百順,事事不必自己操勞和付出努力,孩子很容易養成一種凡事均要依靠家長的心態,認為自己離開家長就一事無成,對任何事情也不想費力去做。這樣的孩子就是典型的依賴性極強、缺乏自信的人。要使孩子學會自信,一般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鼓勵孩子進行嘗試並做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具有好奇心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家長可以在確保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引導他們去嘗試或探索身邊的各種事物,讓他們在嘗試或探索中瞭解事物的性質,增強自身的能力,從而增加自信。例如,孩子在三四歲時喜歡玩水,就讓他們自己洗小手絹、給娃娃玩具洗澡、洗刷各種塑膠玩具等等,做這些事既滿足孩子游水的興趣,又給他們帶來歡樂,而且事情成功之後也會使孩子相信自己的動手能力,為建立自信打下基礎。
2、及時肯定和讚揚孩子的良好行為 人的自信需要外界的認同和讚賞。某一行為倘若得到外界的肯定,人的自信也會由此大增。孩子正處於自信形成的過程中,更離不開成人的肯定和讚揚。有一位母親帶著5歲的男孩乘公共汽車,上車坐了一段路程後,一位年邁的老婆婆上車了,母親起身讓座,並對男孩說:“來,小大人,站一會,看看能不能堅持住。”小男孩高高興興地站在座椅旁,並認真地扶著座椅不讓自己摔倒。這樣,孩子由於做成了一件小事而受到讚賞,他就會更樂意去做更多的事,接受更多的挑戰,以獲得更多的肯定和成功的喜悅,其自信也隨之日趨強化。
3、有意識地讓孩子承擔一些責任 不少家長常因為孩子年幼而代他們做許多事,幫穿衣鞋,替收拾玩具,給他們包辦過多,孩子就缺乏責任感和自我約束力,自信也就很難建立起來。對此,家長不妨視孩子能力的大小有意識地讓他們承擔一些責任,如讓孩子動手收拾玩具、書包及文具,讓孩子鋪床疊被,讓他們洗洗簡單的碗筷,這樣做不僅能鍛鍊孩子的能力,還可使他們從中得到自信,知道有許多事情“我能做好”、“我有能力”。
4、培養孩子的專長
如何避免孩子出現這種不利的情況呢?較為有效的辦法就是發現和培養孩子的某一專長。孩子從小其能力傾向便會顯露,有的孩子能跑能跳,好於運動;有的孩子愛唱愛跳,擅長文藝;有的孩子舞文弄墨,酷愛繪畫。家長的責任就是及時發現孩子的專長,順勢加以引導及培養,促進他們在某方面具備其他孩子所不及的專長。這樣,即便孩子將來在學習上不佳,也不致因此而灰心喪氣,反倒會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奮發努力,或許還能幹出一定的成就來。培養孩子的專長,孩子就有了一種競爭優勢,具有了上進的動力,孩子也會因此變得越來越自信。
回覆列表
----------------------------------------------------------------------------------
先關注,後收藏,總有一天用得著。
----------------------------------------------------------------------------------
1、讓寶寶學習自己玩
不是丟下寶寶讓他真正的“獨處”,而是讓寶寶跟媽媽共處在同一個空間中,讓他自己一個人玩。可以幫寶寶準備一些玩具,只要他能專注於自己的活動,父母都不要去打擾他。千萬要避免看到自己乖乖玩的寶寶,就會忍不住過去抱他喔!
2、讓寶寶學習等待
寶寶哭了不要馬上過去抱孩子,會養成寶寶用哭當成呼喚父母的方式。父母一定要壓抑憐惜的心與罪惡感,最好先悄悄觀察確定孩子沒有發生危險或是尿布溼了,站在原地上,用和緩的聲音安慰寶寶:“寶寶乖,媽媽好愛你喔,但是現在媽媽有其它事情在處理,等我一下,我馬上過來喔,先不要哭。”
儘快將手中的事情告一個段落,再過去馬上抱他:“寶寶好乖喔,知道媽媽在忙,雖然你看不見媽媽,但是媽媽一直都在這附近陪著你啊,不要哭了啊。”幫寶寶建立起“媽媽沒有消失”的概念,漸漸地讓他跨越這道認知的鴻溝,走出分離焦慮的恐懼。
3、父母要說話算話建立信賴感
“寶寶乖,下班就來接你”、“要乖乖,等我忙完就來抱你喔!”不要以為寶寶聽不懂大人的話喔!一下班就要馬上去接孩子,一忙完就要馬上陪寶寶,可以讓孩子對“等待”深具信心,也更願意等待,能建立他對人的信任與正面觀感,性格也會更獨立。
4、不要威脅寶寶
寶寶哭鬧不休時,父母儘量剋制馬上過去抱他的衝動外,也要剋制不耐煩的情緒,不要騙寶寶說:“你再哭的話,會有怪物來咬你喔。”“你再哭的話,我就把你關在這裡不管你了。”或是父母動怒了:“你再哭的話,我就打你。”這種方式反而會加深寶寶的憂慮,形成惡性迴圈。
