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具有高超的醫術,是遠遠不夠的,治病救人的前提,首先要有較高的醫德,較高的社會責任感,這就是人文素養。 古訓“病家求醫,寄以生死”。作為一個醫學生,將來要做治病救人的工作,肩負千鈞,事關生死,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這種醫學專業素質簡單的概括就是――仁心妙術,缺一不可。 “仁心”並不僅僅表達一個醫德的含義,“妙術”也不單單指醫學上的知識與技能。他們是彼此滲透相輔相成的有機統一。也即,在正確的思想導向下,以良好的人文素養滲透於過硬的專業技術中,以使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研究能夠更加有效地進行。 醫學不同於其他的自然科學,它的工作和研究的物件是人和人群。人不同於其他動物,不僅具有生物屬性,還具有社會屬性。我們若以簡單機械的技術主義對待我們的病人即違背了事物執行的規律,這不符合醫學工作的性質。早在上個世紀就有人提出醫學模式需要轉變,即由生物醫學模式(bio-medical model)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生物醫學模式的侷限性已明顯限制了現代醫學的發展,成為當代醫療事業發展的瓶頸。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甚至經濟、文化方面的人文知識,都成為新醫學模式對我們醫學工作者提出的更高層次的素質要求。
人文素養主題活動,人文素養,什麼是人文素養,科學與人文素養目標,人文素養培訓,教師的人文素養,政治人的人文素養,人文素養文章
醫學生,具有高超的醫術,是遠遠不夠的,治病救人的前提,首先要有較高的醫德,較高的社會責任感,這就是人文素養。 古訓“病家求醫,寄以生死”。作為一個醫學生,將來要做治病救人的工作,肩負千鈞,事關生死,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這種醫學專業素質簡單的概括就是――仁心妙術,缺一不可。 “仁心”並不僅僅表達一個醫德的含義,“妙術”也不單單指醫學上的知識與技能。他們是彼此滲透相輔相成的有機統一。也即,在正確的思想導向下,以良好的人文素養滲透於過硬的專業技術中,以使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研究能夠更加有效地進行。 醫學不同於其他的自然科學,它的工作和研究的物件是人和人群。人不同於其他動物,不僅具有生物屬性,還具有社會屬性。我們若以簡單機械的技術主義對待我們的病人即違背了事物執行的規律,這不符合醫學工作的性質。早在上個世紀就有人提出醫學模式需要轉變,即由生物醫學模式(bio-medical model)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生物醫學模式的侷限性已明顯限制了現代醫學的發展,成為當代醫療事業發展的瓶頸。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甚至經濟、文化方面的人文知識,都成為新醫學模式對我們醫學工作者提出的更高層次的素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