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來區別:
夜開花(瓠瓜):
為葫蘆科葫蘆屬一年生蔓性草本。瓠瓜幼果味清淡,品質柔嫩,適於煮食。
瓠瓜根系發達,莖為蔓性,長可達3~4米,分枝性強。單葉,
互生,葉片呈心臟形,上面有茸毛。雌雄異花同株。有時也產生兩性花,但所結的果實常為畸形果,無食用價值。
花白色,多在夜間以及Sunny微弱的傍晚或清晨開放,故有別名“夜開花”。雄花多生在主蔓的中、下部,雌花則多生在主蔓的上部。
側蔓從第1~2節起就可著生雌花,故以側蔓結果為主。
瓠果,開花後10~20天即可採收,其幼嫩的果皮及胎座柔嫩多汁,可食用;老熟後果皮硬化,胎座組織也乾枯,不可食。
觀賞葫蘆或稱小葫蘆。果實長僅10釐米左右,有一細腰或一長果頸。5個變種的染色體數均為2n=22,可相互雜交。
西葫蘆:
一年生蔓生草本;莖有稜溝,有短剛毛和半透明的糙毛。
葉柄粗壯,被短剛毛,長6-9釐米;葉片質硬,挺立,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先端銳尖,邊緣有不規則的銳齒,基部心形,彎缺半圓形,深0.5-1釐米,寬3-4釐米,上面深綠色,下面顏色較淺,葉脈在背面稍凸起,兩面均有糙毛。
卷鬚稍粗壯,具柔毛,分多歧。雌雄同株。雄花單生;花梗粗壯,有稜角,長3-6釐米,被黃褐色短剛毛;花萼筒有明顯5角,花萼裂片線狀披針形;花冠黃色,常向基部漸狹呈鍾狀,長5釐米,徑3釐米,分裂至近中部,裂片直立或稍擴充套件,頂端銳尖;雄蕊3,花絲長15毫米,花葯靠合,長10毫米。雌花單生,子房卵形,1室。
果梗粗壯,有明顯的稜溝,果蒂變粗或稍擴大,但不成喇叭狀。果實形狀因品種而異;種子多數,卵形,白色,長約20毫米,邊緣拱起而鈍。
形態特徵來區別:
夜開花(瓠瓜):
為葫蘆科葫蘆屬一年生蔓性草本。瓠瓜幼果味清淡,品質柔嫩,適於煮食。
瓠瓜根系發達,莖為蔓性,長可達3~4米,分枝性強。單葉,
互生,葉片呈心臟形,上面有茸毛。雌雄異花同株。有時也產生兩性花,但所結的果實常為畸形果,無食用價值。
花白色,多在夜間以及Sunny微弱的傍晚或清晨開放,故有別名“夜開花”。雄花多生在主蔓的中、下部,雌花則多生在主蔓的上部。
側蔓從第1~2節起就可著生雌花,故以側蔓結果為主。
瓠果,開花後10~20天即可採收,其幼嫩的果皮及胎座柔嫩多汁,可食用;老熟後果皮硬化,胎座組織也乾枯,不可食。
觀賞葫蘆或稱小葫蘆。果實長僅10釐米左右,有一細腰或一長果頸。5個變種的染色體數均為2n=22,可相互雜交。
西葫蘆:
一年生蔓生草本;莖有稜溝,有短剛毛和半透明的糙毛。
葉柄粗壯,被短剛毛,長6-9釐米;葉片質硬,挺立,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先端銳尖,邊緣有不規則的銳齒,基部心形,彎缺半圓形,深0.5-1釐米,寬3-4釐米,上面深綠色,下面顏色較淺,葉脈在背面稍凸起,兩面均有糙毛。
卷鬚稍粗壯,具柔毛,分多歧。雌雄同株。雄花單生;花梗粗壯,有稜角,長3-6釐米,被黃褐色短剛毛;花萼筒有明顯5角,花萼裂片線狀披針形;花冠黃色,常向基部漸狹呈鍾狀,長5釐米,徑3釐米,分裂至近中部,裂片直立或稍擴充套件,頂端銳尖;雄蕊3,花絲長15毫米,花葯靠合,長10毫米。雌花單生,子房卵形,1室。
果梗粗壯,有明顯的稜溝,果蒂變粗或稍擴大,但不成喇叭狀。果實形狀因品種而異;種子多數,卵形,白色,長約20毫米,邊緣拱起而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