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一斤是10兩,一斤是500克,一兩就是50克;
秦和西漢時期,一斤相當於258.24克,一兩等於16.14克。王莽及東漢、魏晉南北朝,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92克。隋朝初年,一斤相當於668.19克,一兩等於41.76克。隋末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當於596.82克,一兩等於37.30克。漢唐制度,一石=120斤,一斤=16兩,一兩=24銖(宋代廢銖,一兩=10錢),明清沿襲宋制。古今度量衡換算簡述:西漢每斤,258.24克;東漢每斤,222.73克;魏晉每斤,222.73克;南齊每斤,334.10克;梁、陳每斤,222.73克;北魏每斤,222.73克;東魏每斤,445.46克;北齊每斤,445.46克;北周每斤,250.66克;隋朝每斤,668.19克;唐朝每斤,596.82克。從有“斤”這個概念開始,一直到民國結束,歷朝歷代的“斤”統統是16兩,而不是今天的10兩。有了“斤”的重量,再去算“兩”的重量輕而易舉,一律除以16就是。
一斤,又稱二八,為十六兩,古代重量之數。道教內丹用此來表示精炁相當,陰陽均衡,藥成丹結之象。道教內丹家認為,人在出生時,稟受天地之炁360銖,為一周天之數,加上稟受父母之炁24銖,合為384銖,與易象卦爻之數和一斤之銖數相合。 384爻中陽爻 192,陽爻192,由此內丹家藉以討論丹道之妙。認為人身陰陽二炁相匹配,就好像水火既濟,必須二者相當。《悟真篇》曰:“藥重一斤須二八,調停火候託陰陽。”宋翁葆光認為此藥為烏肝和兔髓,實指元炁和元精,文曰:“烏肝八兩、兔髓半斤,合成一斤,故曰藥重一斤須二八也。”
現代的一斤是10兩,一斤是500克,一兩就是50克;
古代斤兩表:秦和西漢時期,一斤相當於258.24克,一兩等於16.14克。王莽及東漢、魏晉南北朝,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92克。隋朝初年,一斤相當於668.19克,一兩等於41.76克。隋末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當於596.82克,一兩等於37.30克。漢唐制度,一石=120斤,一斤=16兩,一兩=24銖(宋代廢銖,一兩=10錢),明清沿襲宋制。古今度量衡換算簡述:西漢每斤,258.24克;東漢每斤,222.73克;魏晉每斤,222.73克;南齊每斤,334.10克;梁、陳每斤,222.73克;北魏每斤,222.73克;東魏每斤,445.46克;北齊每斤,445.46克;北周每斤,250.66克;隋朝每斤,668.19克;唐朝每斤,596.82克。從有“斤”這個概念開始,一直到民國結束,歷朝歷代的“斤”統統是16兩,而不是今天的10兩。有了“斤”的重量,再去算“兩”的重量輕而易舉,一律除以16就是。
內丹術語:一斤,又稱二八,為十六兩,古代重量之數。道教內丹用此來表示精炁相當,陰陽均衡,藥成丹結之象。道教內丹家認為,人在出生時,稟受天地之炁360銖,為一周天之數,加上稟受父母之炁24銖,合為384銖,與易象卦爻之數和一斤之銖數相合。 384爻中陽爻 192,陽爻192,由此內丹家藉以討論丹道之妙。認為人身陰陽二炁相匹配,就好像水火既濟,必須二者相當。《悟真篇》曰:“藥重一斤須二八,調停火候託陰陽。”宋翁葆光認為此藥為烏肝和兔髓,實指元炁和元精,文曰:“烏肝八兩、兔髓半斤,合成一斤,故曰藥重一斤須二八也。”