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啥觀點

    不只是汽車,是整個工業基礎。就像日本,一戰後全國受教育人口,是百分之九十以上。那麼幾十上百年,重工業的體系的積累和科技的發展,而汽車只是其中之一。反觀我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到新中國成立。識字人口不足百分之十,而國家還是百廢待興,整個重工業還停留在差不多一戰的水平。雖然我們現在經過改革開放40年一直在追趕,縮小了不少。但是在整個重工業體系上還是有不小的差距。就像一個偉人說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2 # 閉家鎖的紅楓

    實際上我們應該這樣理解:現代有個規律,一個人口超過5000萬的國家,只有汽車產業發達起來,才能算是發達國家。

    二戰法西斯國家請問有幾個?一般人大概回答:三個,德國,日本,義大利。

    但歷史上法西斯陣營的國家其實至少有9個,義大利(墨索里尼政權)、納粹德國(德意志第三帝國)、西班牙(弗朗哥政權)、日本(軍國主義)、匈牙利(箭十字黨)、羅馬尼亞(揚·安東內斯庫)、保加利亞(鮑里斯三世、亞歷山大·燦科夫)、克羅埃西亞(烏斯塔沙)。

    這9個國家裡,其實只有德日意,是二戰後的汽車強國。其他國家則不是,為什麼?

    一個根本原因是,汽車產業不僅僅需要技術基礎,還需要巨大的市場和工業鏈條,人口過少的小國根本無法發展起來。

    1939年,英華人口4700萬,法華人口4100萬。 蘇聯人口1.6億+,美華人口1.3億+,日本人口7800萬,南斯拉夫有1300萬,西班牙只有3000萬。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也沒有超過4000萬這個數字。

    一般來說國際上有個通行的標準,4000萬到6000萬被公認為“世界主要大國”的起碼標準(根據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一書)

    另外,德國,義大利,其實已經是汽車強國,一戰戰敗和金融危機對德國汽車工業造成了重創,以致於家用汽車不普及(20年代中後期德國兩百人中才有一輛車,不到英法德四分之一),但是戰前的軍備計劃國家投資一批汽車廠,大眾,歐寶勃蘭登堡和用於舍爾計劃生產半履帶牽引車的FAMO,使得戰時的德國汽車工業實現“趕英超美”,到達一流水平。

    義大利菲亞特是義大利最大的工商業壟斷集團,它一度佔有義大利41%的國民生產總值,義大利的汽車設計能力極其強大,其實就是從二戰前開始的。

    而最後的日本相對來說沒有那麼發達,因為日本人的生活水平在60-70年代前落後於歐洲,

    在1940年最高峰也就每年生產5.5萬輛汽車,同期人口為8000多萬。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呢?中國1985年汽車產量達到50萬輛,所以1985年的中國汽車普及水平,大致和1940年代的日本一樣。

    所以說日本實際在二戰前已經具備了發展汽車工業的基本能力。

  • 3 # 生命旅行之箭

    1本來這三個國家二戰的時候就工業比較發達。

    2三個國家都是資源缺乏,國內市場比較小,只能發展尖端工業產品來換取外國原材料資源。因為很多有原材料豐富的國家都工業很落後,可以各取所需。

    3最重要的一條,二戰戰敗後這三個國家禁止發展軍事工業,所以以前很多的軍工企業不得不賺向民用工業,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生存下去。當然跟民族性格,汽車工業掌舵人也有關係。

    4大環境,因為冷戰的緣故美國需要對抗蘇聯,不得不依賴這三個國家做他的馬仔,後勤基地,有美國的允許和資金的注入使用這三個國家工業騰飛。還有這三個國家人才積累,國家對汽車工業的重視程度都有不可或缺的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腦和電腦有什麼區別?怎麼樣讓大腦更加有效率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