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後傳》是《水滸傳》的續書,講述梁山泊劫後倖存的李俊、阮小七、李應、燕青等英雄,再度聚嘯山林,反對奸臣惡霸,抗擊金兵入侵,最後到海島創基立業的故事。
《水滸後傳》的作者陳忱,字遐心,號雁宕山樵,浙江烏程(今吳興)人,約生於明萬曆後期,卒於清康熙初年。明亡後他不願做官,靠賣卜為生,並與顧炎武、歸莊等組織驚隱詩社。除《水滸後傳》外,他還作有《續二十一史彈詞》,但沒有留存下來。他以亡明遺民自居,常有國破家亡的不平與傷感。《水滸後傳》第一回中序詩云:“千秋萬世恨無極,白髮孤燈續舊編。”可見這是他晚年寄寓感慨之作。原書八卷四十回,後蔡元放析為十卷,每卷四回,略作修訂,遂為流行之本。內容寫梁山泊義軍於徵方臘後或死或散,一些未死的頭領及梁山英雄的後人,再加上另外一些江湖義士,以李俊為首,重新聚集起來佔山據水,反抗官府,抗擊金兵,最後到海外創業建國的故事。
《水滸後傳》雖謂《水滸傳》續書,實際與當代歷史的關係極為密切。此書最初付梓於康熙三年(1664),其寫作年代當在順治、康熙之交。當時清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已基本確立,但南明桂王、韓王的政權尚繫於奄奄一息中,各地民間的反抗浪潮猶此起彼伏,海外鄭成功佔據臺灣,也是反清的重要基地。與此對應,《水滸後傳》的背景,是金兵南侵、宋室危殆;李俊等人鬥爭的物件,起初是地方上的貪官汙吏,但自十四回以後,即轉為高俅、童貫、蔡京父子、楊戩等賣國權奸和金兵;李俊等雖在海外立國,卻接受了南宋王朝的敕封,表現出濃重的皇權意識。
水滸後傳》是《水滸傳》的續書,講述梁山泊劫後倖存的李俊、阮小七、李應、燕青等英雄,再度聚嘯山林,反對奸臣惡霸,抗擊金兵入侵,最後到海島創基立業的故事。
《水滸後傳》的作者陳忱,字遐心,號雁宕山樵,浙江烏程(今吳興)人,約生於明萬曆後期,卒於清康熙初年。明亡後他不願做官,靠賣卜為生,並與顧炎武、歸莊等組織驚隱詩社。除《水滸後傳》外,他還作有《續二十一史彈詞》,但沒有留存下來。他以亡明遺民自居,常有國破家亡的不平與傷感。《水滸後傳》第一回中序詩云:“千秋萬世恨無極,白髮孤燈續舊編。”可見這是他晚年寄寓感慨之作。原書八卷四十回,後蔡元放析為十卷,每卷四回,略作修訂,遂為流行之本。內容寫梁山泊義軍於徵方臘後或死或散,一些未死的頭領及梁山英雄的後人,再加上另外一些江湖義士,以李俊為首,重新聚集起來佔山據水,反抗官府,抗擊金兵,最後到海外創業建國的故事。
《水滸後傳》雖謂《水滸傳》續書,實際與當代歷史的關係極為密切。此書最初付梓於康熙三年(1664),其寫作年代當在順治、康熙之交。當時清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已基本確立,但南明桂王、韓王的政權尚繫於奄奄一息中,各地民間的反抗浪潮猶此起彼伏,海外鄭成功佔據臺灣,也是反清的重要基地。與此對應,《水滸後傳》的背景,是金兵南侵、宋室危殆;李俊等人鬥爭的物件,起初是地方上的貪官汙吏,但自十四回以後,即轉為高俅、童貫、蔡京父子、楊戩等賣國權奸和金兵;李俊等雖在海外立國,卻接受了南宋王朝的敕封,表現出濃重的皇權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