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細講故事

    化學法 用化學試劑配製除鏽液

    l、 用5%-10%檸檬酸、5%-10%氫氧化銨、鹼性酒石酸鉀鈉,可直接將青銅器置於除鏽液中浸泡,也可以用脫脂棉蘸除鏽液,再敷於生鏽的部位。 2、倍半碳酸鈉法:倍半碳酸鈉亦稱鹼浴浸泡法,所用化學劑為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配製成碳酸氫三鈉溶液,將含氯化物的青銅器浸入1%或5%的倍半碳酸鈉(Na2C03•NaHC03•2H20)溶液中浸泡,浸泡時最好加熱,使液溫白天保持在40℃左右。晚上自行冷卻。溶液中,至該浸液中無氯離子出現為止。然後再將器物用蒸餾水浸泡沖洗,將鏽蝕的青銅器放入溶液開始每週換一次,幾周後可半個月或更長一點時間換,浸泡至少要三個月,直至氯離子濃度達4PPm以下為止,這是一種沿用很久的方法,缺點是極其費時。 這種方法,透過浸泡腐蝕產物與倍半碳酸納發生作用,而使氯離子進入溶液中,對儲存綠色的銅鏽有利,當需要保留銘文、花紋和古斑時,用本法比較合適,所以直至目前還被廣泛採用。但是從除去氯離子的效率來看,它不是特別好,這是因為青銅器表面腐蝕層受許多因素的影響,是一個由擴散控制的動力學過程。只有多次更換浸泡液,才能使氯離子繼續擴散出來。為了提高除鏽的效果,需要延長浸泡的時間。如果倍半碳酸鈉的濃度採用5%。不但釋放出的氯離子多,而且速度也快,但是對銅的消耗也相應增加,故不宜採用過濃的倍半碳酸鈉溶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點檢管理的目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