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戈鐵馬

    二戰後德國領土損失最大,日本和義大利損失極小

    實際上,一戰前德國就因《凡爾賽和約》損失了大片的領土,主要包括阿爾薩斯和洛林、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西里西亞等地,《凡爾賽和約》割取了德國1/8的領土,共計約8.8萬平方公里。二戰後德國損失的土地更多,同時還分裂為兩個國家,併成為冷戰中的前沿陣地。

    而義大利戰後的領土損失就非常小了,除了在利比亞、衣索比亞(含厄利垂亞)及索馬利亞部分地區的殖民地沒有了之外,本土除透過一戰佔領的伊斯特拉重新劃歸南斯拉夫之外,本土基本上沒有多大變化,可以說儲存了99%領土。甚至還有一種聲音認為,由於義大利在1943年“改旗易幟”加入了盟國,義大利可以算作“準戰神國”,這種荒謬的說法顯然不被承認,不過二戰後義大利收到的懲罰確實非常輕,被劃到戰犯僕從國一類進行處理。

    與此同時日本戰敗後在領土方面也沒有任何損失,只是吐出了之前侵略戰爭佔領的受害國土地,除了面積僅0.5萬平方公里南千島群島被蘇俄佔領。

  • 2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題主所問是二戰結束後軸心國德意日喪失了哪些領土和殖民地,事實上二戰結束前軸心國德意日實際控制的土地可以分為三類:自身領土(本土)、二戰前透過侵略擴張從別國獲得的殖民地、二戰過程中佔領的地區。

    軸心國在二戰中佔領的地區包括: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南斯拉夫、希臘、北非、蘇聯西部地區、中國東北地區、中國華北地區、中國東南地區以及東南亞等地全都無條件返還,但這些地區應該不屬於德意日的領土和殖民地。

    德國作為一戰戰敗國,實際上在《凡爾賽和約》中就已損失了大量領土:阿爾薩斯和洛林交還法國;西普魯士、波茲南、上西里西亞等地割讓給波蘭,從而使東普魯士成為和德國本土隔絕的飛地,這也是二戰德國打擊波蘭的所謂“波蘭走廊”問題的由來;特青地區割讓給捷克斯洛伐克;馬爾梅迪-歐本地區割讓給比利時;北石勒蘇益格割讓給丹麥;梅梅爾割讓給立陶宛。至於德國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多哥、卡麥隆、那密比亞、坦噶尼喀、盧安達、蒲隆地、中國山東青島、德屬新幾內亞、德屬薩摩亞、加羅林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馬里亞納群島等地在一戰後就全部被戰勝國剝奪,所以二戰時的德國其實是一個沒有海外殖民地的國家。

    二戰後由於蘇聯和美英達成了由蘇聯佔領波蘭東部領土的協議,作為補償波蘭在西部獲得了德國大量領土補償:但澤、波美拉尼亞、西里西亞等地讓與波蘭;東普魯士的一部分併入波蘭,另一部分成為蘇聯的加里寧格勒(如今是俄羅斯的飛地)。至此近代德意志統一的發源地同時也是德國軍國主義的策源地普魯士地區除首都柏林外,絕大部分已被劃出德國版圖之外。

    義大利在二戰前除本土外還擁有利比亞、東非索馬利亞蘭的一部分,在二戰中佔領過阿爾巴尼亞和衣索比亞(含厄利垂亞),戰後利比亞、阿爾巴尼亞、衣索比亞獨立,意屬索馬利亞和英屬索馬利亞合併成為今天的索馬利亞聯邦共和國。至於義大利本土除透過一戰佔領的伊斯特里亞重新劃歸南斯拉夫之外,基本上沒有多大變化,可以說儲存了99%領土。

    一戰後的《凡爾賽和約》為滿足作為戰勝國的義大利的領土要求,於1920年確定義大利和南斯拉夫國界線時將伊斯特里亞劃歸義大利。二戰末期南斯拉夫游擊隊越國這條邊界線和德意軍隊作戰,南斯拉夫游擊隊的領導人鐵托決心將整個伊斯特里亞半島納入南斯拉夫版圖。

