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速速影片

    樹深時見鹿:樹林深處,常見到麋鹿出沒。出自:唐代·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翻譯:隱隱的犬吠聲夾雜在淙淙的流水聲中,桃花帶著幾點露珠。樹林深處,常見到麋鹿出沒。正午時來到溪邊卻聽不見山寺的鐘聲。綠色的野竹劃破了青色的雲氣,白色的瀑布高掛在碧綠的山峰。沒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著幾株古松犯愁。

    擴充套件資料

    這首詩是李白早年的作品。李白在十八、九歲時,曾隱居在大匡山(戴天山)大明寺中讀書,詩歌描繪的,正是一幅色彩鮮明的訪問道士不遇圖。全詩八句,前六句寫往“訪”,重在寫景,景色優美;末兩句寫“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轉。首聯兩句展現出一派桃源景象,與下一聯中的“溪午”相映照。頷聯寫山中之幽靜,暗示道士已經外出。頸聯用一個“分”字,描畫野竹青靄兩種近似的色調匯成一片綠色,意在寫景,既可以看出道院這一片淨土的淡泊與高潔,又可以體味到詩人造訪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懷。尾聯詩人透過問訊的方式,從側面寫出“不遇”的事實,以倚松寫“不遇”的惆悵,用筆略帶迂迴,感情亦隨勢流轉,久久不絕。道士姓名不得而知,通篇著意於寫景,真實自然,並生動形象地再現了道士世外桃源的優美生活境界。作品的構思也不復雜,它寫詩人的所聞所見,都是為了突出訪道士不遇的主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眾帕薩特1.4T和大眾凌渡1.4T,發動機一模一樣,有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