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真相背後
-
2 # 好端端的名字被改了
一是他傲慢的性格,本來蜀國當時的戰略就是北抗曹魏東聯孫吳,他卻在曹軍殺來的時候去得罪孫權,結果被東吳背後偷襲了一下,兵敗麥城.
二是諸葛亮乾的好事,諸葛亮因為龐統陣亡以後帶著張飛趙雲入蜀,從諸葛亮得知關羽得罪東吳說出荊州休矣到關羽兵敗,中間一共兩年左右,這兩年完全可以換一個將領去守荊州,把關於換回來,以諸葛亮當時的地位,說服劉備是完全不成問題的,加入換趙雲去,可能情況是另外一回事,要知道,劉備在用人這些地方腦袋是很清醒的,在關羽守荊州這十年時間裡,對於蜀國另外一個戰略要地,北大門的漢中,安排魏延在那裡足足守了九年,而且到最後都沒有出岔子,但為什麼不換,在下個人觀點在於可能諸葛亮隱瞞了真相,因為,在早期蜀將裡面,關羽的確算得上相當會打仗的人,他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他根本不把諸葛亮放在眼裡,諸葛亮要成就大事,對不起,二將軍,您擋路了,借個刀殺掉二將軍也不是不可以的。
所以,綜上所述,我的理解是關二爺被謀殺的,但是是被人利用了自己的性格謀殺的
-
3 # 黑白之城
性格決定命運,關羽最終敗亡,的確和自己勇悍驕狂的個性脫不開關係。
二爺的個性評價,陳壽四個字概括的很準確:剛而自矜。不但任性,而且自傲。從比較正面的方向去評價,其實二爺是個蠻孩子氣的人,現實中我們可能會覺得他很可愛;然而,這樣的人在政治鬥爭中往往死得很慘。所以,二爺肯定也不例外。
因為自傲,二爺很輕易的就上了呂蒙和陸遜故意示弱的詭計,無法洞察孫吳這個盟友其實早已在劉備崛起後產生的變化;也是因為自傲,二爺竟然在孫權上門提親時喊出”虎女焉能嫁犬子“的口號,將盟友得罪個一乾二淨。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二爺作為一方封疆大吏,一不能捕捉微妙的政治厲害,二不能貫徹”聯劉抗曹“的基本策略。用毛主席的話說,分不清敵我主次矛盾。最終被孫權和曹操聯合絞殺,也就不奇怪了。或許,劉備集團最大的悲哀,就在於關羽在擁有萬人敵的武勇之外,竟然沒有一顆哪怕是百人敵的政治頭腦吧。
從這個角度上,二爺有點兒像年輕時的喬丹。強是真強,但只顧自己玩兒的爽,完全不管其他人的面子。結果就是,被以賽亞-托馬斯、摩西-馬龍聯合起來在全明星賽上狠狠教訓了一把。
不同的是,喬丹自那以後學會了收斂,或者說是”成熟“;而關羽,敗走麥城後,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
易中天老師對二爺的評價,我認為很到位:關羽這樣的人,可以做俠客,但進入波譎雲詭的政治鬥爭就註定是個炮灰。竊以為,若關羽能和趙雲結成一人,那可真就是完美無缺的帥才了;當然,這種幻想,只能是”後人憑弔空牢騷“的妄語了。
-
4 # 白紙空罐
不排除被利用,可排除高傲呈勇,答案可從甘寧傳魯肅周瑜陸遜傳中找到,從魯肅弔喪到呂蒙偷襲荊州,對比先後。從史料中記載關羽辱罵吳使及後來孫權合作破曹大意出兵而辱罵孫權都有前因後果。 東和孫權北拒曹操 史料中沒有記載,這句話三國演義引用 西和諸戎,南撫夷越 ,外結好孫權, 杜撰出來的。以關羽才智修養忠義等,拒婚罵使是何緣故都可以想到。其中連關羽有沒見過孫權都是一回事,只能說關一時大意低估了孫吳。關羽出兵北伐應該劉備命令的,出兵也存在疑慮,他也有出兵權利,抓捕戰機也很厲害。以熱愛國家的角度來看關羽的做法也算是竭忠了。劉禪封的壯繆候應該是覺得 惋惜 沒有虛大於實的意思。
回覆列表
我認為是的,關羽性格不僅僅是狂傲的問題:
1,狂傲者,自大也。那麼自大必然是目中無人,往往這種人,自己有一套標準,自己看在眼裡,瞧得上的也就是兩種人:一是,自己創業的夥伴和親屬,如劉備,張飛,自己的兒子等;二是,真正的英雄,如呂布打敗過關羽,關於其實是很佩服他的。
2,狂傲而得罪很多人。這種自大使得關羽有唯我獨尊,不受約束,也無人敢約束自己的想法。其實作為一方鎮守,荊州守將,兩點是需要做到的:一是,聽政策,諸葛亮作為軍事,走的時候已經留下方針“北拒曹操、東和孫權”。這是國策啊,可是諸葛亮一走,在關羽這就成了空話;二是,審時度勢,荊州四戰之地,易攻難守,因此要麼維護好周邊關係,要麼借力打力。而孤傲的關羽是得罪一方,攻擊一方,不敗身死才怪!
3,孤傲不尊重人。孤傲的人很是不懂得尊重人,華人自古至今都是講究面子的,尤其是帝王將相對臉面看的比生命還要重要。因此,孫權作為帝王那身份是比關羽高上好幾個級別的,去找你提親,你不答應也就罷了,還侮辱人家君王,這孫權臉面往哪裡擺?這不是找死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