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小蘋果兒科醫生

    寶寶急性腹瀉常見原因 :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如圖),不同原因治療方法有所不同。

    無論哪種腹瀉,症狀是相同或相似的,對於我們家長來說,最重要的是從症狀上判斷孩子病情的輕重,必要時及時就醫。媽媽們要重點觀察寶寶精神反應和是否有脫水徵象。如果孩子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覺,或者不能有效進食和補充水分,口唇乾,哭的時候眼淚少,尿明顯少,甚至4-6小時無尿,要及時去醫院。目前秋冬季是病毒性胃腸炎高發季節,尤其6個月~3歲的嬰幼兒 ,出現發熱、嘔吐、大量稀水樣便或蛋花湯樣便,及時就診。

    腹瀉時治療原則:

    補液治療 :給寶寶喝口服補液鹽(ORS)(III)預防脫水

    飲食治療:腹瀉時不禁食,繼續母乳或奶粉或日常飲食,對於繼髮乳糖不耐受的寶寶可換用腹瀉奶粉,也就是免乳糖奶粉。

    對症治療 :檢測體溫,及時退熱,首選對乙醯氨基酚口服退熱藥,如泰諾林。

    藥物治療:益生菌、蒙脫石、補鋅、(抗生素)等

    急性腹瀉時益生菌可以減輕腹瀉的嚴重程度,縮短腹瀉天數,減少併發症風險。在疾病早期服用效果更好。在急性水樣腹瀉,比如目前比較高發的病毒性腸炎,推薦首選的益生菌是布拉酵母菌、鼠李糖乳桿菌;使用抗生素後發生腹瀉時首選布拉酵母菌。對於接受抗生素治療的兒童,使用布拉酵母菌或鼠李糖乳桿菌預防腹瀉有效。

    目前益生菌也有二聯、三聯等製劑,兩種或多種益生菌聯合使用效果也不錯,如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培菲康:長型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和糞腸球菌),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常樂康)等。

  • 2 # 曾令龍

    腹瀉是很多小兒都會出現的問題,因為孩子脾胃不足,所以不管是積食還是虛寒都容易腹瀉。我來分享下小兒推拿治療腹瀉的方法。

    如果腹瀉就像噴射一樣,並伴有酸腐、惡臭味考慮是積食瀉,這種情況可以幫孩子清大腸,讓她徹底瀉乾淨。清大腸是食指側面黃白皮交界處,從直根推到指尖。每秒鐘三下。

  • 3 # 兒科醫生鮑秀蘭

    切勿自行用藥,用藥請遵醫囑。

    小兒腹瀉是兒科臨床中的常見病與多發病,夏秋季是該病的高發期,小兒腹瀉又被稱作嬰幼兒消化不良,是屬於嬰幼兒的胃腸功能紊亂綜合徵。根據病程發展,臨床又把小兒腹瀉分為急性、慢性、遷延性等,患兒早期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性狀改變、嘔吐、食慾不振、面色蒼白、全身無力等,隨著病程發展,嚴重的患兒容易出現精神不振、嗜睡、煩躁、脫水、電解質紊亂,甚至休克等全身中毒症狀,給患兒身體造成嚴重傷害。大量臨床經驗發現,小兒腹瀉病因包括感染和非感染兩大因素,感染因素包括細菌、真菌、病毒等腸道內感染,以及消化功能紊亂等腸道外感染。非感染因素主要有餵養不當、過敏性腹瀉等。小兒腹瀉的治療主要包括:控制腸道內外感染;迅速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對症治療;避免濫用抗菌藥物;加強護理、防治併發症;合理飲食,維持營養。小兒腹瀉期間,機體吸收營養的功能下降,同時體內營養物質被大量消耗,長期腹瀉則容易導致患兒營養不良,降低患兒抵抗力,容易感染多種疾病,引發併發症。

    目前臨床上,對於小兒腹瀉的治療主要是以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蒙脫石散劑等藥物進行常規治療,且取得較為良好的治療效果。最近幾年,有研究發現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再給予補鋅治療小兒腹瀉,患兒的止瀉時間、止吐時間、退熱時間和住院時間大大縮短,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大大提高了治療安全性,有效減輕患兒痛苦,取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

