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心永恆123
-
2 # 茶緣老胡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由小慢慢長大,情緒也是由急躁慢慢變沉穩,這時候喝的飲品也從各種甜,酸,果味慢慢轉成能養生的茶。所以根本就不用考慮年輕人茶的問題。如果是像提問的情況出現,茶葉早就消失了。
-
3 # 井探長
我個人認為年輕人不喝茶已經是當下面臨的主要問題了,要想解決這個問題一定要從茶葉上面下手,要把茶葉年輕化,不能在像以前一樣,喝個茶整出來好多文化,年輕人真的害怕,真的太繁瑣!本身就是泡個茶喝,理應想怎麼喝就怎麼喝。
我們的茶葉從一開始藥用到後來食用、再發展成為代酒用、一直到現在變成泡水喝,中間經歷了這麼多年,突然消失也不太可能,但是肯定不會在想之前一樣發展,肯定會變成其他方式,比如:袋泡茶(整袋沖泡),茶飲料(康師傅冰紅茶)方向發展,未來這塊肯定會出現大的公司,我們拭目以待......
-
4 # 白小鷺
我覺得桎梏這個行業的,不是年輕人不喝茶,而是這個行業非常的不透明,跟玉石翡翠差不多。而且並沒有非常強的品牌。
但凡需要消費者必須付出學習成本懂行的商品,除非是剛需,否則總是可以找替代品的。飲料不是非得喝茶不可,果汁、咖啡、酒精飲料、氣泡水。。。
貴价食品裡面,大閘蟹,龍蝦,燕窩、庫克香檳,貴价海鮮,貴价水果。。。至少我知道這玩意兒為什麼要這麼多錢,錢都花哪裡去了。
同樣,白酒市場也是這樣,從兩塊錢到兩千塊的都有,各取所需,不會有被騙的感覺。
茶葉市場不是這樣,除非你很懂行,否則誰也不知道它的定價體系是怎麼樣的?而五百塊一斤的茶葉是憑什麼賣這個價。而且每個茶葉店的定價體系也是不一樣的。
這個行業缺乏透明的定價體系和統一定價標準,更缺乏市場監管。就跟玉石翡翠一樣,雲山霧罩,你不懂行根本不知道怎麼回事。
所以最近有個小罐茶火起來,我覺得跟產品統一,定價統一有一部分關係。一次性的囊括了國內名茶,定價不便宜,但是不算非常貴。這對於茶葉市場可能是一條出路——產品的品牌化,定價透明化。
-
5 # 斑馬消費
茶葉作為存在了幾千年的飲品,從來沒有消亡,不管現在的年輕人喝不喝茶,這個行業也不會消失。
因為,茶葉作為商品只會隨著時代進步進行多維度的改良,比如現在比較流行的“小罐茶”,就是一種商業嘗試。
且不說“小罐茶”是否成功,單就改變飲茶方式來講,就是顛覆傳統茶行業的一次試驗。
現在的茶葉的消費受眾是80、90後一代,這兩代人沉浸在咖啡奶品中,喝茶的習慣確實不如老一輩人。
主要原因是生活節奏快和多元化飲料的影響。
可能大多數人接觸到茶,是星巴克的茶或KA超市裡的立頓茶,這些外企創造了簡單快捷喝茶的方式和產品,更讓年輕人容易接受。
另外,很多食品飲料企業推出的各種飲品,礦泉水、功能性飲料、果汁和茶飲料等,抓住了這類人群的心理,還有遍佈街頭巷尾的奶茶店,也籠絡了一大批年輕人。
除了這些,很重要一點是,中國茶行業的標準化沒有進一步提升,年輕人去買茶,在價格和品質方面都是一頭霧水,其實就靠這一個壁壘,就把潛在消費者擋在門外。
另外,中國茶文化裡的虛虛實實,很難讓年輕人能安靜、隨性享受一杯茶。
還有一點不得不重視,就是茶葉種植中對農殘缺乏強有力的監督機制,最典型的是,前幾年的鐵觀音已經做到全國知名,因為農殘問題被媒體死纏爛打,導致迅速沒落,有一家鐵觀音企業被迫終止上市,那些主營鐵觀音的茶企,這幾年也過得非常慘淡。
最近幾年,遊資對普洱和白茶的炒作,也讓年輕人喝茶有所忌諱。
有了這樣幾重“障礙”,就能讓年輕人喝茶止步。
不過,現在很多年輕人對喝茶還是比較感興趣,接受能力強,很多成功人士日日不離茶。
他們講過一句話十分有趣:年輕人可以不喜歡喝茶,但喝茶的年輕人一定不簡單。
-
6 # 楊多傑
茶起源於中國,數千年來,無論時代如何更迭,社會怎樣變遷,它都始終伴隨並且滋養著我們,也許在一些特殊的年代裡,它曾消沉過,但卻從來沒有消失過。
現在年輕人中,喝茶的人數不算多,但並不代表年輕人都不喝茶。
我們拿兩個地方舉例。
在潮汕,人們也稱茶葉為“茶米”,對他們來說,喝茶就像每天要吃米飯一樣平常,每家每戶都會有一套工夫茶茶具,而年輕人作為家中的一員,一樣會拾掇茶具,泡茶也是他們的日常;
