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雞史

    朱元璋出家的廟:皇覺寺(安徽省鳳陽縣寺廟)。

    鳳陽皇覺寺位於安徽省鳳陽縣城西北鳳陽山日精峰下的明朝中都古城內。安徽省鳳陽縣鍾離鎮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故鄉,周圍三山相連,一水縈繞,氣象萬千。大明洪武二年(1369年),太祖朱元璋下詔,取“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三民”,以其發祥之地鳳陽為中都,依京師之制建置城池宮關,集中全國百工技術,營造達六年之久。主要建築有外、中、內三城。外城是中都城,土築高牆3丈,周45裡;中城為皇城,周13.5裡,磚牆高2丈;內城稱紫禁城,周6裡,高約4丈5尺,城內殿宇壯麗,雕飾奇巧。《中都志》稱:“規模之盛,實冠天下”。它是中國古代最華美移麗的都城建築之一,其規模和豪華程度諸多方面超過北京、南京的故宮。中都城建築藝術繼承了宋元時代的傳統,又開創了明清時代的新風格,在古代都城建築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清康熙六年(1667年)鳳陽縣治曾移此。此後歷經滄桑,城被毀壞,現僅存殘破的西華門、午門及長970米的一段城牆。

    皇覺寺,做為朱元璋太祖皇帝的出家地,在他登基為皇帝之後,由原先一個破爛沒有門的小寺廟一夜之間而名揚天下,地位尊貴,無比的顯赫。現在的皇覺寺是人們旅遊的勝地。

  • 2 # 談古論金

    朱元璋幼年時在皇覺寺當和尚,皇覺寺就是現在的龍興寺——但這不是完全相等的概念,下面會具體解釋。

    龍興寺的大名是龍興寺,但也保留了皇覺寺的名號,它位於安徽省鳳陽縣城北鳳凰山日精峰下,始建於洪武十六年(1383),是明朝著名的皇家寺廟建築。

    龍興寺在洪武年間初建之時,規模宏大,佔地1282.5畝,向有“僧童騎馬關山門”之說,據記載寺由中都(今安徽鳳陽)名匠營建,雕刻精細,規制宏傳,等級甚高,是中都鳳陽的重要建築之一。

    寺宇樓閣規模極為宏麗壯觀。據《大明洪武實錄》載,有佛殿、法堂、僧舍之屬凡三百八十一間。加之朱元璋御製龍興寺碑文,御書“第一山”碑,更增加了龍興寺威嚴。

    當時已經有文人墨客描寫這裡是“梵剎西連萬歲山”,“梵王宮殿屹浮寰”。 寺內原藏有朱元璋畫像、鐵像及銅佛、銅鑊、銘文鐵罄,並有御書亭一座,亭內有明太祖“第一山”手書石碑。明萬曆詩碑等文物,也至今儲存完好。

    現在的龍興寺也是全國重點開放寺院,AAA級風景區。1981年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但是,我們說了,龍興寺與皇覺寺的關係,是歷史沿革上的關係,從前文可知,現在的龍興寺首建於洪武年間,自然並非朱元璋幼年出家之寺;換言之,就是龍興寺的前身是皇覺寺,朱元璋出家的皇覺寺並不在現在龍興寺的地理位置。

    朱元璋幼年出家所在的皇覺寺,其寺址位於安徽省鳳陽縣城南12裡處,元至正十二年(1352)毀於兵火——這一年25歲的朱元璋前往投靠郭子興,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朱元璋當皇帝之後,想把皇覺寺恢復興建,但舊寺附近已建皇陵(明皇陵位於安徽省鳳陽縣城南14裡處,是朱元璋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初建之時佔地就約2萬餘畝),不宜再拓展重建寺廟。

    此時的朱元璋已經是九五之尊,這種技術性問題對他來說已經根本不是問題。

    最後,朱元璋決定於洪武十六年(1383)在所謂“第一山”前興建龍興寺,並賜名“大龍興寺”,朱元璋還親撰《龍興寺碑》碑文(即前文提到的碑文),設僧錄官住持,頒賜龍興寺印。

    朱元璋本人在皇覺寺的經歷可不像上圖那樣跟高人學武藝的張無忌版,事實上,皇覺寺給他留下的記憶並不是很美好:

    一開始,當和尚雖然也受一些師父師兄的氣,但畢竟能有口飯吃,很快隨著災荒蔓延,皇覺寺也沒有餘糧了,眼看面臨斷炊的困境,師父師兄弟們都當起了遊方和尚,四出化緣(真正食物意義上的化緣),才進皇覺寺50天左右的朱元璋也只好帶著木魚和缽,前往淮西一帶流浪化緣,過上了飢一頓飽一頓的漂泊生活,不過,皇覺寺小和尚這個身份,多少給他的乞討流浪生活帶來些許便利,也算是給了這個貧寒的孤兒些許的溫暖。

    也許因為如此,雖然朱元璋的皇覺寺生活包括了挨餓受凍被欺負,所謂當和尚某種意義上也與做乞丐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但多年以後成就一番功業的他,透過興建龍興寺,也算是和自己的屌絲青年時代的苦逼生活和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電影《蝴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