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倪振源
-
2 # 悥心理
一般來說,自卑感來源於不合理的自我認知+不理性的縱向對比而產生的不愉快的情緒,從而遞增性的加強消極情緒,比如抑鬱。自卑感不能確定是天生的,但後天環境的影響因素是肯定的,特別是從小的家庭生活背景的影響至關重要。克服自卑是一個改變自我認知的過程。目前,認知行為療法是有效的方法來幫助你認識當前的自我認知,挑戰你的一不合理不理性的認知概念,從而調整你的自我認知來克服你的自卑思維和情緒。舉例而言:你可以將你的一些消極想法記錄下來,比如“我沒有別人做的好!” 你可以認真的重新思考“有什麼證據證明我比所有人都做的不好嗎?” 我很贊同“心理學了啥”的觀點,把自己的優勢都列出來,這樣可以理性客觀的來實現自我認知。如果有必要,請讓專業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來幫助你完成這些消極想法的改變。另外,設定並實現一些合理的小目標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來提升你的自信,從而逐步緩解自卑感。自卑感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人採用不同的態度和認知來對待自卑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自卑讓人有動力,同時也會讓人沉淪!合理與不合理只在一念之間!
-
3 # 29890140
咦?我受邀了。這個問題啊,記得諸葛輔佐劉嬋時就有《出師表》裡 不妄自菲薄,又有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援傳》的不妄自尊大。說明世人皆以這兩者為要求,要求自己成熟處世。所以在年紀輕輕的時候達不到也正常,你也可以用這個來要求自己。
心理是否有問題,主要看這樣的狀態對你的生活是否有影響,自己對這樣的狀態有多苦惱。
看起來是有影響的,如果你希望過得更快樂,更和諧一些,可以求助於專業的心理諮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