  • 4 # 童洋營養

    小兒腹瀉有很多種原因,腹瀉只是我們看到的症狀。要仔細分辨才能對症下藥。蒙脫石散普遍可用

    引起腹瀉的原因有感染性

    主要分為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白細胞增多一般都是細菌感染。如果以水分丟失為主,很大可能是輪狀病毒感染。

    非感染性(過敏,不耐受)

    紅細胞增多,腸粘膜可能受損,造成腸漏綜合徵,但是所有腹瀉都會導致乳糖不耐受,這時候可以用不帶乳糖的舒敏諾,幫助修復腸粘膜。

    這裡有一個脫水的狀況,提供大家參考。

    小兒腹瀉時,對油膩食物接受也會下降,建議少吃油膩食物。再有,未被消化吸收的油脂又可增加腸道蠕動,也會使腹瀉現象加重。

  • 5 # 小兒推拿李波

    一、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是兒科常見的消化道的病症,以大便次數增多、便下稀薄或水樣為主證,尤以3歲以下的嬰幼兒多見,年齡愈小發病率愈高。本病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夏秋季節為多,且往往引起流行。本病最容易耗傷氣津,重症患兒可導致傷陰或傷陽,或陰陽俱傷;如洩瀉遷延不愈常可導致營養不良,影響生長髮育或成為疳症等慢性疾病。

    二、中醫病因病機

    (一)溼熱瀉:脾為土,喜燥惡溼,溼邪最易傷脾。溼熱之邪困脾→脾不健運,升降失司,清濁不分→洩瀉。

    (二)傷食瀉:小兒脾常不足,飲食過量或飲食不潔或過食肥甘、生冷食物均可損傷脾胃,運化失職,不能腐熟水谷,清濁不分並走大腸而成洩瀉。

    (三)寒溼瀉:小兒臟腑虛弱,感受風寒,邪客中焦,陽氣受遏,運化失常而致洩瀉。

    (四)脾虛瀉:因稟賦不足,或病後體虛以致脾胃虛弱、脾陽不振,運化失常,不能升清降濁,以致水反為溼,谷反為滯,清濁不分,而成洩瀉。

    (五)脾腎陽虛瀉:小兒稟賦不足素體陽虛或久瀉遷延,脾虛後天失養,真陽虧損,以致腎陽不能溫養脾土,互為因果,終致脾腎陽虛,故久瀉不止。

    三、中醫辨證施治

    (一)溼熱瀉:

    瀉下急迫,大便黃綠,蛋花樣水便,或伴有“鼻涕”樣粘液,味酸臭,日瀉數次或十餘次,身有微熱,噁心嘔吐,煩躁口渴,食少身倦,小便短少,肛門灼熱而紅腫。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指紋紫。

    治療原則:清熱利溼,調中止瀉。

    取穴方案:清補脾經、清胃經、清板門、清大腸、清小腸、清天河水、掐揉四橫紋、揉天樞、順摩腹、分腹陰陽、推箕門、推下七節骨、揉足三里

    穴位手法:

    1清補脾經、

    2清胃經、

    3清板門、

    4清大腸、

    5清小腸、

    6清天河水、

    7掐揉四橫紋、

    8揉天樞、

    9順摩腹、

    10分腹陰陽、

    11推箕門、

    12推下七節骨、

    13揉足三里

    (二)傷食瀉:

    大便穢臭,或如敗卵,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或奶瓣,噯氣腐濁,不思乳食,口臭、脘腹脹滿,腹痛欲瀉,瀉後痛減,夜臥不安,手足心熱。肛周紅,舌紅苔厚膩,脈滑,指紋紫紅而滯。

    治療原則 :消食導致,健脾和中。

    取穴方案:清補脾、清胃經、清板門、清大腸、順運內八卦、掐揉四橫紋、清天河水、順摩腹、分腹陰陽、推下七節骨、按弦走搓摩、按揉足三里

    穴位手法:

    1清補脾、

    2清胃經、

    3清板門、

    4清大腸、

    5順運內八卦、

    6掐揉四橫紋、

    7清天河水、

    8順摩腹、

    9分腹陰陽、

    10推下七節骨、

    11按弦走搓摩、

    12按揉足三里

    (三)寒溼瀉:

