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992602299539

    齊、楚以及眾小國在召陵設壇,齊桓公執牛耳為主盟,屈完代替楚王出席會議,其他七位諸侯國君也都在場。雙方簽訂了齊楚互不侵犯條約,楚國答應以諸侯身份每年向周天子進貢茅草一車。然後刻下“自今以後,世通盟好”八個字。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楚“召陵之盟”,公元前656年的事。來勢洶洶的兩國大戰,就此冰消瓦解了,雙方都不損一兵一卒。回去的路上,鮑叔牙問管仲說:“管仲!這麼簡單的問題你卻看不出來。楚國之罪,僭號為大,假自稱王,罪大惡極!應該以這個罪名討伐他,你居然隻字不提,卻只要了一車半文不值的茅草。我實在想不通!”管仲說:“楚國僭號,已經三代人了。我若責令他去掉王號,你以為他會聽我的?若不聽,打起來就解不開了!所以,我只說個簡單的,彼此就容易達成共識。你看,這和談不是很快就成功了嗎?”“可是,這樣的和談,還有什麼意義?”管仲說:“楚國既然進貢了茅草,就說明他承認還是大周的諸侯。這樣,我們一舉三得,功勞大呀:一者是我們迫使楚國俯首認罪,他承認錯了;二者我們又可以藉機上報天子,邀功請賞;三者還足以誇耀諸侯,顯赫齊威,使更多的小國加盟進來追隨霸主。到現在,全天下的諸侯都知道,是我們齊國勝利了!楚國臣服了。”鮑叔牙聽了,嗟嘆不已。再說屈完回去覆命:“他們說他們贏了,我們說我們贏了,大國交戰,就是這樣。現在,全天下的諸侯都知道了,他們的一國之君,僅僅只相當於我們楚國的一位大臣,兩人已經訂立了盟約。可以說,天下的君主,都是楚王陛下的諸侯。”齊楚兩個大國第一次交鋒,開始都害怕對方,接著都相互示威,最後都說自己是勝利者。就這樣,滑稽的出現了兩個大贏家。在兩個敵對的大國會盟中,齊人沒有坑騙楚人,楚人也沒有坑騙齊人,雙方都遵循著損失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在行動,都在為自己臉上貼金。說穿了,其實各自都在矇蔽、欺騙自己陣營下的那些小國而已,讓他們對自己的強大,崇拜不已。所以後世有人譏諷這種苟且的結局:南望躊躇數十年,遠交近攻各延綿。不知一歃成何事,依舊血鮮戰中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南瓜和枸杞能一起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