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yfmg562

      花 影  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  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  卻教明月送將來。  註釋:重重疊疊:指無數花影交叉疊映。瑤臺:指美玉砌成的臺,言其華麗。幾度:幾次。童:男僕。“收拾去”兩句:太陽一落山,花影就不見了,明月東昇,花影又映現出來了。  點評: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借吟詠花影,抒發了自己想要有所作為,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這首詩自始至終著眼於一個“變”字,寫影的變化中表現出光的變化,寫光的變化中表現出影的變化。第一句中“上瑤臺”,這是寫影的動,隱含著光的動。為什麼用“上”,不用“下”,因為紅日逐漸西沉了。第二句“掃不開”寫影的不動,間接地表現了光的不動。光不動影亦不動,所以憑你橫掃豎掃總是“掃不開”的。三四兩句,一“收”一“送”是寫光的變化,由此引出一“去”一“來”影的變化。花影本是靜態的,詩人抓住了光與影的相互關係,著力表現了花影動與靜,去與來的變化,從而使詩作具有了起伏跌宕的動態美。  寫光的變化,寫花影的變化,歸根到底是為了傳達詩人內心的感情變化。“上瑤臺”寫花影移動,已含有鄙視花影之意;“掃不開”寫花影難除,更明現憎惡花影之情;“收拾去”寫花影消失,大有慶幸之感;“送將來”寫花影再現,又發無奈之嘆。詩人巧妙地將自己內心的感情變化寓於花影的倏忽變化之中,使詩作具有言近旨遠,意在言外的含蓄美。  有人評論說:“上瑤臺”比喻小人在高位當權;“掃不開”比喻正直之臣屢次上書揭露也無濟於事;三四兩句以太陽剛落,花影消失,明月東昇,花影重映,比喻小人暫時銷聲匿跡,但最終仍然出現在政治舞臺上。從詩人一生仕途坎坷,政治失意的情況來分析,產生鄙視群小,痛恨官場腐敗的感情也許是可能的。但詩歌作為文藝作品,它顯然不能是生活的實錄,它比生活本身應該更概括,更集中,更有典型性,因此,一定要坐實哪一句即喻什麼人或什麼事,難免會有牽強附會之嫌了。  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G打野NING狀態堪憂,二隊打野小樂已到一隊基地,有人說寧王將被取代,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