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3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平仄,是中國詩詞中用字的聲調。上聲,去聲,入聲為仄,剩下了的是平聲。

    根據隋朝至宋朝時期修訂的韻書,如《切韻》、《廣韻》等,中古漢語有四種聲調,稱為平、上、去、入。除了平聲,其餘三種聲調有高低的變化,故統稱為仄聲。

    詩詞中平仄的運用有一定格式,稱為格律。平聲和仄聲,代指由平仄構成的詩文的韻律。平仄是四聲二元化的嘗試。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所謂聲調,指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 平仄是在四聲基礎上,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來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普通話入聲消失,入聲歸入仄聲中的上去兩聲和平聲中的陰平、陽平,這導致用普通話判別詩詞平仄會有錯誤。

    擴充套件資料:

    平仄簡表: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平聲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仄聲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聲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聲

    對聯:(聯尾)上仄下平

    平仄理論好比把四個班(四聲)學生按性別(平仄)分成男女兩類。至於這樣的分法是否平均,不是平仄論者考慮的。

    四聲,這裡指的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我們要知道四聲,必須先知道聲調是怎樣構成的。所以這裡先從聲調談起。

    聲調,這是漢語(以及某些其它語言)的特點。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構成了漢語的聲調,而高低、升降則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話來說,共有四個聲調:陰平聲是一個高平調(不升不降叫平);陽平聲是一箇中升調(不高不低叫中);上聲是一個低升調(有時是低平調);去聲是一個高降調。

    參考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喝水臉就腫是怎麼回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