    大便清稀,色黃綠,多泡沫,腸鳴腹痛,無臭味或臭味輕,喜按喜暖,小便清長,四肢欠溫,怕冷,口不渴,面色淡白,夜眠不安。肛周不紅,舌淡苔白,脈濡,指紋淡。

    治療原則 : 溫陽散寒,化溼止瀉

    取穴方案:補脾經、推三關、補大腸、揉外勞宮、逆摩腹、拿肚角、揉一窩風、推上七節骨、揉龜尾、按揉足三里、按揉脾胃腧

    穴位手法:

    1補脾經、

    2推三關、

    3補大腸、

    4揉外勞宮、

    5逆摩腹、

    6拿肚角、

    7揉一窩風、

    8推上七節骨、

    9揉龜尾、

    10按揉足三里、

    11按揉脾胃腧

    (四)脾虛瀉:

    食後即瀉,大便稀溏,色淡白,乳食不化,反覆發作,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腹脹,食少,納呆,睡中露睛。肛周不紅。舌質淡苔白,脈弱無力,指紋淡紅。

    治療原則: 健脾益氣,溫陽止瀉

    取穴方案:補脾經、補大腸、推三關、運內八卦、逆摩腹、逆揉臍、推上七節骨、揉龜尾、按揉脾胃腧、按揉足三里、捏脊

    穴位手法:

    1補脾經、

    2補大腸、

    3推三關、

    4運內八卦、

    5逆摩腹、

    6逆揉臍、

    7推上七節骨、

    8揉龜尾、

    9按揉脾胃腧、

    10按揉足三里、

    11捏脊

    (五)脾腎陽虛瀉:

    久瀉不止,纏綿不止,大便清稀,下利清谷,完谷不化,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肛周不紅。舌淡胖嫩,邊有齒痕,肛周不紅,舌淡苔白,脈沉細弱,指紋淡。

    治療原則: 補脾溫腎,升提止瀉

    取穴方案:補脾經,補腎經、揉外勞宮、推三關、補大腸、逆揉臍、逆摩腹、推上七節骨、揉龜尾、按揉脾胃腧、按揉足三里、按揉百會

    穴位手法:

    1補脾經,

    2補腎經、(小兒推拿三大流派之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孫重三小兒推拿流派補腎經為指根推向指尖)

    3揉外勞宮、

    4推三關、

    5補大腸、

    6逆揉臍、

    7逆摩腹、

    8推上七節骨、

    9揉龜尾、

    10按揉脾胃腧、

    11按揉足三里、

    12按揉百會

    寶寶腹瀉拉肚子怎麼辦?小兒推拿巧治寶寶腹瀉,方法簡便效果顯著

    注:本方僅供參考,不作為臨床最終調理治療方案。

    https://www.toutiao.com/i6688578718262100483/

  • 6 # 小樂樂逗得樂呵呵

    小朋友出現腹瀉,首先要知道原因,才好對症下藥。

    我家寶寶現在四歲,夏至剛過,前幾天我老公帶去兒童遊樂園玩,吃了雪糕和一些我不喜歡給孩子吃的零食!

    晚上,孩子出現肚子疼和腹瀉,成湯、顏色墨綠、很臭。典型的吃壞肚子,引起腸道不適。我相信很多家長和我一樣,為了寶寶健康,也學過按摩緩解寶寶腹瀉、捏脊緩解寶寶積食,這些辦法。

    但是,等看到孩子真的捂肚子,哭著喊著說肚子疼的時候,我真的很心疼。這時候根本你沒辦法慢慢透過按摩來緩解寶寶的痛苦,我就給寶寶吃了半片土黴素,土黴素是抗生素,所以不提倡大家經常給孩子吃,以免產生耐藥性。

    吃過土黴素,差不多一個小時左右,寶寶腹洩就緩解過來了,馬上我就給她吃了幾片新稀寶,因為孩子腹瀉會流失大量微量元素鋅,吃新稀寶可以儘快補充生物蛋百鋅,對鞏固腸胃和腹瀉恢復起很大的幫助。