    伊斯特里亞半島的首府的裡雅斯特是中歐通往地中海的最近入海口,也是亞得里亞海最好的深水良港。雖然伊斯特里亞半島在歷史上是斯拉夫人聚居地,但的裡雅斯特卻是一個特例——全城25萬居民中有20.2萬人是義大利人。1945年4月30日南斯拉夫游擊隊向據守的裡雅斯特的德軍發起進攻,與此同時新聯邦的紐西蘭軍隊也從西面向德軍發起進攻,最終的裡雅斯特由英軍和南斯拉夫游擊隊共同佔領。隨著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冷戰對峙的格局形成,雙方達成妥協:除的裡雅斯特之外的整個伊斯特里亞半島劃歸南斯拉夫,但的裡雅斯特仍留在義大利境內。

    日本在二戰前於1879年吞併琉球群島;1895年4月17日根據甲午戰後的《馬關條約》佔領中國領土臺灣及其附屬的澎湖列島、釣魚島、赤尾嶼等地;1905年日俄戰爭後取得庫頁島南部以及整個千島群島;根據1910年的《日韓合併條約》在北韓半島建立起殖民統治;一戰後以國際託管的名義接管了德國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包括關島、加羅林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馬里亞納群島等地)。

    二戰後北韓半島從日本殖民統治下獨立出來建立了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臺灣、澎湖等地歸還中國;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併入俄國;太平洋諸島嶼多為美國佔領。嚴格意義上這些地區都是近代日本擴張的產物,至於日本本土不僅沒有絲毫損失,相反在二戰後日本仍得以實際控制琉球群島和非法佔據中國領土釣魚島,此外日本主張南韓宣稱擁有主權的獨島(日方稱竹島)以及俄羅斯宣稱擁有主權的國後、擇捉、色丹、齒舞四島為日本領土。

  • 3 # 歷史地理儲存站

    二戰後日本領土為37萬多平方公里,喪失的國際法領土為臺灣3.6萬平方公里北韓半島22萬平方公里千島群島1.5萬平方公里 南庫頁島(樺太)約3萬平方公里,總共損失領土約30萬平方公里,是德國的1.5倍左右,損失比例為44%左右,比例大於德國。

    還有一點,德國的領土質量遠遠好於日本,德國的平原比例大,地理環境優越,無地震火山,與周邊國家交通便利,現在的德國鄰國9個國家基本都是文明國家,法國 盧森堡 比利時 荷蘭 丹麥 波蘭 捷克 瑞士 奧地利,這些國家幾乎都是歐盟國家,德國的周邊環境非常好,這點遠遠超過日本,所以綜合評價二戰日本的受害程度是超過德國的。

    日本若修憲,中國應該先發制人打擊日本

    日本一心想修改憲法,為成為軍事大國鋪平道路。這絕不是像中國官方所宣稱的那樣是“少數右翼勢力興風作浪”,而是絕大多數日本國民的願望。正如同日本侵略中國也不是所謂“少數軍國主義分子的意志”,而是得到了全體日本國民的支援。中國也應該修改憲法,將“日本若放棄和平憲法發展軍力,中國就要先發制人打擊日本”作為一個條款寫進去,以作為對執政者的鞭策。

    “先發制人”是美國總統小布什在9.11後提出的一個重要理念,是指國家不能坐等恐怖分子來襲,而要先發制人消滅恐怖分子和支援恐怖主義的政權。小布什把“先發制人”寫入政府綱領作為國策。小布什不愧是有氣魄有膽識的領導人~

    “先發制人”相當於古人所說的“防患於未然”,不要等對方傷害了你,再來還擊和補救。假如你知道你的鄰居正在磨刀霍霍準備殺掉你一家時,難道你無動於衷坐等被殺嗎,等他拿刀來殺你的時候你再反抗,恐怕就來不及了,因為抵抗始終是被動的,無法保障不被傷害。最好的方法是等對方還沒充分做好準備的時候,先發制人打擊他,才能保障你的安全。

    中國正是因為沒有抓住時機先發制人打擊日本,才導致遭受侵略的悲慘遭遇,這個歷史教訓是非常深刻的。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始於1890年的甲午戰爭,甲午戰爭的失敗讓中國割讓臺灣,賠款2億兩白銀,給日本往後全面侵略中國打下基礎。在北洋艦隊組建後的1880年代,艦隊的噸位和戰鬥力遠在日本之上,北洋艦隊從德國和英國引進了十幾艘噸位巨大裝備精良的戰艦,日本人對中國擁有這麼一支龐大先進的艦隊感到十分恐懼。

