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卷舒風雲潤天地

    80年代的記憶就是童年回憶,確有一些是難忘的。那時過年首先就是公社的大隊會分年貨,一般是魚,每戶紅鰱魚白鰱魚各一條。

    過年由臘月二十四祭灶開始,當天每家每戶都大掃除,把能拆下來的傢俱都拆下來(比如木門、窗戶),打上井水用力刷洗,晾乾再組裝上。晚飯時間,先擺上乾鮮果品、不削的甘蔗(寓意節節、灶糖灶餅(記得其中的紅紙包是我的最愛)揭下掛了一年的灶王爺、灶王奶奶的畫像,貼上新請(必須說“請“)的一份,點蠟燭燒香,口中念道:灶公上天言好事,灶母落地保平安!接著就燒紙,舊掛像金箔銀箔。這是家裡的,外面也有節目,廟裡的神像們坐上四抬大轎走街串巷,還有人扮的仙童搖著蒲扇沿街向人們拜年,為了討個好彩頭,人們都往他挎包裡捐點,什麼數額都有,家裡開店做生意的會多給些,10元大團結。

    接下來幾天,大家都加緊儲備,因為基本除夕到正月初三都沒有什麼可買的。

    到了除夕夜,先供祖先,香燭齊備,酒要三巡,之後年夜飯。那時電視不是特別普及,所以有可能幾家在一起看春晚。臨近跨年,各家都放鞭炮,此起彼伏,基本有個把鐘頭大家說話都聽不清。

    正月初一一大早自然是被長輩拜年,按輩分高低、年紀大小的順序來,當時的壓歲錢五塊十塊算很多了。小孩子早上起來就去翻鞭炮灰灰燼,總會有沒爆的鞭炮,撕開倒出火藥,點來玩。

    那時初一到初三一般都是下雨的(福州),比較冷,抱個熱水袋躲被窩裡打撲克、下棋做手工……都是常事。天好些一般都會去看看西湖的花展、于山的畫展。有些老人會趕早去搶燒玉皇頂的頭柱香。

    初四開始才走親戚,也是從輩分高的開始。拜個年,拿個壓歲錢是當時小孩子最開心的了。

    之後玩、吃的流程裡還加上了寒假作業,我總是在除夕前加班做完寒假作業,以避免年快過完了作業沒做的尷尬。

    正月十五左右,就要開學了,孩子們開始期待下一個假期。

    這是我作為一個80年代福州孩子對過年的記憶,別處過年是怎麼樣的呢?一起來聊聊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是學校,還是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