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速速影片

    孔子說:性情過於直率就顯得粗魯,禮儀過於恭敬就顯得虛浮,恰當的性情與禮儀,才是成熟的人該有的樣子。出自《論語》,請看「雍也第六」第十八章:【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這是孔子教導我們『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質」是本質,「文」是文采,「野」按包鹹的批註,包鹹是東漢的經學家,他注為「如野人」。因為野在《說文解字》裡面是指郊外,就是鄉下人,我們現在俗話講「鄉巴佬」,這是野。「文勝質則史」,史有兩個意思,根據古注有兩個說法,一個是史書,一個是史官,兩種說法意思其實都是相似。「質勝文」,勝,包鹹注為多的意思,所以就是「質多於文,則如野人」。因為他有很好的本質,可能他孝悌忠信的品德挺好的,但是比較欠缺於禮文的修飾,就顯得樸素無華,甚至看起來比較粗鄙,這種人叫野人。這類人,當然他首先要有質,有質而無文,至少他不至於虛浮、虛偽。如果是「文勝質則史」,因為在古代除了少數的史官非常的講究誠信,春秋那個時代的史官大部分都沒有誠信,就是歪曲歷史,所以這種人是誠不足。他可以舞文弄墨,在表面文章上做得很好,但是內心本質沒有真誠,那是講「史」的意思。也有的是說史書,史書就是記錄得非常的精彩,或者是對某人可能有很多的渲染,但是流於不真實,這個屬於史。總之,如果是文多於質,這就顯得有虛偽,不誠的味道。所以孔子後面說,『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彬彬」,就是文跟質,他的表面是文,內心的本質是質,內在的和外在的都要平衡,這個叫彬彬,它是融合之相。文和質均衡交融,言行既文雅又真實,這合乎中道,這才能夠稱為君子。所以可見得我們的品性、本質非常的重要,但是光有品性而不學文也不行。對人要懂得禮貌,懂得進退應對,講話也要有文明、文采,不能夠粗言,這才能夠合乎君子之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主流的一線企業郵箱品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