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是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 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一、生平: 1、早年經歷: 王羲之出身於魏晉名門琅琊王氏,是王曠的第二個兒子。 王羲之16歲時被郗鑑選為東床快婿。郗鑑有個女兒,年長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鑑愛女故要為女擇婿,與丞相王導與情誼深厚,又同朝為官,聽說其家子弟甚多,個個都才貌俱佳。 一天早朝後,郗鑑就把自己擇婿的想法告訴了王丞相。王丞相說:“那好啊,我家裡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裡挑選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誰,我都同意。” 2、相聚蘭亭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農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41人在紹興蘭亭修褉(一種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動)時,眾人飲酒賦詩,匯詩成集,羲之即興揮毫為此詩集作序,這便是有名的《蘭亭序》。此帖為草稿,28行,324字。 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當時天時地利人和效果發揮極致,據說後來再寫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 3、會稽安逝 東晉升平五年(公元361年),王羲之卒於會稽金庭(今浙江紹興),葬於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為金庭觀,遺址猶存。梁大同年間(535-546年),嗣孫建祠於墓前。
王羲之是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 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一、生平: 1、早年經歷: 王羲之出身於魏晉名門琅琊王氏,是王曠的第二個兒子。 王羲之16歲時被郗鑑選為東床快婿。郗鑑有個女兒,年長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鑑愛女故要為女擇婿,與丞相王導與情誼深厚,又同朝為官,聽說其家子弟甚多,個個都才貌俱佳。 一天早朝後,郗鑑就把自己擇婿的想法告訴了王丞相。王丞相說:“那好啊,我家裡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裡挑選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誰,我都同意。” 2、相聚蘭亭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農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41人在紹興蘭亭修褉(一種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動)時,眾人飲酒賦詩,匯詩成集,羲之即興揮毫為此詩集作序,這便是有名的《蘭亭序》。此帖為草稿,28行,324字。 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當時天時地利人和效果發揮極致,據說後來再寫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 3、會稽安逝 東晉升平五年(公元361年),王羲之卒於會稽金庭(今浙江紹興),葬於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為金庭觀,遺址猶存。梁大同年間(535-546年),嗣孫建祠於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