5、不要強迫離開寶寶或趁寶寶睡著時離開
有些父母會偷偷趁寶寶不注意時離開去辦事情,或是不理會寶寶的哭鬧,就徑自離開。父母的突然離開或有離開的可能性最容易導致寶寶焦慮情緒產生。這樣的方法有可能導致寶寶更擔心你突然消失不見,更加隨時緊跟著你。
避免這種情形發生,應該要有耐性,在離開之前先將寶寶託給寶寶信任的人來照顧,然後用穩定的口吻告訴寶寶:“我只是要暫時離開,等一下就會回來,不會消失不見的。”只要父母要暫時離開處理別的事情,都要將寶寶交給寶寶熟悉的人來照顧。
6、不要露出憂鬱的表情
“寶寶還這麼小,讓他一個人玩好孤單。”“把寶寶交給別人照顧,沒有我在旁邊看著寶寶,我實在不能放心。”“把孩子帶出去很容易被傳染疾病。”父母常在寶寶面前露出過度憂慮的表情,也會讓寶寶感染到憂慮的氣氛。父母應學習放鬆與放手,讓孩子適應陌生的環境,也可以培養獨立自主的個性。
7、幫寶寶找到模仿的物件
看到其它年齡相仿的寶寶沒有父母陪同也能自在玩耍時,趁此鼓勵寶寶:“你看,他好棒耶,他能一個人自己玩,你看一個人也很好玩。”讓寶寶知道暫時一個人玩並不可怕。
很多孩子初入幼兒園的時候總是哭個不停,有的會小聲啜泣著不讓家長離開;有的嚎啕大哭著“不要上小託班”;有的滿地打滾還踢打老師……幾乎80%的寶寶在剛入園的那段時間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專家稱之為“分離焦慮”。
那麼面對這樣的寶寶們,家長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1、允許寶寶哭,同時接納他的情緒。
見到寶寶哭,家長的第一反應是要讓寶寶儘快平息下來。尤其在小託班,大庭廣眾之下,家長往往會覺得很丟臉。
與其抑制他,不如適度安撫,允許他哭出來。告訴寶寶你會陪著他,如果寶寶要求抱抱,也一定要滿足。千萬不要認為寶寶嬌氣,非要跟他對抗。這個時候,寶寶哭鬧是在彌補他的心理需求,也是家長對寶寶表達愛意的最佳時刻。這樣寶寶的情緒會好受得多,這樣他才有了關注其他事物的興趣。當寶寶注意力被成功轉移後,自然可以更快的適應小託班。如果家長不讓寶寶哭出來,問題反而更嚴重。情緒無所謂好壞,讓它透過安全的方式釋放出來,對寶寶的心理發展有著非凡的意義。
當寶寶哭鬧的時候,千萬別為了暫時平息寶寶的哭鬧就胡亂答應。如果不知道如何說,抱著他,拍拍他,三緘其口就好。當然,也可以考慮透過別的遊戲轉移他的注意力。
2、告訴寶寶一定會來接他
因為一整天見不到爸爸媽媽,寶寶最大的擔憂是爸爸媽媽把他扔在哪裡,不要他了,他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了。因此,送寶寶入園,一定要明確的告訴他,爸爸媽媽一定會去接他,並且每天都會在同樣的時間去接他,以消除他的擔憂。
告訴寶寶他進小託班的時候,爸爸媽媽在做什麼。如果寶寶對時間比較模糊,可以教他看錶,讓他明白,長短針指到哪個位置,爸爸媽媽就會來接他。或者以某些特定的事件幫寶寶理解時間的概念。比如,午睡起來,吃好點心,玩一會,爸爸媽媽就會來接你了。這些特定的事情可以幫助寶寶具象的理解時間概念。
家長要跟老師交流一下,寶寶每天在小託班會做哪些事,瞭解每天的大致流程,再告訴寶寶,寶寶心中有數,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安全感就會強得多。
小班的寶寶,家長要稍微早點去接寶寶,否則別的家長都來接寶寶了,自己的爸爸媽媽還沒來,寶寶內心就會更恐慌。如果爸爸媽媽到的早,寶寶就不容易受到其他小朋友影響了。
3、帶一個安慰物
如果小託班允許,可以給寶寶帶個安慰物,可以是寶寶喜歡的玩具,有媽媽味道的圍巾,寶寶的枕頭等。如果小託班不允許,也可以帶媽媽的照片,或是媽媽親手給寶寶畫一幅畫,寫一句話,揣在他的小兜裡,或者在寶寶的衣服上畫個符號,告訴他,想媽媽的時候,看看、摸摸這些東西。
這樣可以幫寶寶找到一個排解分離焦慮的方法,並從這些與媽媽發生聯絡的事物中獲得一種心理上的安慰與支援。當然,給寶寶小手心一個親吻,然後讓他握緊雙手,把親吻裝進小口袋也行。
給寶寶帶的安慰物一定要安全,以免發生危險。
4、規律的生活
每天在固定時間接送寶寶,規律的生活會讓寶寶內心更踏實。沒有特殊的情況,輕易不要請假,尤其寶寶還沒有完全適應小託班之前,最好不要安排外出旅遊、探親什麼的。或者固定安排週末或周內某一天帶寶寶出去玩或者探親,讓寶寶慢慢接受有規律的生活。
金益晨小小拖全班每週都會有新的計劃表,每天也會給孩子安排要做的事項,讓寶寶們每天都過的很充實,也在玩樂中養成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