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24478402265

    古代北韓半島南部有三個小部落,它們是馬韓,辰韓、弁韓,合稱三韓。當時北韓半島北部為漢朝藩屬國衛滿北韓(後被漢朝所滅,設立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及臨屯郡,史稱漢四郡)。三韓演變成百濟和新羅。後來百濟被新羅所統一,其存在時期後來被稱韓半島學者單方面稱作“北韓前三國時代”。南韓之韓即來自三韓的韓。現在的南韓人和北韓人都稱自己為“三韓子孫”,這一點和華人自稱“炎黃子孫”的緣由相似。漢字“韓”的韓語讀音有“大”“統一”的意思,但僅僅是借用漢字表達語音,漢字“韓”本身沒有這個意思。三韓是公元前2世紀末至公元后4世紀左右北韓半島南部三個部落聯盟,包括馬韓,辰韓和弁韓。 其中馬韓是三韓中最強大的,被三韓擁立為“辰王”,定都目支國,統領三韓之地。4世紀時,扶余人建立的百濟國兼併馬韓諸部,辰韓中的斯盧部統一辰韓,建立新羅國,弁韓則逐漸融合成為伽倻國,後又被新羅國所兼併。三韓在西漢時便與中國有密切交往,其中,辰韓因語言、稱謂、器物等與秦朝相似而被稱為“秦韓”。《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曾提到:“桓、靈之末,韓濊強盛,郡縣不能制,民多流入南韓”,此係“南韓”這一名稱的最早記錄。公元前後,北韓半島進入“前三國”時代,在這之後的近兩千年的時間裡,金氏新羅、王氏高麗、李氏北韓先後統一北韓半島,從未以“南韓”為號,但“韓”仍然作為其政權的別稱,如高麗太祖王建曾聲稱“朕賴三韓山川陰佑以成大業”,在1882年簽訂的《中朝商民水陸貿易章程》中,便稱北韓人民為“韓民”,1894年清朝在向日本開戰的詔書中也說“拯韓民於塗炭”,而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則有“徵韓論”。1897年10月12日,北韓王朝第26代君主高宗李熙即皇帝位,並於次日在敕令中稱:“我邦本為馬韓、辰韓、弁韓三韓之地……及高麗時吞併馬韓、辰韓、弁韓,是謂統合三韓……定有天下之號曰大韓。”遂改國號為“大韓帝國”。於是南韓這一名稱被啟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話會議中H.323協議與SIP協議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