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創史人

    古人處置死刑犯為何秋後問斬 古代死囚被斬首的全過程揭秘。相信看過很多古裝電視劇的我們都會有一個疑問:古人為何每次判決死刑都是秋後問斬呢?這是編劇們為了追求藝術效果?還是確有其事?那何謂“秋後問斬”?

    據瞭解,古代選擇在秋分以後、立春以前處決死囚,即“秋後問斬”。這是為了順應天時,合秋冬肅殺之氣。“問”的本義就是審訊,後來才衍生出了“判處”的意思,而“問斬”就是指判處死刑。

    古人有嚴重的封建迷信思想,執行死刑是在秋冬季節,與古人信奉的自然神權觀念有關,即順應天意。春夏是萬物生長的季節,生命力旺盛,秋冬是樹木凋零的季節,萬物凋零。人的行為包括政治活動時時都要順應天時,否則要受到天神的懲罰。古人認為皇帝是天的兒子,就要遵從更要遵守,按照天時行事,處決犯人也是一樣。

    行刑時間一般都選在白天,即便是夜間,也要等到天亮以後再動手。唐宋多在下午日昳之後行刑,即《唐六朝·刑部》中“日未後乃行刑”一說。日昳之時是古代12時辰中的未時,對應現代24時製為13時至15時,“未後”在冬天來講,太陽開始落山已近黃昏。選擇這個時辰應是替死者考慮,方便死刑犯“託生”。明清似乎多選在午時,對應現代24時製為11時至13時,明清話本小說裡所謂“午時三刻”大概就是因為有此背景。選擇午時則是為生者著想,午時陽氣最旺,鬼魂難以作祟,監斬官、行刑者不怕“鬼魂”纏身,避免遭“報應”。

    有大量證據表明,漢朝時期,死刑的執行限制在秋季和冬季舉行,已經不僅是一種觀念,而且是深入人們心中的事實。依據農民作息相關.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來區分。古代死刑犯被判死刑之後通常都會集中處死。選擇秋冬二季實行的原因,農民在秋冬二季較為空閒,不用種糧食,強迫民眾觀看,有考慮示警的作用,當然這也與古人“不誤農時”的考慮有關。可見,作為以農業為主體的古代社會,很多社會生活都是與農業密切相關的。我們現在常說的“秋後算賬”,估計也是來源於這種農業因素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養了一棵玉樹,不知怎麼回事總是掉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