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喜中有“金榜題名時”,與之相對的四大悲中則有“下第舉人心”。“五百年來第一人”王陽明能做到不為落第而動心,但一般考生是達不到如此高的境界的。
當他們多次名落孫山時,自然會沮喪、失望甚至絕望。有的統治者看出這是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就額外加恩於他們,安撫他們受傷的心靈,讓他們對浩蕩的皇恩感激涕零,一心一意地投身於科舉的滔滔大潮之中。
宋太祖就曾發現,一百多名考生不但參加過十幾次省試,而且每場都能考完,但就是每次都鎩羽而歸。趙匡胤特地賜予他們“本科出身”。這樣做不但安慰了這些貧寒而且年老的考生,而且讓其他考生也能看到更多的希望,覺得透過勤讀書走仕途的道路是寬廣的、通順的。
清朝,乾隆皇帝也注意到了這個難題。他規定八十歲以上考中舉人的讀書人賞賜“翰林院檢討”的官銜,七十歲以上考中舉人的賞賜“國子監學正”的官銜。因為他們大多年老體衰,乾隆這樣做對大多數考生而言只能算一種精神安慰。
有的官員代替皇帝安慰考生。還是乾隆時,有一個六十多歲的老童生,參加完院試交卷後,長跪不起,希望主考官能夠滿足自己穿“秀才服”的願望。浙江學政彭元端深受感動,便點頭答應。最終,老童生被錄取為“額外”生員。透過這種額外之恩,也算實現了孜孜以求的“秀才”夢!
這種額外開恩的做法,是有歷史原因的。在唐代末年,因為錄取比例較小,所以考不上進士的王仙芝等一批讀書人,因看不到讀書做官的一點希望,索性走上反抗朝廷的道路,雖然符合“書生造反,十年不成”的規律,但還是造成了社會的動盪。
所以,在“常科”的基礎上,偶爾給多次落第的考生一點小驚喜,就能讓其他考生覺得,每一次的落第都留有以後及第的機會,所以即使屢試屢敗,也要屢敗屢試。而只要心存這種希望,一般士子就不會輕易放棄學業,起身造反,擾亂社會秩序了。
四大喜中有“金榜題名時”,與之相對的四大悲中則有“下第舉人心”。“五百年來第一人”王陽明能做到不為落第而動心,但一般考生是達不到如此高的境界的。
當他們多次名落孫山時,自然會沮喪、失望甚至絕望。有的統治者看出這是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就額外加恩於他們,安撫他們受傷的心靈,讓他們對浩蕩的皇恩感激涕零,一心一意地投身於科舉的滔滔大潮之中。
宋太祖就曾發現,一百多名考生不但參加過十幾次省試,而且每場都能考完,但就是每次都鎩羽而歸。趙匡胤特地賜予他們“本科出身”。這樣做不但安慰了這些貧寒而且年老的考生,而且讓其他考生也能看到更多的希望,覺得透過勤讀書走仕途的道路是寬廣的、通順的。
清朝,乾隆皇帝也注意到了這個難題。他規定八十歲以上考中舉人的讀書人賞賜“翰林院檢討”的官銜,七十歲以上考中舉人的賞賜“國子監學正”的官銜。因為他們大多年老體衰,乾隆這樣做對大多數考生而言只能算一種精神安慰。
有的官員代替皇帝安慰考生。還是乾隆時,有一個六十多歲的老童生,參加完院試交卷後,長跪不起,希望主考官能夠滿足自己穿“秀才服”的願望。浙江學政彭元端深受感動,便點頭答應。最終,老童生被錄取為“額外”生員。透過這種額外之恩,也算實現了孜孜以求的“秀才”夢!
這種額外開恩的做法,是有歷史原因的。在唐代末年,因為錄取比例較小,所以考不上進士的王仙芝等一批讀書人,因看不到讀書做官的一點希望,索性走上反抗朝廷的道路,雖然符合“書生造反,十年不成”的規律,但還是造成了社會的動盪。
所以,在“常科”的基礎上,偶爾給多次落第的考生一點小驚喜,就能讓其他考生覺得,每一次的落第都留有以後及第的機會,所以即使屢試屢敗,也要屢敗屢試。而只要心存這種希望,一般士子就不會輕易放棄學業,起身造反,擾亂社會秩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