    以上,就是前幾天發生的事情,真是千防萬防,防不住給小孩吃雪糕吃零食的親爹。

  • 7 # 你是我的避風港bc

    一般不給寶寶吃藥,這樣寶寶抵抗力會下降,太依賴藥物。原因可能是:1. 其他的疾病造成的胃腸功能紊亂。

    2.胃腸功能較弱,發育尚不成熟。

    3.胃腸道出現的感冒症狀。

    防治腹瀉第一,要預防為主。絕大多數腹瀉都是由口而入的腸道感染所引起的,所以防止病從口入,就能預防腹瀉。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吃不乾淨的生冷食物,生吃瓜果蔬菜時要洗淨,或用開水燙過。第二,要及時就醫。另外兒童用藥需謹慎

    嬰幼兒腸胃不好,容易腹瀉,體質弱的寶寶,可以試試邁康立乳鐵蛋白+益生元型,營養新配方,促進寶寶腸道有益菌生長,促進消化,改善腸道健康,提高寶寶免疫力!

  • 8 # 華西健康小衛士

    小兒腹瀉是可以提前預防的哦

    1.提倡母乳餵養,母乳易消化,母乳含有多種酶和抗體,特別是六個月的寶寶,所以母乳餵養可增強小兒抵抗力。

    (ps:小兒推拿也可增加孩子的抵抗力,減少生病,也能控制預防腹瀉。)

    2.注意飲食衛生,小兒使用的餐具、奶瓶應每日煮沸消毒一次,每次使用前都應該用開水洗燙。

    3.小兒斷乳應選在涼爽季節,要逐漸增加輔食量,斷乳不能太快,增加的食品應從單一到多樣,每次新增的食品適量。

    4.培養小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小兒飯前便後要洗手。哺乳期的母親在哺乳前除洗手外,還應清洗乳頭。

    5.腹瀉流行期間要做好隔離工作,小兒不要到公共場所,防止交叉感染。

  • 9 # 萬博士對話家長

    小兒腹瀉,不能隨便給孩子用止瀉藥

        小兒腹瀉,家長不要隨便給孩子隨便用止瀉藥與消炎藥,一定要帶孩子到醫院就診,查查腹瀉的原因,是感染性腹瀉還是非感染性腹瀉,然後再對症治療。

        對於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目前還沒有特效藥,主要是補液,其次就是止瀉,使用腸黏膜保護劑和益生菌,一般7-10天的病程就能自愈。

        對於感染性腹瀉(如腸炎、痢疾),排便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機制,透過腹瀉可以將細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排出人體,減少對人體的損害,主要是採取抗感染治療。不恰當的止瀉可能會加重感染及中毒症狀。

        對感染性腹瀉進行止瀉治療,中醫有一個比較形象的說法叫“閉門留寇”,也就是說,如果此時止瀉,就等於把門關上將賊留在了屋裡。

  • 10 # 心血管黃醫生

    小兒慢性腹瀉是兒童的常見病之一,主要表現為孩子的大便次數增多或者性狀改變,比如每天大便次數可達三次以上,水樣便、黏液便等,此外還有可能出現發熱、嘔吐、腹脹、食慾下降等。

    對於小兒慢性腹瀉的用藥治療,應該先明確病因,再對因進行治療:

    1、若明確感染後可使用抗生素,感染因素不明或者無感染,儘量不要使用抗生素。

    2、若出現脫水症狀,需要進行液體療法,補充水電解質;

    3、若腹瀉次數、含水量較多的話,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蒙脫石散等口服止瀉藥物;

    4、若治療情況不理解,可選擇中醫治療的針灸、小兒推拿等進行輔助治療。

    最後,小兒慢性腹瀉的預防措施:

    1、合理餵養,提倡母乳餵養,及時的新增輔助食品,注意調整孩子的飲食結構;

    2、給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嗎,飯前便後要洗手,餐具要定期消毒;

    3、注意氣候的變化,及時添減衣物,避免受暑或者著涼;

    4、做好腹瀉患者的隔離治療及糞便消毒;

    5、注意增強孩子的體質,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6、不要給孩子亂吃瓜果以及一些油脂類的食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故宮三大殿內的匾額對聯分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