在成都,一到週末,年輕人會約著一起去公園喝茶、聊天,喝茶對於他們來說,是一項日常娛樂專案。
潮汕的飲茶文化,和成都飲茶文化雖說相差甚遠,但其中卻有一個共同點。對茶,他們是從小就耳濡目染,從他們的上一輩,甚至上幾輩就已經有飲茶的習慣。
喝茶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再平常不過的一件事情。
而如今,我們談到茶,總有人將其玄學化,茶商在鼓吹茶葉如何之好,中國茶文化如何博大精深的同時,提供的茶葉質量卻往往令人堪憂。前兩天我在微博上提到,總有人跟我說,中國的茶行業水太深,我看這水並不深,只是有點渾。
這水渾也體現在茶葉價格上面,價格不透明,加之年輕人對茶又不太瞭解,經濟水平相對較低,對不熟悉的領域自然不敢隨意下手。
軟實力強大的同時,卻忘了將硬體跟上。
想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喝茶,我們首先要提供合宜的識茶管道、喝茶方法和用茶的幫助等整體氛圍。讓大家知其好,也有其門可入,讓這渾水慢慢變清澈。
就中國的歷史來看,茶是老祖宗留下的瓊漿玉液,永無滅絕的一天,我相信,年輕人終究會靠他們的因緣際會或年齡稍長,持續這條綿長的生活文化之路。
-
7 # 就是愛喝茶
喝茶絕對是件年紀越大越喜歡的是,只要你開始對茶產生興趣,基本就是一輩子結緣了,這個緣是隨著你社交的變化而變化,大概這個年紀會在35歲以後,所以為什麼非要年輕人喝茶,年輕人長大了自然會有極大一部分喜歡茶,大家也不必擔心茶葉會沒落消失,我就是從開始喝茶到現在有10年了,現在每天不喝就少點什麼,對茶感興趣朋友歡迎交流
-
8 # B子彈電影
最後,茶行業永遠不會消失,只會長江後浪推前浪,網咖幾年前不也被一直唱衰,然而現在很多網咖生意不要太好
不懂你的使用者,你遲早會被你的使用者拋棄
——公號:梳茗敘茶
-
9 # 拙閱
茶葉行業是不會消失的,茶葉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現在的90後年輕人生活比較忙碌,但是也很崇尚喝功夫茶,這種高雅的茶藝術。
只不過限於沒有高人帶著入門喝茶,而望而卻步。
現在的90後的年輕人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喝茶啦!
-
10 # 青衫茶談
從來年輕人都不怎麼喝茶。
但不好意思,茶行業活得好好的。
原因是,老了的年輕人,就開始喝茶了。
-
11 # 中研網
2014-2017年全國茶行業供給情況分析
一、全國茶行業總產值分析
2017年世界茶葉生產和銷售依然保持上漲的態勢。中國2017年茶葉銷售193萬噸。
圖表:2014-2017中國茶銷售量
2017年全國茶園總面積約為4448萬畝,比2016年增加132萬畝,同比增長3.05%,其中開採面積約3578萬畝,同比增長約5.64%。
2017年中國茶葉產量241萬噸,增產7.4%。2016年中國綠茶產量達143.8萬噸,出口量達27.2萬噸,內銷量為93.28萬噸。2016年中國紅茶產量達25.8萬噸,出口量達2.8萬噸,內銷量為15.84萬噸。
2017年茶類生產結構繼續調整,幹毛茶產量中綠茶、烏龍茶佔比繼續下降,分別為61.71%和11.09%;紅茶佔比超過烏龍茶,達到12.18%;黑茶(不含普洱)佔比有所提升,為8.51%。其中,綠茶產量約150.91萬噸,同比增長4.94%;紅茶、黑茶(含普洱茶)產量約分別增長15.88%和13.35%,分別達到29.79萬噸、33.48萬噸;烏龍茶產量約為27.12萬噸,增長4.80%;白茶產量保持平穩,約為2萬噸。2016年,中國茶銷售量179萬噸。2016年茶葉年產值估計約為1702億元,同比增長12.04%。茶葉供給側結構性調整逐步到位,2017年國內消費總量193萬噸,總產值為2180.9億元;庫存增量將不會明顯增加。
圖表:2014-2017年中國茶產業總產值
二、全國茶行業產成品分析
