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04656755005

    原發布者:龍源期刊網 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詩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柳宗元的《江雪》詩中的“獨釣寒江”的漁翁就是一個清高孤傲者的形象、《赤壁懷古》中的周瑜、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的形象等),也指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這有別於小說中的“我”(如《雨霖鈴》中的“我”、陶淵明《飲酒》中所塑造的形象)。

    古代詩歌常見的人物形象有以下八類:①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了他淡於富貴、傲視權貴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羈、豪放自負的性格。②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詩人並不僅僅停留在個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現了他憂國憂民的性格。③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如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展現的是悠遊自在的隱居生活,表現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對田園的喜愛。如王維。《山居秋暝》透過對晚秋時節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寫,表達了對山水風光的喜愛。④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寫前不見聖賢之君,後不見賢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無限,不覺悲傷的流下眼淚,塑造了一個空懷報國為民之心卻不得施展的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形象。⑤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吃紅薯對身體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