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醉臥桃源
-
2 # 良人執戟2
民國初年,日本政府趁著西方國家忙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而無瑕東顧之機,於1915年1月18日,派日製益為特使,到北京向袁世凱提出臭名詔著的《中日民四條約》即二十一條。日製益臨啟程時,受到日本漢學家狩野直喜博士和內藤虎次郎的委託,帶來了邀請中國著名的考古學家楊歗谷先生去日本考古的邀請信。
楊先生是民初享譽海內外的著名考古專家,此次到日本主要是參觀日本天皇的皇室收藏品,古物極多,都秘藏於一座名為“正倉”的唐代建築中。
倉壁木厚約一尺,兩面厚塗防火、防潮材料,不設電燈,不設窗戶,害怕光線損傷藏品,參觀時,每人一雙白手套,可以裝五節電池的手電茼一支。參觀前必須由氣象臺測定十天內無颱風、無地震。每年僅在櫻花盛開的前後供各國貴賓參觀。
日本人想入內參觀,必須是身家二十萬美元以上,還須外務省大臣二人擔保。
如此鄭重神秘,裡面有什麼中國的寶貝呢?
不錯,你說對了,這是唐代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區域性,上圖是《八十七神仙圖》區域性。
吳道子最大的藝術成就就是把道釋人物畫推向了發展高峰。
吳道子畫,國內幾近絕跡,但是在日本“正倉”,堂而皇之的卻收藏著不止一幅。你想知道來歷嗎?不可能告訴你!
上圖是唐玄宗時曹霸將軍畫的馬。
杜甫有詩《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國初己來畫鞍馬,神妙獨數江都王。將軍得名三十載 人間又見真乘黃。曾貌先帝照夜白 龍池十日飛霹靂。”......
曹將軍的馬,國內幾乎絕跡(不敢肯定),而“正倉”卻有!曹將軍畫的馬,以風骨著稱,當時的評價是:“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他的弟子韓幹畫的馬,卻是肉韻獨具,看來與盛唐的社會審美意識有關,韓幹的馬,“正倉”也有。
“正倉”不但有唐畫無數,書法作品赫然發現,而且展卷如新,一股濃郁的香味,撲面而來。國內如果有一把宋琴,肯定是國家一級文物,而在“正倉”,唐代的琴依然光可鑑人,漆面無一絲斷紋。的確,保管功夫一流!
抗戰初期的南京保衛戰失利後,日軍在雨花臺挖戰壕中,出土一石函,裡面是唐代玄奘大師的頭骨,此事非同小可。南京汪偽政府迫於壓力,向日軍交涉歸還事宜,日本軍部實在拖不下去了,才勉強歸還了三分之二,其中三分之一被佔為已有,現在不知所終。
我們談論中國的民族藝術,不能不提到佛教的輸入,它給中國藝術帶來了印度一一希臘風犍陀羅藝術,而流行於伊朗(波斯)和中亞細亞(粟特)一帶的宗教,我們稱之為“祆教”,在古代絲綢之路中於南北朝時期傳入中國,為中國帶來藝術上的“波斯風”。唐代曾經在長安建寺。
迄今為止,中國僅只發現了六處和祆教有關的畫像石。而上世紀初在山東出土的14幀北齊畫像石卻堂而皇之的陳設在日本滋賀縣MH〇博物館。如下圖:
這種畫像石的價值如何呢?
上世紀的一九九九年,太原隋虞弘墓祆教畫像石墓的發現“引起一場考古界地震”。被評為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見下圖
(山西太原虞弘墓出土的石棺型畫像石)
而更加精美的此類作品,在日本有14幅之多!再上一幅在日本陳列的北齊石雕粟特人宴請實厥人圖,突厥人為長髮披肩者。
限於篇幅,不再述及,不妥之處,尚祈指正。
此文參考資料《文物天地》
回覆列表
在上世紀的1943年日寇劫運了避暑山莊宗鏡閣。
珠源寺是承德避暑山莊內一座規模宏大的佛寺,坐落於松林峪口南側、內湖西北的山坡上。
宗鏡閣,俗稱“銅殿”,是珠源寺的主殿,建於乾隆26年(1762年),它全部用紅銅鑄件組成,與北京頤和園寶雲閣同模鑄造。全殿用銅207噸,耗銀6萬多兩。它通高7.55米,重簷歇山頂,面寬4.66米見方,脊裝寶塔,簷裝吻獸,內供釋迦牟尼
(也為銅鑄)。梁、柱、門、窗分別刻有飛龍、滄海、白雲、花草,製做細膩,工藝精巧,是稀世珍寶。
1943年,侵華日軍將宗鏡閣拆卸劫運,下落不明。
圖一為宗鏡閣老照片
圖二為珠源寺復原圖
圖三為宗鏡閣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