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息肉,一般不會有什麼症狀,有部分人可出現右上腹部不規律脹痛、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等症狀。按病理型別區分,膽囊息肉可包含以下一些情況:①膽固醇性息肉;②炎症性息肉;③腺瘤性息肉;④腺肌增生。不同的病理型別,治療方法和預後都不一樣,需要具體分析。
膽固醇性息肉最常見,一般是多發性,最大不超過1釐米,通常沒有明顯症狀;炎症性息肉常常合併有慢性膽囊炎或膽囊結石;腺瘤性息肉屬於真實的腫瘤,一直被認為是潛在的惡性變,可發展成為乳頭狀腺癌;腺肌增生即膽囊壁區域性增生變厚,屬於良性病變,有時候因和膽囊癌區別困難,常常被誤診為膽囊癌。
綜合國內7所醫院,因膽囊息肉而做膽囊切除術的241份病例(都是可以癌症病例),其中72.6%為非腫瘤性息肉(良性息肉),27.4%為腫瘤性息肉,而腫瘤性息肉中,診斷為癌症者僅有19.7%。也就是說,就算高度懷疑惡性的241份膽囊息肉病例,最終診斷為膽囊癌的,僅佔全組病例的5.4%。
一般認為直徑在5毫米以內的息肉為良性息肉,超過1釐米的則可能為腺瘤樣息肉(癌前病變)或膽囊癌。如果息肉直徑小於5毫米,沒有任何症狀,不需要治療,可每年定期複查彩超即可;如果膽囊息肉有明顯症狀、合併膽囊結石、直徑>1釐米的無蒂息肉、在觀察過程中逐漸增大的息肉,應行膽囊切除術。
膽囊息肉,一般不會有什麼症狀,有部分人可出現右上腹部不規律脹痛、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等症狀。按病理型別區分,膽囊息肉可包含以下一些情況:①膽固醇性息肉;②炎症性息肉;③腺瘤性息肉;④腺肌增生。不同的病理型別,治療方法和預後都不一樣,需要具體分析。
膽固醇性息肉最常見,一般是多發性,最大不超過1釐米,通常沒有明顯症狀;炎症性息肉常常合併有慢性膽囊炎或膽囊結石;腺瘤性息肉屬於真實的腫瘤,一直被認為是潛在的惡性變,可發展成為乳頭狀腺癌;腺肌增生即膽囊壁區域性增生變厚,屬於良性病變,有時候因和膽囊癌區別困難,常常被誤診為膽囊癌。
綜合國內7所醫院,因膽囊息肉而做膽囊切除術的241份病例(都是可以癌症病例),其中72.6%為非腫瘤性息肉(良性息肉),27.4%為腫瘤性息肉,而腫瘤性息肉中,診斷為癌症者僅有19.7%。也就是說,就算高度懷疑惡性的241份膽囊息肉病例,最終診斷為膽囊癌的,僅佔全組病例的5.4%。
一般認為直徑在5毫米以內的息肉為良性息肉,超過1釐米的則可能為腺瘤樣息肉(癌前病變)或膽囊癌。如果息肉直徑小於5毫米,沒有任何症狀,不需要治療,可每年定期複查彩超即可;如果膽囊息肉有明顯症狀、合併膽囊結石、直徑>1釐米的無蒂息肉、在觀察過程中逐漸增大的息肉,應行膽囊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