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之聲助聽器江夏中心
-
2 # 海之聲助聽器光谷中心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要準確測試聾啞成年患者的殘餘聽力,並且評估聽覺功能,一些患者還有可利用的殘餘聽力,一些患者可能沒有。對於沒有殘餘聽力的語前聾成年人,即使帶助聽器,也不是帶了後就能學會說話,需要進行言語訓練,而且,由於錯過了最佳語言形成期,語訓效果往往不理想。對於有足夠殘餘聽力,可以透過助聽器佩帶,聽到言語的患者,需要進行長期的聽覺康復和言語訓練,如果患者和家屬能夠配合,有希望逐步學會透過言語進行日常交流。
弱聽兒童康復的關鍵是提倡“三早”:
(1)早期診斷確診:當家長髮現孩子有耳聾或語言發育遲緩,應儘早求助於耳科醫師。對嬰幼兒耳聾的診斷,是一項細緻入微的工作,更要求有耐心負責的精神,不可輕率地判斷“無異常”或“講話遲”的結論,否則會延誤聾兒的診治,造成因聾致啞的後果。
(2)早期配用助聽器,據耳科專家研究報告,約85%的聾兒有不同程度的殘餘聽力,可以藉助於助聽器,最大限度地利用殘餘聽力,加上科學訓練,多數聾兒可以講話交流,這是聾兒康復成功的理論基礎。國外專家總結出這樣一條經驗:合適的助聽器+科學的訓練方法+堅強的毅力=成功。
(3)早期開展聽覺語言訓練:《美利堅百科全書》中寫道:“對聾童的教育必須從學齡前(6歲)開始,兒童學習說話的運用語言越早他們有效地使用口語交流的可能性越大”。1歲半至5歲是人學習的掌握語言的關鍵期,這個時期兒童語言發展很快。人們熟悉的印度狼孩卡瑪拉就是在7歲後才開始學習人的語言,儘管其聽覺及發音器官良好,但花了7年功夫,才學會了45個詞,可見早期聽覺語言訓練對聾啞兒童來說尤為重要。
聽力訓練並不能改變聽覺器官的病變,但能夠發展和利用聽覺的殘餘功能,結合視覺、觸覺等感覺功能,逐步地學會與人交往,其主要目的在於培養聾幼兒學習的聽覺能力和語言交往技能,為聾幼兒學習語言提供手段,創造條件。只要全社會都重視聾兒的早期康復工作,家長的緊密配合,更多的聾兒聾而不啞、能聽會說是可以成為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