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的是西晉王朝,國號晉,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歷史背景:曹魏後期,政治日益腐敗,階級矛盾越來越尖銳。與此同時,統治階級內部出現了以曹爽為首和以司馬懿為首的兩個集團的對立和鬥爭。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曹爽等陪同曹芳出洛陽城南拜謁魏明帝陵,司馬懿乘機在洛陽發動政變,奪取了朝中大權。三國末期曹魏的大將軍、太尉、太傅司馬懿與二子司馬師、司馬昭都是權傾一時的權臣。司馬炎於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新政權,建國號為晉, 定都於洛陽,西晉代魏後,期間發生西陵之戰,公元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傳四帝 ,國祚五十一年。若以滅東吳始,則僅立朝37年。為了區別於東晉,史稱西晉,兩晉又被稱為司馬晉。經歷的帝王:公元290-公元306,惠帝司馬衷。公元307-公元311,懷帝司馬熾。公元311-公元316,愍帝司馬鄴。司馬炎於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新政權,建國號為晉,定都於洛陽,西晉代魏後,期間發生西陵之戰,公元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 但滅吳後,西晉舉國沉浸在奢侈腐敗的氣象之中,晉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經過長期發展,早就形成龐大的權貴集團。因此自西晉建立,政風十分黑暗,貪贓枉法,賄賂風行。八王之亂後西晉元氣大傷,內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時期中的短暫統一,所謂“曇花一現”。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改元建武,史稱東晉。西晉一大特色是大量遊牧部落內遷。自東漢光武帝允許邊民內遷以來,大量遊牧民族被遷入,到西晉時關中和涼州的外族已佔當地人口一半。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 。由於遷入人口數目相當多,與關中一帶晉人相差不遠。為西晉亡國和五胡十六國埋下伏筆。
建立的是西晉王朝,國號晉,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歷史背景:曹魏後期,政治日益腐敗,階級矛盾越來越尖銳。與此同時,統治階級內部出現了以曹爽為首和以司馬懿為首的兩個集團的對立和鬥爭。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曹爽等陪同曹芳出洛陽城南拜謁魏明帝陵,司馬懿乘機在洛陽發動政變,奪取了朝中大權。三國末期曹魏的大將軍、太尉、太傅司馬懿與二子司馬師、司馬昭都是權傾一時的權臣。司馬炎於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新政權,建國號為晉, 定都於洛陽,西晉代魏後,期間發生西陵之戰,公元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傳四帝 ,國祚五十一年。若以滅東吳始,則僅立朝37年。為了區別於東晉,史稱西晉,兩晉又被稱為司馬晉。經歷的帝王:公元290-公元306,惠帝司馬衷。公元307-公元311,懷帝司馬熾。公元311-公元316,愍帝司馬鄴。司馬炎於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新政權,建國號為晉,定都於洛陽,西晉代魏後,期間發生西陵之戰,公元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 但滅吳後,西晉舉國沉浸在奢侈腐敗的氣象之中,晉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經過長期發展,早就形成龐大的權貴集團。因此自西晉建立,政風十分黑暗,貪贓枉法,賄賂風行。八王之亂後西晉元氣大傷,內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時期中的短暫統一,所謂“曇花一現”。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改元建武,史稱東晉。西晉一大特色是大量遊牧部落內遷。自東漢光武帝允許邊民內遷以來,大量遊牧民族被遷入,到西晉時關中和涼州的外族已佔當地人口一半。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 。由於遷入人口數目相當多,與關中一帶晉人相差不遠。為西晉亡國和五胡十六國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