    日本人決心追趕中國,當時日本的兒童人人手拿著戰艦玩具,喊叫著要消滅北洋艦隊。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本應先發制人對日本發動攻擊,取勝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可惜華人卻沒有這樣做,而是做等日本發展起來後消滅自己。華人是一個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民族,膽小怕事,委曲求全,息事寧人是華人的民族性格。

    華人應該吸取歷史教訓,避免重蹈覆轍。倘若日本修改憲法,走上軍事大國的道路,中國就應該先發制人打擊它,而不是坐等它的軍力發展壯大了,再來對抗,那樣的損失就太大,而且不能保障取勝。

    一戰戰敗了,德國被迫割讓一部分領土,包括:

      1、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恢復法國在普法戰爭前的疆界。

      2、薩爾煤礦區由法國代管15年,然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

      3、承認波蘭獨立,並給予波蘭海岸線。把原屬波蘭的領土歸還,包括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亞(即西上西里西亞,波茲南,西普魯士);但澤劃歸波蘭。

      4、東上西里西亞予捷克斯洛伐克。

      5、割讓尤本及薩爾梅迪給比利時(奧伊彭、馬爾梅迪和毛來斯納。)。

      6、北石勒蘇益格經過公投,迴歸丹麥。

      7、克萊佩達地區給立陶宛(1923年)。梅梅爾(默默爾)1252年由條頓騎士團建立。1422年確立了普魯士省與立陶宛之間的邊界,梅梅爾被包含在普魯士的範圍裡面,一直到1919年這條邊界都未曾變動過。巴黎和會中籤署了協議,德國放棄梅梅爾,交予協約國主要國家處置,1923年立陶宛出兵佔領。不過搞笑的是,1939年希特勒要求立陶宛歸還該地區,立陶宛居然同意了。

      8、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永遠不得與它合併。

      9、承認盧森堡的獨立。

      割讓之後,德國的版圖變成了這樣:

      1871—1918年德國疆域圖

      一戰失敗後,割讓領土後的版圖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德國在一戰失敗之後,被迫割讓了一部分領土,但是領土面積算大。至少比現在的領土大很多。可是這個時候,德華人不吸取教訓,在一戰結束後的二十年,又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了,領土面積進一步縮小。下面我們來看看二戰前後德國領土版圖變遷。

      德國為德意志第三帝國(戰爭全面爆發前)

      德意志第三帝國(二戰最大版圖)

  • 4 # 浩蕩揚子江

    現在德國的領土面積大約為35萬平方公里(東西德統一後),而在一戰前德國的領土面積約為54萬平方公里,是歐洲除俄羅斯以外面積最大的國家。但由於德國戰敗,被割讓了阿爾薩斯—洛林和大片東普魯士領土。凡爾塞條約割取了德國1/8的領土。

      德國在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後,損失慘重。西部,德法有爭議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讓給法國;北部,石勒蘇益格州一部分讓給丹麥;東部,西里西亞州全部,勃蘭登堡州部分地區以及奧得河流域,但澤自由港,切什青,波次坦等大片領土讓給波蘭;東普魯士被蘇聯強佔,即現在俄羅斯的飛地——加里寧格勒。總計,德國共損失了40%以上的領土。從龐大的德意志帝國淪為地理上的小國。

    二戰後日本領土為37 萬多平方公里,喪失的國際法領土為臺灣3.6 萬平方公里北韓半島22 萬平方公里千島群島1.5 萬平方公里 南庫頁島3萬平方公里,總共30萬平方公里,損失近50%的領土。

    二戰後,義大利將包括阜姆城在內的伊斯特拉半島、扎拉飛地、拉斯托沃島和帕拉格魯扎群島劃歸南斯拉夫。

    愛琴海的多德卡尼斯群島劃歸希臘,多德卡尼斯群島由羅得島等50餘島嶼組成,是歐洲與小亞細亞聯絡和貿易之交通要道。1911年意土戰爭期間意軍強行佔據,1923年《洛桑條約》獲凱末爾政府承認。

    意放棄利比亞、厄利垂亞、衣索比亞和意屬索馬利亞等非洲殖民地的一切權利。1914年的非洲已被瓜分殆盡,其中義大利佔有233萬多平方公里,約為非洲總面積的7.7%,是意本土的7.8倍。

    義大利二戰後喪失的Continental面積總額尚不足其戰前的3%。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想要改變自己,要從哪開始?應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