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陌生的那面

    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里,帝王把“維穩”工作看得很重。要想保持穩定的政治局面,就需要人們各守本分,不得越職做事,哪怕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至聖先師”孔子就有這種思想。當時,魯國發動民眾挖水溝,子路就為辛苦的民工準備了一些飯食。孔子聽說這件事後,很是生氣,立刻派人把食器打破。孔子認為,按照禮制,天子應該愛護天下百姓,諸侯應愛護封地之民,大夫需要關心自已的職位,士只可關愛自已的家庭。超越自已關愛的範圍就是“侵權”行為。顯然子路不應該有關心百姓的動機,更不用說是行動了,因為他還“不夠格”!

    也有因樂善好施差點被殺頭的。明朝初年,江南第一富豪沈萬三,是一個助人為樂的大慈善家。在朝廷修築南京城時,他捐資修築其中三分之一,後來又想著拿出錢物犒勞朝廷軍隊。朱元璋卻認為一個商人富可敵國是大大的不祥!本想誅殺了事,經過馬皇后的勸說,才勉強改為流放。捐贈豬首和馬首的愛國富商何鴻粲,如果生在明朝,也是有性命之虞的。

    為官只為民做主,你就回家賣紅薯。清朝雍正年間,父母官楊名時深知百姓困苦,便下令減輕農民負擔,卻忘了把恩德讓給皇帝。雍正帝便下令隨便找個罪名,把他抓入大牢。雍正認為,作為人臣既不要貪圖虛名,也不要謀求巨利,這兩者都是私心。言外之意,臣子只要對皇帝一人負責即可,不要想著流芳百世,或者榮華富貴。

    關心百姓定然不可,“越職”關心君主也是錯誤的。戰國時,南韓君主韓昭侯因醉酒而入睡。專門掌管冠帽的官員怕他著涼,就拿衣為其蓋上。昭侯醒來很意外,就問誰給他蓋的衣服。侍從說是掌管冠帽的官員。昭侯知道後,同時處罰了掌管冠帽和掌管衣服的官員。他覺得掌管衣物的官員該做的沒做,是失職;而掌管冠帽的官員做了不該做的,是越職。他認為超越職權比自己受寒的害處要大得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秋天的山的好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