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成因是“寒邪鬱遏厥陰相火”。(它不是由於少陰病發展而來的,心腎真陽沒有衰微)
②它的主證和病機:“心中疼熱”,“氣上撞心”,這是厥陰鬱火上衝的表現,病人感到心中有一種灼痛樣的感覺,而且有氣上衝,這叫“氣上撞心”,“心中疼熱”。從中醫的病機解釋來說,這是“厥陰鬱火上衝”的表現。
那麼“消渴”呢?這裡所說的消渴是一個症狀,就是口渴能飲,消耗了大量的水液而不解渴,這種“消渴”的病機是因為“厥陰鬱火消灼津液”。少陽病有口苦咽乾,那個咽乾是“少陽鬱火傷津”的表現。而到了厥陰呢,它有“消渴”,實際上是少陽病咽乾的加重,它是厥陰相火消灼津液。
還有個“飢而不欲食”的“飢”,這個飢餓是“厥陰鬱火犯胃”,“胃有熱則消谷善飢”。可是他為什麼不欲食呢?這是“厥陰寒邪未退”,這個“熱”是“厥陰鬱火暴發”而來的,這個“寒”是原來有“寒邪鬱遏厥陰相火”,原來就有寒邪,他為什麼不欲食?這是厥陰寒邪未退,寒邪犯脾。脾是主運化的,脾的運化功能好,胃才能夠很好的受納,現在寒邪犯脾,脾寒不運,所以不欲食,就是有一種嘈雜煩餓的感覺。這就是覺得餓,但是不能吃。所以這就體現了,他是一個“上熱下寒”的特徵,這個“上熱”是“厥陰相火暴發”所造成的,這個“下寒”是原本的“外來的寒邪”沒有完全退卻所遺留下來的。如果勉強給他進食,他不是不欲食嗎?如果勉強給他進食,“食則吐魷”。如果用了下法,則利不止。
概括:
成因:寒邪鬱遏厥陰相關。
疼熱,撞心:鬱火上衝。
消渴:鬱火消灼津液。
飢不欲食:飢--鬱火犯胃,不欲食,寒邪犯脾。
食吐蛔,下,利不止:若食,有蛔則吐。若下,利不止。
①成因是“寒邪鬱遏厥陰相火”。(它不是由於少陰病發展而來的,心腎真陽沒有衰微)
②它的主證和病機:“心中疼熱”,“氣上撞心”,這是厥陰鬱火上衝的表現,病人感到心中有一種灼痛樣的感覺,而且有氣上衝,這叫“氣上撞心”,“心中疼熱”。從中醫的病機解釋來說,這是“厥陰鬱火上衝”的表現。
那麼“消渴”呢?這裡所說的消渴是一個症狀,就是口渴能飲,消耗了大量的水液而不解渴,這種“消渴”的病機是因為“厥陰鬱火消灼津液”。少陽病有口苦咽乾,那個咽乾是“少陽鬱火傷津”的表現。而到了厥陰呢,它有“消渴”,實際上是少陽病咽乾的加重,它是厥陰相火消灼津液。
還有個“飢而不欲食”的“飢”,這個飢餓是“厥陰鬱火犯胃”,“胃有熱則消谷善飢”。可是他為什麼不欲食呢?這是“厥陰寒邪未退”,這個“熱”是“厥陰鬱火暴發”而來的,這個“寒”是原來有“寒邪鬱遏厥陰相火”,原來就有寒邪,他為什麼不欲食?這是厥陰寒邪未退,寒邪犯脾。脾是主運化的,脾的運化功能好,胃才能夠很好的受納,現在寒邪犯脾,脾寒不運,所以不欲食,就是有一種嘈雜煩餓的感覺。這就是覺得餓,但是不能吃。所以這就體現了,他是一個“上熱下寒”的特徵,這個“上熱”是“厥陰相火暴發”所造成的,這個“下寒”是原本的“外來的寒邪”沒有完全退卻所遺留下來的。如果勉強給他進食,他不是不欲食嗎?如果勉強給他進食,“食則吐魷”。如果用了下法,則利不止。
概括:
成因:寒邪鬱遏厥陰相關。
疼熱,撞心:鬱火上衝。
消渴:鬱火消灼津液。
飢不欲食:飢--鬱火犯胃,不欲食,寒邪犯脾。
食吐蛔,下,利不止:若食,有蛔則吐。若下,利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