茶,世界三大非酒精類飲料之首,是“茶聖”陸羽眼中,人類生存的第一要義。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茶”這個最古老的飲料,也開始變得年輕化,甚至出現了很多富有創意的茶產品。
茶日曆
德國茶葉公司發明了一種創意茶日曆,將茶葉做成日曆的樣式,365天可以單獨分離。每一天的口味也都不同,到了當天,只需把它放在熱水杯中即可。
茶啤酒
這種名字做“kombrewcha”的飲料,將茶與啤酒結合到了一起。茶啤酒在一般人的眼裡絕對是黑暗料理,不過能想到將茶與啤酒這對冤家結合到一起也是奇思妙想。
冰搖茶
茶葉糖
有人不太喜歡喝茶,很大的因素是茶葉略微苦澀的味道。茶葉糖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不僅擁有茶葉的滋味,更是完全去除它的苦味。
茶葉煙
“飛茶”這個概念曾經引起過不小的熱潮,不過現在有一種茶葉煙,外表似煙,卻又不含香菸有害成分。“點燃是煙,下水是茶。”這款“茶煙”正確的使用方法是:點燃抽幾口,剝出茶絲來泡水喝。
茶葉米粉
這種茶葉米粉選用鐵觀音和米漿為原材料,採用科技手段提取茶葉粉末,將粉末按照一定的比例拼配到米漿中,最後製成米粉。
較之晶潤通透的尋常米粉,茶葉米粉在色澤上略顯黃色,黃中透綠,跟茶湯的顏色比較接近。這種米粉,茶香中透著米香,完美詮釋了米粉和茶葉雙方的優點。
白茶卸妝油
白茶具有高效的抗老化功能,可強化肌膚抵抗力,改善人體防禦功效。利用白茶製成卸妝油效果十分好。
烏龍茶香水
茶葉具有一種濃厚的清香,相對其他香水,這種茶香味的香水是比較受年輕人喜歡的,味濃卻不刺激,聞起來讓人舒適,文藝青年必備。
-
12 # 一縷陽光茶業
我覺得題主的想法太過old了,而且有點古板,早在long long ago,我們的開門七件事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所以,茶並不是大部分人第一反應就是三兩成群坐在茶桌上,品茶論道,指點江山,揮斥方遒,你說的只是琴棋書畫詩酒茶的茶,實際上茶在華人的生活中身影無處不在,不同的區域影響會略有不同,在印象裡,外婆每天早上都要燒一壺弄弄的茶,衝一個鮮雞蛋來喝,幾乎從不中斷,爸爸有時間會用壺來泡茶,沒時間就抓一把放進大茶缸。包括我自己去出差,車上肯定是會隨身攜帶一兩盒的茶葉,不論三五好友一起吃茶侃大山,或是一個人獨飲窗前,都是一種很幸福的場景。按汪涵的說法,吃茶就應該是一個人最享受,最多不能超過2到3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吃茶方式,可以在成都街頭的老茶館,聽個故事,喝完粗茶,也可以在書房雅座,獨自品飲。
茶葉在現代中國其實發展起來才多少年呢?早期都是國家統收統購,後來國營企業改制,逐步退出市場,私營茶企才逐步雨後春筍一般,正直我們國家近幾十年經濟的不斷蓬勃發展,才有盛世喝茶的景象,你看近些年,不管是普洱,還是西湖龍井,還是大紅袍,金駿眉,好點的幾乎都是幾千幾萬,若不是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的市場根本就不會有這樣的產物。
至於年輕人,尤其是95後和2000後的這個群體,大家是成長在中國經濟不斷高速發展的階段,對我們的民族和國家有足夠的自信,不再如70後,80後,還有整個社會的崇洋媚外,所以,茶文化,會隨著我們國力的強大,民族自豪感的不斷攀升,會不斷髮展,不管是原葉茶,還是茶飲料,包括奶茶也好,因味茶也好,所以,未來的茶和茶文化,我個人是覺得會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活力,年輕人也是一個寬泛的概念,茶和茶相關的產品應該都會有一個很好的市場反饋。
資料顯示,在各類茗茶商品中成交額排名前五的茶類是花草茶、綠茶、普洱、紅茶、養生茶,同時龍井、綠茶、鐵觀音等茶類的成交額環比增幅較高,分別達到128%、108%和81%,花草茶、花果茶、白茶和烏龍茶的成交額環比增幅也都超過了60%。
