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想非非想定,是最深的一種定;修得此定而生於非想非非想天;是凡夫位所能到達的最高層次;壽命無量劫。 非想非非想天人,已經無有色身(無色界天的最高層次),僅有阿賴耶識,意根兩個識(欲界眾生,卻有眼等六識;是“八識俱全”)。 生於非想非非想天時,三個剎那即入非想非非想定,意識再生之時,又經三個剎那即壽終,往生別的地方。因此,對非想非非想天人來說,雖然壽命無量劫,其間已有很多佛成道、滅度。但是,對他自己來說,有意識的時間(如世間人所說“活著的時間”)僅有六個剎那。 所以,樓主存疑是正常的。一者,如理而言,若是來至忉利天聽佛說法,則已有意識心現起,即不能住於非想非非想定;亦不可名為“非想非非想天人”。二者,非想非非想天境界,阿羅漢也不能實際了知。何況我等欲界凡夫? 對樓主所問,末學猜測一下,不一定對: 佛、菩薩雖然在境界、證量上早已同時具備解脫道(二乘)的全部證量;但是,佛、菩薩因大願而度生無盡,不取“無餘涅盤”。所以在事相上來說,並未出離三界。一者,三界之外,再無“第四界”可住;二者,若不住三界而取無餘涅盤,就完全不觸六塵,何況與眾生有“交流”而度生。這樣也就沒有度生的方便。因此,佛菩薩非住世間(已證涅磐故,時時刻刻處於涅磐境界),非住涅磐(仍舊以色身方便度生)。 如上所說,佛菩薩既然必須住於世間,當然也可能住於“世間之一”的非想非非想天。可以來去自如。了知有佛宣說正法之時,就會來至此處聞佛聽法。來到忉利天的想非非想天人,真實的身份不應該是凡夫,而是菩薩。 末學以上說法,屬於“思維推理”。但是,學佛人發菩提心已,在無盡的未來必須“法門無量誓願學”。因而,一定會具足修證一切世出世間法;作為世間法的最高層次:想非非想定;亦將具足修證。因此,未來際必將實證此定。到時候就能如實了知了。 如上,禪定的最究竟,也不能解脫生死,還是凡夫。故知,一切出世間法的實證,皆因慧而得;非定可得。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非想非非想定,是最深的一種定;修得此定而生於非想非非想天;是凡夫位所能到達的最高層次;壽命無量劫。 非想非非想天人,已經無有色身(無色界天的最高層次),僅有阿賴耶識,意根兩個識(欲界眾生,卻有眼等六識;是“八識俱全”)。 生於非想非非想天時,三個剎那即入非想非非想定,意識再生之時,又經三個剎那即壽終,往生別的地方。因此,對非想非非想天人來說,雖然壽命無量劫,其間已有很多佛成道、滅度。但是,對他自己來說,有意識的時間(如世間人所說“活著的時間”)僅有六個剎那。 所以,樓主存疑是正常的。一者,如理而言,若是來至忉利天聽佛說法,則已有意識心現起,即不能住於非想非非想定;亦不可名為“非想非非想天人”。二者,非想非非想天境界,阿羅漢也不能實際了知。何況我等欲界凡夫? 對樓主所問,末學猜測一下,不一定對: 佛、菩薩雖然在境界、證量上早已同時具備解脫道(二乘)的全部證量;但是,佛、菩薩因大願而度生無盡,不取“無餘涅盤”。所以在事相上來說,並未出離三界。一者,三界之外,再無“第四界”可住;二者,若不住三界而取無餘涅盤,就完全不觸六塵,何況與眾生有“交流”而度生。這樣也就沒有度生的方便。因此,佛菩薩非住世間(已證涅磐故,時時刻刻處於涅磐境界),非住涅磐(仍舊以色身方便度生)。 如上所說,佛菩薩既然必須住於世間,當然也可能住於“世間之一”的非想非非想天。可以來去自如。了知有佛宣說正法之時,就會來至此處聞佛聽法。來到忉利天的想非非想天人,真實的身份不應該是凡夫,而是菩薩。 末學以上說法,屬於“思維推理”。但是,學佛人發菩提心已,在無盡的未來必須“法門無量誓願學”。因而,一定會具足修證一切世出世間法;作為世間法的最高層次:想非非想定;亦將具足修證。因此,未來際必將實證此定。到時候就能如實了知了。 如上,禪定的最究竟,也不能解脫生死,還是凡夫。故知,一切出世間法的實證,皆因慧而得;非定可得。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