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夜已紅樓

    吳三桂降清我個人覺得有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

    首先客觀方面:第一在吳三桂收山海關的時候和清軍交戰很少撈到便宜,這樣他很困惑,是否守的下來。第二明朝內部矛盾已經積重難返了,到處都是叛軍,吳三桂後勤供給有問題,當時山海關吳三桂有12萬左右的人,軍餉是個大問題。第三,明朝崇禎皇帝自縊,吳三桂帶兵勤王,結果皇帝死了,這算幫誰打戰。第四,清軍給的條件太優厚,忍不住誘惑。

    主觀方面:第一個人貪生怕死,人都怕死,吳三桂當時如果一直負隅頑抗肯定難逃一死,後來削蕃吳三桂又造反還是怕死。第二家庭因素,他的舅舅祖大壽投降了清軍,還給他寫信勸他歸降,家裡人的話不得不考慮。第三為了個人前程,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不投降最後難逃一死,而投降清朝則是高官厚祿,所以後來吳三桂投降以後,對於明朝餘孽才不遺餘力的絞殺,不就是為了前程麼,後來如願封王。

    綜合以上,就是我對吳三桂一步步投降清朝的看法

  • 2 # 中華歷史明鏡

    清朝入關之初,重用有功降將,清軍鐵騎主要鎮守北方,南方則主要由吳三桂、耿精忠和尚可喜等鎮守,這種狀態相安無事二十多年。後來,朝廷苦於難以供養三藩,吳三桂一年響銀900多萬兩,其他兩藩1000多萬兩,三藩合計一年花費朝廷2000多萬兩白銀!佔朝廷稅收的一半,造成功高震主,尾大不掉的局面,尤其吳三桂世守雲南,協管貴州,周邊省份大小官員由他任命,史稱“西選”,且部將勢力又延伸到大清半壁江山,對清朝的統治造成嚴重的威脅。

    公元1673年,也就是康熙十三年春,康熙皇帝終於作出撤藩的決定。康熙先撤耿精忠,要他盡撤藩兵。吳三桂看到這種情況害怕了,他就上了一份奏摺,自願請求撤藩,其實吳三桂實質希望朝廷慰留,像明代沐英世守雲南。但是,康熙並沒有如他所願,而是順勢同意了,並要他撤到三海關外。吳三桂一臉懵逼。等他反應過來後,他不甘自己的權力被沒收,於是立刻暗中部署兵馬,聯絡舊部,然後管制郵路,準備起事。

    公元1673年11月,吳三桂自封“奉旨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殺巡撫朱國志,打著前明“朱三太子”的旗號,興明伐清,並聯合尚可喜等人正式起兵造反,“三藩之亂”就此全面爆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徵兆最早出現的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