從年齡分佈來看,36歲及以上的成熟消費者更偏愛購買茗茶,佔比較全站日均高出14%,從各年齡段購買茗茶的偏好來看,18-25歲年輕群體偏愛花果茶和養生茶,26-35歲年齡段消費者偏愛花草茶和紅茶,36-45歲年齡段消費者偏愛茉莉花茶和普洱茶,46-55歲年齡段消費者偏愛黑茶和白茶,56歲及以上年齡段消費者偏愛綠茶和龍井茶,年輕的消費者已經悄悄的把茶擺上了辦公桌和書桌,只是我們很多人一廂情願的掩耳盜鈴。下面再說兩個案例。
一個是小罐茶,我們可以不喜歡小罐茶,不過不能阻止小罐茶的品牌知名度和銷售資料,以史無前例的速度衝擊著茶行業的眼球,去年與童謠"合體",首推年輕化的彩罐產品線,一罐15.8,相當於一杯奶茶的錢,杜老闆作為一枚營銷界的殿堂級人物,推出產品前我相信不是拍屁股決定的吧?結果是,這款年輕化產品成為品牌天貓旗艦店銷量最高的單品。
一個是茶裡,日均銷量50萬包,每秒賣出6包茶的CHALI茶裡,從產品、供應鏈、品牌讓年輕人愛上中國茶。 值得一提的是,CHALI茶裡的slogan就是“BE A TEA FAN(這一代愛上這一袋)”。這一代是年輕人,這一袋則指袋泡茶。CHALI茶裡把讓年輕人愛上中國茶作為品牌核心。對白、習茶、最近廈門的一家茶企也在走年輕人的市場風格,從設計,包裝材質,產品鏈都是非常年輕化,另外我們再看小紅書,滿屏都是日本綠碧茶園的代購連結,很多人天真的以為我們可以創造市場,其實,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創造市場,而是滿足市場需求,不是年輕人不喜歡喝茶,是我們一想起喝茶就是三五成群坐而論道,你是年輕人麼?如果不是,請不要臆想,如果是,請多關注更多的年輕人
。
年輕人不喝茶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茶行業更不會消失
-
13 # 前瞻產業研究院
茶葉銷售總量平穩增長
近年來,中國茶產業主動融入與服務構建新經濟格局,透過持續創新保持了穩定發展,在傳統產品與業態持續發力的同時,新茶飲、新袋泡、花草茶、混搭風味茶等新賽道崛起,線上線下消費繁榮,茶葉總產量、總產值,內銷量、內銷額,出口量、出口額等多項經濟指標實現歷史性突破
2014年以來,中國茶葉消費呈現持續增長的發展態勢,據統計,2021年,全國茶葉消費量為230.19萬噸,較2014年的150.25萬噸增長近80萬噸。
銷售額持續走高
銷售額方面,隨著中國茶葉市場的持續火爆,全國茶葉銷售總額持續增長,到2021年,全國茶葉銷售額達到3120億元,同比增長7.99%,銷售額再創新高。
茶葉銷售總額持續提升的原因一方面是消費者需求的持續提升,另一方面則是茶葉價格的持續走高,2014年以來,茶葉銷售均價總體呈現震盪上行的發展態勢,到2021年,中國茶葉銷售均價135.5元/千克,價格僅次於2018年的139.3元/千克。
綠茶消費佔比過半
從各類茶葉消費情況來看,目前綠茶是中國茶葉市場主要消費品種。2021年,中國傳統茶類中,六大茶類的消費量均有不同幅度增長。其中,綠茶130.92萬噸,佔總銷量的56.87%;紅茶33.88萬噸,佔總銷量的14.72%;黑茶34.41萬噸,佔總銷量的14.95%;其他品種茶葉銷量佔比均不足10%。
具體到綠茶方面,近年來,中國綠茶消費量呈現平穩上行走勢。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綠茶消費量為120.59萬噸,到2021年,中國綠茶消費量提升至130.92萬噸,同比增長2.35%。
回覆列表
這個可以肯定的答覆朋友,茶葉行業絕對不會消失!你說的問題也存在,一般年輕人喝茶的確實不多,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時間緊,生活節奏快;二是飲料產品層出不窮,口味多重,年輕人喜歡嚐鮮;三是對茶葉的各種特點與功效不清楚,知之甚少,也說明茶行業宣傳不到位。但是,可喜的是,目前國家大力弘揚傳統文化,茶文化也是中國特色,自會引起年輕人的重視與自豪感,這也需要茶行業的眾多人士支援與配合,例如,多宣傳,加大力度,多開發茶飲料品種,包裝要有特色,就是根據不同年齡段的人要對應茶文化的需要。還有很多,在此只是拋磚引玉,歡迎其他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