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妞養生堂

    當一個人脾胃好的時候,吃下去的食物的營養物質很快就能轉化成為我們的正氣,就能夠有效抵禦外邪,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抵抗力好。想要身體好,第一要從脾胃入手,大人小孩都如此。這就是中醫裡說的,脾胃乃後天之本。所以不要暴飲暴食、多吃生冷、溼氣重,都會損傷脾胃,脾胃一失守,身體就開始各種不舒服。

    平時生活中注意健脾祛溼

  • 2 # 京虎子

    因為感冒不是吹風引起的,而是病毒感染之後引起的。吹風,不管怎麼吹,都不會吹出感冒來。之所以有的人吹風后感冒,是因為他們不吹風也會感冒,只是感冒之前吹著風了,聯想在一起。如果吹風會引起感冒,所有吹風的人都應該感冒,或者每次吹風都會感冒,吹風的機會那麼多,春秋和冬季有時候天天有風吹,可是沒有一直感冒。還有住在風沙地帶的人,按理說應該大家不斷地感冒,但並非那樣。

    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巧合和偶然,它們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絡,只是我們習慣性思維所致。每天我們都會吃幾次飯,按吹風感冒的邏輯,更可能是因為吃飯而感冒,只是人們覺得吃飯是正常,吹風是不正常的事。

    吹風致病是有歷史原因。在古羅馬時代,羅馬周邊是沼澤地,滋生著攜帶瘧原蟲的蚊子,於是羅馬的瘧疾很嚴重。人們意識到瘧疾是外來因素造成的,但當時沒有傳染病的概念,更不知道微生物的存在,這樣就怪罪到風上面,認為是風吹的,因此羅馬式建築的門是衝著內側開的,形成了羅馬式的廣場樣結構,就是怕風吹。

    中國古代也是因為這樣的邏輯,感覺到疾病有外來因素,但又沒有微生物的概念,就認為風本身造成的,很多病的病因都賴在風上面。像普通感冒、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病毒是透過患者咳嗽出的飛沫傳播,和患者接觸了,就有可能被傳染,確實是透過空氣傳染的,如果沒有微生物的概念,很自然地就賴在風上面。有些病毒在空氣中的傳播能力確實很強,比如已經滅絕的天花病毒,可以從一樓沿著樓梯飛上去,傳染到樓上的人。

    有了微生物的概念之後,我們就不應該再相信以前那種錯誤的風吹導致感冒的說法了。

  • 3 # 137億年前的氫二氧一

    首先,京虎子先生已經回答的很好了,然後,我再在日常生活和臨床實踐的角度上補充兩句,供大家參考。

    其實,這個問題要說明白,首先要統一起問題中名詞的定義,比如說感冒這個詞,要先說清先定義好“什麼叫做感冒?”,因為每個人的經歷、閱歷和所受教育等各不相同,所以一個人和另一個人之間,對感冒的(主觀)定義也不一樣。在京虎子先生的回答中,使用的對感冒的定義裡,預設著一個核心性要點,就是感冒是由微生物(特別是病毒)引起的。

    但在事實上,在臨床上,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很多不是由病毒引起的不適,或者發燒也常常被人們認為是“感冒了”。因此,一般來講,感冒這個詞彙在生活中和臨床上有三個範圍從狹義到越來越廣的定義,第一個是京虎子先生說的病毒引起的,這個嚴格地說,應該叫“急性單純性病毒性鼻炎”。第二個是所謂的“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就不一定是病毒引起的了。第三個定義更寬廣,包括一切因為生活經驗和文化因素而被稱為感冒的疾病,比如說很多人在生活中把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表現)也籠統的稱為感冒。

    然後,關於吹涼風,或者叫受涼和感冒,或者發燒的關係。一般來講,受涼後發燒,(如果被歸於感冒的話)這個受涼叫做“誘因”,而發燒叫做症狀,相應的(如果把感冒定義為病毒引起的急性單純性鼻炎),病毒這是“病因”,病因和誘因在發病機理中都很重要,但發病的病因和發病的誘因是兩回事,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有些人一吹風就發燒,既在受風受涼後出現發燒症狀,這一般來講,是因為其體記憶體在某種(潛在)病因,這種病因在臨床上常常被籠統的稱為“慢性病灶”,慢性病灶種類繁多,情況複雜,比如說慢性扁桃體炎就是一種常見的(但遠遠不是唯一的)病灶(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潛在病因),然後,人是“活物”,在受到風吹或者寒冷刺激後,機體發生變化,這個變化造成了潛在病因轉變為顯在病因(如慢性扁桃體炎轉變進入急性期)而引起發燒。

    分清楚了這些,知道了“誘因和病因”,“潛在病因和顯在病因”之類的知識,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人和人不同了。很顯然,如果一個人有會被受風受寒這樣的誘因誘使發作的潛在病因(病灶),那自然的,這個人一吹風就會發燒了,而如果是沒有這樣潛在病灶的人,自然的,受風受寒也就無法誘發發燒症狀了。

    不知道我說明白了麼?供大家參考,期待在交流中共同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寶寶吃什麼幫助睡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