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們可能會對一些要做的事有些厭煩,不想去做,到最後慢慢就耽擱了。拖延不是簡單的逃避行為,它可能包含了一系列相關的理解(認知)、情緒感受(情緒)以及行動(行為)。要解決拖延症,需要從這三個方面出發,三管齊下。
(1)認知方法:重新思考你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比如時刻提醒自己,那些比如“我一會再做”、“這件事我明天開始做”等等都是自欺欺人的;我們或許是懶惰,或許是害怕失敗、不想行動,又或許僅僅是害怕,為了避免那些可能不會發生的後果。
(2)情緒方法:拖延很可能是因為一些不愉快的情緒引起的,你想避開這種緊張、不快,想要用一個更加安適的行為來轉移情緒,代替不快。比如,老師叫你寫篇論文,而你不想寫,有牴觸情緒,這些負面情緒主宰你的心態時,拖延和逃避就成了自然反應。所以,我們要學會跨越情緒上的障礙。
(3)行為方法:當你拖延時,十有八九是在用一些壓力小或不太重要的事,來代替被拖延的那件事,比如看新聞、打遊戲。那麼,如何行動起來呢?
我覺得有一下幾個步驟:
(1)設定目標,合理規劃,挑出最重要的事情。一般來說事情都是由最重要的幾個因素決定的,把這些因素挑出來。比如你可以用緊急、重要維度的矩陣把你要做的工作事務進行排序,整理出一個清單,先做重要和緊急的事情。目標又有大目標和小目標,將大目標分拆為一個個具體可行的小目標,分的階段越小,任務期限越短,完成任務的獎勵也就越及時。
(2)立即行動:我們需要理清潛意識的“無法忍受決策出錯”的要求,接納不確定性和不完美性。行動過程中懂得變通,儘管按目標實施很重要,但面對意外情況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同樣重要。對可能的變化做好準備,會減輕你的壓力感,從而也減少不必要的拖延理由。
(3)堅持到底:解決決策拖延,需要接受到你的不完美,但需要堅持不懈。我們不可能找到一個異常簡單的辦法就擺脫困境,戰勝拖延就如同過沼澤一樣,可能需要不斷掙扎、堅持不懈,如果我們走不出來,等待我們的就是深陷泥潭。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們可能會對一些要做的事有些厭煩,不想去做,到最後慢慢就耽擱了。拖延不是簡單的逃避行為,它可能包含了一系列相關的理解(認知)、情緒感受(情緒)以及行動(行為)。要解決拖延症,需要從這三個方面出發,三管齊下。
(1)認知方法:重新思考你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比如時刻提醒自己,那些比如“我一會再做”、“這件事我明天開始做”等等都是自欺欺人的;我們或許是懶惰,或許是害怕失敗、不想行動,又或許僅僅是害怕,為了避免那些可能不會發生的後果。
(2)情緒方法:拖延很可能是因為一些不愉快的情緒引起的,你想避開這種緊張、不快,想要用一個更加安適的行為來轉移情緒,代替不快。比如,老師叫你寫篇論文,而你不想寫,有牴觸情緒,這些負面情緒主宰你的心態時,拖延和逃避就成了自然反應。所以,我們要學會跨越情緒上的障礙。
(3)行為方法:當你拖延時,十有八九是在用一些壓力小或不太重要的事,來代替被拖延的那件事,比如看新聞、打遊戲。那麼,如何行動起來呢?
我覺得有一下幾個步驟:
(1)設定目標,合理規劃,挑出最重要的事情。一般來說事情都是由最重要的幾個因素決定的,把這些因素挑出來。比如你可以用緊急、重要維度的矩陣把你要做的工作事務進行排序,整理出一個清單,先做重要和緊急的事情。目標又有大目標和小目標,將大目標分拆為一個個具體可行的小目標,分的階段越小,任務期限越短,完成任務的獎勵也就越及時。
(2)立即行動:我們需要理清潛意識的“無法忍受決策出錯”的要求,接納不確定性和不完美性。行動過程中懂得變通,儘管按目標實施很重要,但面對意外情況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同樣重要。對可能的變化做好準備,會減輕你的壓力感,從而也減少不必要的拖延理由。
(3)堅持到底:解決決策拖延,需要接受到你的不完美,但需要堅持不懈。我們不可能找到一個異常簡單的辦法就擺脫困境,戰勝拖延就如同過沼澤一樣,可能需要不斷掙扎、堅持不懈,如果我們走不出來,等待我們的就是深陷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