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忠是東漢太尉楊震之後,張易之外甥,楊貴妃族兄,依靠楊貴妃走上權貴之路,誤國誤民死於馬嵬驛被亂兵之手。楊國忠原名楊釗,今山西人氏,與楊貴妃是親戚關係,張易之的外甥。楊國忠出生年月不詳,死於756年,任職期間深得唐玄宗的器重。楊國忠年少時期放蕩不羈,喝酒賭博樣樣精通,嗜酒如命,所以生活得窮困潦倒。後來憑藉著楊貴妃等姐妹在長安站穩腳跟,然後密切關注唐玄宗的一舉一動,投其所好深得皇帝的喜歡。之後楊國忠擊垮李林甫當上宰相,身兼40多職,執政期間,發動兩場戰爭搞的名不聊生。楊國忠為自己的私心不顧黎民百姓,對唐玄宗報喜不報憂。安史之亂後天寶十五年(756年),楊國忠隨唐玄宗西逃入蜀,中途在馬嵬驛被亂兵所殺。擴充套件資料:楊中忠與安史之亂的關係天寶十四載( 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安祿山發動叛亂的藉口是討楊國忠。楊國忠與安祿山都是天寶年間的新貴,同樣受著玄宗的寵通。但是,楊國忠的發跡要比安祿山晚得多。當楊國忠尚未擔任高官要職時,安祿山早在天寶元年( 742年)正月就升任平盧節度使,以後又兼范陽節度使、河北採訪使、御史大夫,稍後又兼河東節度使。天寶九載( 750年)又封為東平郡主。楊國忠雖有外戚關係,但遲至天寶七載( 748年)始遷給事中,兼御史中丞,專判度支事。安祿山在朝中對老謀深算的李林甫十分懼怕,而對楊國忠則根本瞧不起。楊國忠接替宰相後,看到不能制服安祿山,便經常向玄宗說安祿山有謀反的野心和跡象,想借玄宗之手除掉安祿山。可玄宗認為這是將相不和,不予理睬。楊國忠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奏請讓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兼河西節度使,以便排斥和牽制安祿山。天寶十三載( 754年)春,玄宗按照楊國忠的意見召安祿山入朝,試其有無謀反之心。安祿山將計就計,裝模做樣地向玄宗訴說自己的一片“赤心”,贏得玄宗更加信任,打算讓安祿山當宰相(加同平章事),並令大常卿張(土自)草擬詔敕。楊國忠知此立即勸阻道:“安祿山雖有軍功,但他目不識丁,怎能當宰相。如果發下制書,恐怕四夷輕視朝廷。”玄宗只好作罷,任安祿山為左僕射。至此安祿山與楊國忠以及唐王朝的矛盾更加尖銳激烈,一觸即發。加之楊國忠任宰相後,官吏貪瀆,政治腐敗,民怨沸騰,終於使安祿山發動了以討楊國忠為名,行奪取皇位之實的叛亂。
楊國忠是東漢太尉楊震之後,張易之外甥,楊貴妃族兄,依靠楊貴妃走上權貴之路,誤國誤民死於馬嵬驛被亂兵之手。楊國忠原名楊釗,今山西人氏,與楊貴妃是親戚關係,張易之的外甥。楊國忠出生年月不詳,死於756年,任職期間深得唐玄宗的器重。楊國忠年少時期放蕩不羈,喝酒賭博樣樣精通,嗜酒如命,所以生活得窮困潦倒。後來憑藉著楊貴妃等姐妹在長安站穩腳跟,然後密切關注唐玄宗的一舉一動,投其所好深得皇帝的喜歡。之後楊國忠擊垮李林甫當上宰相,身兼40多職,執政期間,發動兩場戰爭搞的名不聊生。楊國忠為自己的私心不顧黎民百姓,對唐玄宗報喜不報憂。安史之亂後天寶十五年(756年),楊國忠隨唐玄宗西逃入蜀,中途在馬嵬驛被亂兵所殺。擴充套件資料:楊中忠與安史之亂的關係天寶十四載( 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安祿山發動叛亂的藉口是討楊國忠。楊國忠與安祿山都是天寶年間的新貴,同樣受著玄宗的寵通。但是,楊國忠的發跡要比安祿山晚得多。當楊國忠尚未擔任高官要職時,安祿山早在天寶元年( 742年)正月就升任平盧節度使,以後又兼范陽節度使、河北採訪使、御史大夫,稍後又兼河東節度使。天寶九載( 750年)又封為東平郡主。楊國忠雖有外戚關係,但遲至天寶七載( 748年)始遷給事中,兼御史中丞,專判度支事。安祿山在朝中對老謀深算的李林甫十分懼怕,而對楊國忠則根本瞧不起。楊國忠接替宰相後,看到不能制服安祿山,便經常向玄宗說安祿山有謀反的野心和跡象,想借玄宗之手除掉安祿山。可玄宗認為這是將相不和,不予理睬。楊國忠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奏請讓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兼河西節度使,以便排斥和牽制安祿山。天寶十三載( 754年)春,玄宗按照楊國忠的意見召安祿山入朝,試其有無謀反之心。安祿山將計就計,裝模做樣地向玄宗訴說自己的一片“赤心”,贏得玄宗更加信任,打算讓安祿山當宰相(加同平章事),並令大常卿張(土自)草擬詔敕。楊國忠知此立即勸阻道:“安祿山雖有軍功,但他目不識丁,怎能當宰相。如果發下制書,恐怕四夷輕視朝廷。”玄宗只好作罷,任安祿山為左僕射。至此安祿山與楊國忠以及唐王朝的矛盾更加尖銳激烈,一觸即發。加之楊國忠任宰相後,官吏貪瀆,政治腐敗,民怨沸騰,終於使安祿山發動了以討楊國忠為名,行奪取皇位之實的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