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雨漸822

    首先,黑洞理論離不開三位物理學家,分別是愛因斯坦、史瓦西、霍金,發展上基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1796年,法國數家家、天文學家拉普拉斯就預言:“一個密度如地球而直徑為250個太陽的發光恆星,由於其引力的作用,將不允許任何光線離開它。由於這個原因,宇宙中最大的發光天體卻不會被我們看見”。由於拉普拉斯是用牛頓的萬有引力算出這個結果的,所以數值結果是錯誤的。但是在基本框架上無疑是劃時代的(2):1915年,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一定質量的天體,將對周圍的空間產生影響而使他們“彎曲”。(3):1916年,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1873~1916年)透過計算得到了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一個真空解,這個解表明,如果將大量物質集中於空間一點,其周圍會產生奇異的現象,即在質點周圍存在一個介面——“視界”,一旦進入這個介面,即使光也無法逃脫。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被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巴德·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命名為“黑洞”。一般說的黑洞半徑,是指它的引力半徑,或稱史瓦西半徑。它並不等於黑洞的其實表面,而只表示視線無法進入的範圍而已。(4):1974年 2月科學家發現,在銀河系中心,具有神秘射電發射源的人馬座 A*,是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因其離地球最近,被公認為研究黑洞物體的最佳目標。(5):1975年霍金(Hawking)發表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結論:如果將量子理論加入進來,黑洞好像不是十分黑!相反,它們會輕微地發出“霍金輻射”之光。當然,在最近人們捕捉到了黑洞的照片,無疑又一次在繼引力波之後再一次證明了愛因斯坦理論的正確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舜這個字怎麼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